立冬節氣剛過,朔州市懷仁縣的農民在收秋的尾聲中忙碌著。《科學導報》記者在懷仁縣科普惠農服務站見到了站長吳玉忠。高高瘦瘦的吳玉忠笑盈盈地把記者請進來,這里既是科普惠農服務站,也是吳玉忠的種子經銷部。
懷仁縣周邊百余個村里的村民對吳玉忠并不陌生,他從初中畢業后就在懷仁縣種子公司工作了,這一干就是11年。后來,他從縣種子公司辭職,自己開了一個種子經銷部,又建起了科普惠農服務站。這么說來,吳玉忠的經歷異常簡單,但他這些年干的事卻并不簡單。一份看似簡單的工作,完成它容易,但是干好它并非易事。誰能保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干同樣的一件事而不煩躁呢?
每每到收秋時節,吳玉忠不但要收一些農民買種子、化肥拖欠的尾款,還要一天走3個村給農民發放簡報,把自己經銷部里的種子、化肥、農藥推廣開來。吳玉忠笑著告訴記者:“這點事人人都能做,正是因為簡單,干的人也多,但這就跟銷售一樣,還是各有門路的。比如,有的大廠家賣化肥時承諾給農民送一些禮品,人們總是樂于那些贈品而青睞你的產品。還有,你的口碑也很重要,千萬不敢賣假種子、假化肥。地界不大,你害了一個人,人人就都知道了。再說,十里八鄉的不是親戚就是朋友,一定要做良心買賣。”
回想把科普惠農帶進懷仁的這十幾年,吳玉忠認為,這似乎是把一個閉塞的地方撕開了一個口子,通過農科110的專家學習到了很多種植、養殖的經驗。這些年來懷仁的農業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羊肉、羊毛、羊腸、羊糞,這本來是寶貝的還是寶貝,可原來是廢物的東西也變成了寶貝。
近年來,懷仁縣規劃實施了貫通南北的肉羊養殖產業帶,縣里的棚圈面積達117萬平方米,羊羔飼養量達432萬只,養羊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92元。全縣大中型羊產品企業達到12家,年屠宰加工達到500萬只。實現了玉米秸稈全消化、羊肉全加工、羊糞全處理的良好狀態。
(下轉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