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來,運城市萬榮縣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目前,全縣67個貧困村都有從縣直單位選拔的第一書記,參與扶貧單位63個,其中市級單位19個,縣級單位44個,縣級領導包村24人,全縣黨員干部下鄉住村幫扶1184人,共為貧困村制定幫扶計劃144條,幫扶貧困戶1.2萬戶4.6萬人。為貧困村完成投資550萬元,發展經濟林1500畝,鋪裝地埋管道2300米,鉆大深井一眼,硬化巷道5600平米,舉辦培訓班11場(次),受訓農戶2300余人,直接幫扶戶2300戶7200人,為進一步在全縣實施扶貧幫困活動開創了良好的局面。
放下鋪蓋 回到鄉親們身邊
萬榮縣共有14個鄉鎮、262個行政村,是一個靠天吃飯的典型縣份,有1/3的山莊窩鋪和個別村發展緩慢。針對這一狀況,縣委、縣政府篩選了60多個貧困村,作為重點幫扶對象。
縣農發行行長李建芳擔任所包村的隊長,她說只有自己親自抓才放心,才會抓出更好的效果;縣物價局局長余民杰擔任該局幫扶皇甫鄉靈池村的幫扶隊長,全局工作人員利用3天時間,把一個年久閑置的小院打掃干凈,房間收拾完好,為工作組安心住村幫扶創造了立身住村的條件,讓所有工作隊都有了自己的辦公地點。隊員們帶著自己的鋪蓋和簡單的生活用品,真像當年的老八路一樣,重新回到了鄉親們的身邊。在農閑期間和農忙的晚上,幫扶工作隊與村干部和幫扶戶促膝相談,為村里面貌的改變和貧困戶脫貧研討出許多門路。
不擺架子 肩扛責任辦實事
幫扶活動中,全縣1000余名干部人人思想上有壓力,個個肩上有責任,他們努力為幫扶的村子辦了很多實事。
萬榮縣審計局幫扶的是地處山洼的漢薛鎮生蕃村,隊長陳耀霞帶領工作組爬山串戶了解民情。當了解到有10多戶農民想利用自然優勢發展養牛業卻苦于沒有資金的時候,他們積極聯系畜牧局和扶貧辦,為農戶引技術、跑資金,爭取到扶貧貸款100萬元,使貧困戶圓了多年的養牛夢。縣廣播電視局幫扶的是西村鄉望囑村。這里雖然是中藥材生產基地,但管理技術跟不上。幫扶隊積極聯系藥材專家和技術人員,多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管理技術指導,今年種植的幾種藥材在后期長勢上明顯好于往年。貧困戶高興地說:“幫扶隊實實在在地辦實事,我們就喜歡這樣的工作隊啊!”
在幫扶活動中,運城市級工作隊為萬榮貧困村的幫扶工作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漢薛鎮西文村是革命老區,由于地處深山、發展較慢,市人大張建合主任帶領工作隊為村民們引項目、引資金,已發展雙季槐500畝,并解決深井配套資金100萬元;市交通局幫扶的西村鄉橋南村引資20萬元,修復交通要道1.5公里;市黨校包點的漢薛鎮懷介村,確定了脫貧致富的雙季槐項目,已投資50萬元,完成種植雙季槐600畝。
以身作則 村村幫扶見成效
扶貧幫困,應該說是“一把手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扶貧幫困活動的落實正是在于領頭雁的責任心。
在這次幫扶活動中,每一名工作隊長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萬榮縣人民醫院幫扶的光華鄉馮張村現有300余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大多行動不便,幫扶隊長、縣人民醫院院長董永凱就親自帶隊,由縣人民醫院各個科室帶著儀器,進村為老年人進行了B超、心電圖、耳鼻喉內窺鏡、眼科裂隙燈、骨密度檢測儀等檢查,使這些老年人不出村就享受了一次免費、細致的體檢;縣扶貧辦幫扶的漢薛鎮柳林莊村,因山高水深、窮鄉僻壤,縣扶貧辦主任林宏帶領本單位的工作人員,多次與村干部細細研究,制定出了發展規劃。目前,全村已栽植核桃樹300余畝、雙季槐150余畝,62戶240人的移民計劃正在落實中。
在運城市信用聯社幫扶西村鄉莊利村時,了解到有3名考上大學的貧困戶正在為學費發愁,于是聯社在本單位發起了“圓夢工程”愛心捐助活動,共捐款12000元,使3名學子如愿以償邁入了大學的校門;萬榮縣質監局幫扶的漢薛鎮北坡村,為了提高核桃樹和蘋果樹的管理水平,質監局組織了100余戶的村民到聞喜縣、平陸縣參觀、學習。
在幫扶活動中,每名幫扶帶隊干部都以身作則,起到了領頭雁的作用。全縣67個住村工作隊,201名隊員中科級干部和“一把手”占到49名,股級干部達到110名,占總數的80%,有效地發揮了“龍頭帶龍尾”的作用,為全縣貧困村民整體脫貧致富開創了良性循環的新局面。
張明 王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