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復仇者聯盟再度集合,里面的超級英雄各顯神通,與奧創以及它的機器人軍團斗智斗勇。但這些英雄即使再強大,在一些動物和植物眼中都弱爆了。
鯊魚輕而易舉地“聞”出電a的味道,有些魚兒不通過手術就可以成功變性,花兒們玩轉“變臉”絕技……動植物們的超級本領真不是蓋的,足以讓你大吃一驚。
超能生物團閃亮登場,我們來會會它們吧!
人類號稱萬物之靈,但不是在所有方面的能力都超過了其他動物。在自然界中,有些動物的能力讓人嘆為觀止。
到底哪種動物的超級能力最強呢?動物王國最近舉辦了一場比賽。經過激烈角逐,“超能動物六強”終于產生了!
第一名:鯊魚
鯊魚是海洋中最兇猛的魚類。它的嗅覺非常靈敏,能聞到1千米外的血腥味。不過它最強大的超能力不是聞血,而是“聞”電。
所有活著的生物都會釋放生物電。這種微弱的電能即使用最先進的儀器也很難探測到,但鯊魚卻能輕而易舉地感受到,因為它們的大腦中有一種特殊的細胞,這些細胞對電場非常敏感。
在鯊魚眼中,大海就像是撒滿發光“燈泡”的美味湯,各種生物電像醒目的燈塔,指引它們直奔獵物。
告訴你哦,只要是發電的東西,它們都不會放過,即使是塊小電池,也能準確地咬住。因此,要是遇上了它們,你可以扔個手機出去,保準能引開它們。
黃蜂的攻擊性不亞于鯊魚,它們那獨特的“嗡嗡”聲讓人聽了心里直發毛。
它們有什么超能力呢?
哈哈,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它們是昆蟲界資深的“化學家”,每只黃蜂都有自己的“化學身份證”。
黃蜂回巢后,守衛巢穴的工蜂會仔細聞一聞它們身上的化學氣味,沒什么問題的話,便放行。一旦巢穴周圍有陌生的氣味,工蜂便出動去偵察,如果發現了危險物,就會從尾部發出化學信號,號召其他工蜂一起發動進攻。
面對黃蜂的攻擊,我們都知道逃跑是上上策,但是要是黃蜂一直循著你的化學氣味追蹤你,就算你跳到水里,也逃不了哦。它們會在水面上一直等下去,有本事你就別上來喘氣!
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哺乳動物,絕對是個重量級選手。想想看,在陸地上,有幾種動物比大象還重?
它的鼻子那么長,難道它的超能力是鼻子神功?
不。它與眾不同的能力是用人類聽不見的次聲波傳遞秘密信息。在無干擾的情況下,這種“密碼電報”一般能傳播11千米,如果遇上氣流導致的介質不均勻,就只能傳播4千米了。
接收到“電報”后,相隔很遠的大象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到同一個地方。
它們的腳也能發“密碼電報”呢。一頭大象如果遇到了危險,它的大腳丫會使勁撞擊地面,發出的震動波能傳到50千米外,被其他大象的腳接收,聲波沿著腳掌通過骨骼再傳到耳朵里。
鸚鵡羽毛鮮艷,除了善于學習人類說話,還有個超級大本領——看見紫外線。
紫外線是“隱形殺手”,容易損傷視力,誘發皮膚癌、白內障等,但卻是鸚鵡的生活好伴侶。
在紫外線下,一些我們看起來顏色單調的圖案,在它們看來,卻是五彩斑斕的。鸚鵡小姐在選擇男朋友的時候,就會先關注對方的羽毛反射紫外線后是否漂亮。它們很挑剔,如果顏色不合意,扭頭就走。
除此以外,紫外線還能幫它們抗擊敵人呢。它們羽毛反射的紫外線像霓虹燈一樣閃爍,令捕食者眼花繚亂、在攻擊時錯失目標。
火蟻原本生活在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現在已經走向了全世界。它們的身影遍布印度、非洲、太平洋島嶼等地區,攻擊性較強。
它們的愛好和鯊魚相似,也喜歡電,不過最愛的是微波爐發出的電磁波。
如果把火蟻關到工作著的微波爐中,即使食物發燙,它們也不會被烤熟,因為個頭太小了,電磁波很難影響到它們。即使有電磁波射過來,火蟻也會靈巧地躲開。
“我是一條肺魚,能夠漫步在干旱季節,經受熾熱的陽光、火熱的大風……”你聽,肺魚在做自我介紹呢。
肺魚屬于魚,當然是用鰓呼吸。它們有個大絕招,就是在陸地上度過干旱的季節。
當旱季來臨,池塘干涸的時候,肺魚會用體內的鰾貯存空氣。如果干旱持續,地面干裂,它們就在地下打洞,在陰暗的土里躲避高溫。
它們把潮濕的泥土吞下,用鰓過濾出水分,把自己包裹在一層黏液中。黏液干了后就形成了完全密封的保護殼,肺魚能在這保護殼中一直睡到雨季來臨。
在非洲,人們用包裹著肺魚的泥土做磚砌墻。雨季到了,一條條肺魚從濕潤的泥墻里鉆出來,場面相當壯觀。
我們都知道黃鱔是一道美味,卻不知道它們都是變性高手哦。
黃鱔剛生下來的時候,個個是女孩。可當它們發育成熟并履行了做媽媽的責任后,身體特征就開始改變,原本生長卵細胞的組織漸漸轉變為生長精子的精巢。這樣,黃鱔就成了男孩,以后即使排完精子也不會再變回女兒身了。可以說,它們的一生是先做媽媽后當爸爸。
每年都會有一批雌鱔變成雄鱔,每年又有一批雌鱔繁殖出來,如此循環,保持了其種族的延續性。
生活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域和巴西沿海的藍條石斑魚,一會兒是男孩,一會兒是女孩,一天中可變性好幾次。
每當傍晚,雄性藍條石斑魚和雌性藍條石斑魚便發生性變,甚至反復發生數次。
如果兩條已成熟的藍條石斑魚在珊瑚礁中相遇,雄性藍條石斑魚就會緊緊地靠著雌性藍條石斑魚,用力擠壓雌性的泄殖腔,讓它排出一些魚卵。接著,雄性排出一些精子,使魚卵在水中受精。
約5分鐘后,這兩條魚又靠在一起。這次由原來的雄性藍條石斑魚當媽媽產卵,雌性則當爸爸排出精子。
它們就這樣當爸當媽輪流轉換,在一個多小時內,性別變換竟達15次之多!
藍頭錦魚生活在大西洋中西部的珊瑚礁上,雄性個體色彩鮮艷,雌性則體色單調。這些雌性藍頭錦魚雖其貌不揚,卻只喜歡選擇最大、色彩最絢麗的雄性作為自己的配偶。
因此,個體最大的雄性藍頭錦魚在生殖季節高峰期占有最大優勢,一天可與雌性藍頭錦魚婚配40 多次。
誰都想成為這樣的雄魚。于是,當還小的時候,藍頭錦魚總是表現為雌性,默默奮斗著。一旦個頭長到足夠大時,它們便改變性別,開始執行雄性功能。
除了成為最受歡迎的丈夫,雌性藍頭錦魚受社會環境影響,也會變性哦。
如果珊瑚礁上最大的雄性藍頭錦魚走了,次大的雌魚就會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改變性別,變為色彩鮮艷的雄魚,頂替之前雄魚的位置。
全身呈火紅色的紅鯛魚以家庭為單位聚居,即便較小的家庭也有十多個成員。
在一個家庭中,只有一條雄性紅鯛魚。它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家之主,負責這個家庭的安全和后代的繁衍生息。
如果這唯一的雄性紅鯛魚死了,雌魚們就會六神無主,慌亂不堪。但沒過多久,最強壯的雌魚就會變成雄魚,帶領這個大家庭開始新的生活。
有人做過實驗,如果用玻璃將雄性紅鯛魚和雌性紅鯛魚隔開,它們還能看到對方,那么性別不會發生變化。但如果將玻璃換成木板,雌性紅鯛魚以為雄性紅鯛魚不見了,不久后便會改變性別。
這雌性紅鯛魚是如何變成雄性的呢?
雄魚色彩鮮艷,這色彩在水下能發出特殊的信號。雌魚對此十分敏感。一旦雄魚的光色消失,身體最強壯的雌魚神經系統首先受到影響,隨即體內分泌出大量的雄性激素,從而變性。
你如果以為所有的變性都是由雌性變為雄性,那就錯了,生活在印度洋珊瑚礁上的雙鋸魚就是個例外。
它們與海葵共生。由于海葵通常只能容納兩條雙鋸魚生活,所以,雙鋸魚只能實行“一夫一妻”制。如果雌魚意外身亡,它的丈夫就會變性,與一條比它小的雄魚配對,組成新的家庭。
此外,它們繁育后代是否成功主要取決于雌魚的產卵量,而不是雄魚的精子產量。因此,只有當最大的個體是雌魚時,才對它們最有利。
一般情況下,雙鋸魚在小時候表現為雄性,待長大后再變為雌性。
金銀花是初夏時節的常見花卉,散發出的淡淡香味特別清新怡人。因為一條藤上能開出黃、白兩種顏色的花朵,故得名“金銀花”。
許多人認為金銀花的花朵本來就有黃白兩色,其實不然。
金銀花初開時,色白如銀。一兩天后,白色花朵變成金黃色,與剛剛綻放的白色花朵相映成趣,從而成就了人們眼中可愛的金銀花。
看來,金銀花悄悄地變了“臉”,我們都不知道呢。
在西雙版納的密林中,生長著花色多變的嘉蘭花。
一開始,它的綠色花瓣翻卷成龍爪形,次日花瓣中部變成黃色,瓣尖為鮮紅色,花瓣的周邊還鑲嵌著金邊。
3天后,花的中部由黃色變為橙紅直到鮮紅,整朵花遠看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
醉蝶花在夏秋時節盛開,總狀花序形成一個豐滿的花球。花瓣呈卵形,長長的雄蕊伸到花冠外,酷似龍須,更像是蝴蝶在飛舞,分外有趣。
它也是一位善變妝容的美人。初開時,花色為粉白,漸漸地轉為粉紅,最后變成紫紅。一花多色,再加上妖嬈的姿態和甜美的花蜜,難怪令蝴蝶如癡如醉、欲罷不能呢。
八仙花,光是看到這個充滿仙氣的名字,就知道它肯定不一般了。它又叫繡球、紫陽花,種類繁多,是常見的園林花木,花色多變,可藍可紅,令人悅目怡神。
初開時,花色潔白無瑕,之后會根據土壤酸堿度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當土壤呈酸性時,花瓣為藍色,而當土壤為堿性時,花瓣呈粉紅色。
八仙花的花序色澤柔美,質感柔軟,看著像棉花糖或大圓面包一樣美味可口。不過,你要是被它的表象所蒙蔽而輕易品嘗,就可能腹痛、嘔吐甚至昏迷、抽搐。
可見,它是一種迷惑性極強的漂亮花卉,還出現在美國2007 年評選出的“十大常見有毒植物”的名單里。
王蓮是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浮葉草本,擁有奇特似盤的巨型葉片,浮于水面,十分壯觀。它在夏季開花,美麗的花朵宛若碩大的荷花,也會“變臉”。
王蓮的花每天暮開朝閉,每朵花可連續開放3天。
第一天傍晚初開時,花色潔白,到了第二天的黃昏,便變成淡紅色。第3天,花色由淡紅漸變為深紅色,可謂越老越紅,最后枯萎。
由于“臉色”善變,王蓮還有個別名,叫“善變女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