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全市共同努力下,近些年來,全市社會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走在了全國前列,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成績來之不易,且仍處于不進則退的關頭,還處在爬坡的階段。在前進道路上,不僅有機遇,更有挑戰。我們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繼續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繼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這些年來,我們靠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執著精神、創新精神、務實精神贏得了支持和信任、取得了發展和成效。良好的精神狀態是我們取得成效和發展的一大法寶。我們面臨復雜的形勢和艱巨的任務,必須繼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良好的精神狀態來源于對中央和市委精神的正確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黨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其中,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時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指針;協同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部署,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決策。當前,深刻領會中央精神、統一思想認識非常重要。剛剛閉幕不久的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和全市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首要的任務就是領會中央精神、統一思想認識。我們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上來。深刻認識“四個全面”是各項工作的統領,社會建設、改革和治理必須納入這個總布局、圍繞這個總目標、服從這個總任務。深刻認識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件好事、難事、又必須做好的事,首都社會建設、改革和治理必須面對這個新形勢、適應這個新要求、落實相關新任務。
良好的精神狀態來源于對形勢的準確把握。當前我們面臨空前的發展機遇和空前的嚴峻挑戰。一是面臨貫徹落實“四個全面”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加快推進“四個全面”,為加強社會建設、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領域黨的建設提供了難得機遇;另一方面,也為加強社會建設、改革和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為社會建設是“短板”、社會改革相對滯后、社會治理是薄弱環節、社會領域黨建任務艱巨。我們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迎頭趕上、做好工作。二是面臨社會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我們面臨社會全球化的新機遇,市場化、城市化、社會化、信息化使社會充滿活力;另一方面,我們也時刻面臨社會危機,大城市病、流動人口、虛擬社會等也帶來許多新問題。我們必須有憂患意識,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深化改革、創新實踐。三是面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我們面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好機遇,使經濟社會不協調、區域發展不協同的問題可以加快解決;另一方面,我們也面臨嚴峻挑戰,使北京社會建設成果能否鞏固發展、擴大延伸面臨嚴峻考驗。
良好的精神狀態來源于對事業的正確認識。我們所從事的社會建設事業,是一個偉大而光榮的事業。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我們為黨為國干事創業,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首都特點的社會建設新路子;我們為民為眾謀利謀益,干成了許多為民謀福祉、為社會建和諧的好事實事。我們應當為此而感到光榮和自豪,一切艱難困苦都不足掛齒。試想:初步形成的縱向到社區、橫向到“兩新”組織的體制機制,“六大”工作體系,“1+4+X”的政策體系,城市服務管理網格化、村莊社會服務管理社區化的工作格局,不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頂層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嗎?初步形成的“樞紐型”社會組織體系、社區“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商務樓宇“五站合一”機制等,把黨的領導、政府依法服務管理與社會自治有機地統一在基層治理結構中,并初步把社會組織、社區、新經濟組織等社會領域公眾“再組織”了起來,而且呈現既活躍起來、又和諧起來的良好態勢,不正是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改革、治理的方向嗎?初步形成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推進社工和志愿服務、建設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建設商務樓宇服務站以及改善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等,不正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基層干部的新期盼嗎?我們是在為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事業做添磚加瓦的事情,應當感到光榮和自豪。我們的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贊譽。我們應當感到幸福快樂、信心倍增。
繼續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怨天尤人不如干出樣子。我們這些年,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腳踏實地、齊心協力一年連著一年干下來的、一件事情連著一件事情干出來的。良好的工作狀態是我們的立足之本、有位之基。我們應當繼續保持創新、務實、有為的良好工作狀態。
一是堅持創新,繼續“摸著石頭過河”。中國特色的社會建設事業是嶄新的事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走在前列的北京社會建設工作,更是難以左顧右盼。我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有兩條:一條是政策指引,一條是典型引路。這幾年的社會建設改革創新道路,也是這么走過來的。一是靠“1+4+X”政策推動,二是靠社會領域創新實踐。要繼續鼓勵大膽創新,不斷總結和推廣基層先進經驗,特別是要總結推廣各街道(鄉鎮)、社區(村)和“兩新”組織創造的鮮活經驗。
二是堅持求實,繼續“摁著葫蘆摳籽”。工作是腳踏實地干出來的。社會建設工作要堅持虛功實做,不能坐而論道,不能說了不算,不能光說不練。社會建設面廣、事雜,牽涉部門多、在夾縫中生存,容易做空、容易“找不著北”。要善于找結合點、找突破口、找切入點、找抓手。抓綜合協調不等于不抓落實,抓宏觀不等于不抓辦實事。綜合部門只是不替代某一部門的具體職能,但“穿針引線打補丁”的實事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現在,黨和政府著急的、老百姓期盼的正是那些沒人管的“穿針引線”的綜合事、“打補丁”的難事。比如,像“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就是綜合事、“穿針引線”的實事,社區辦公用房建設、社工待遇提高就是難事、“打補丁”的實事。這些事不做就沒有立錐之地,也是失職。我們干的事,本來就是別人不啃或啃剩的骨頭,如果再沒有執著的精神和認真的態度肯定做不好。目前,各區縣、各單位工作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社會建設工作部門負責人缺乏韌勁兒和狠勁兒。怕困難、怕吃苦怎么能干成事?社會建設工作確實很難,但是有很大的干事空間,就看你肯不肯干、會不會干。
三是堅持有效,努力有為有位。社會建設是長遠的、復雜的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這些年我們創造了許多經驗、積累了許多經驗,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礎,大的思路和方向已經明確。今后要在大框架內、沿大方向創新實踐,盡可能少走彎路。需要強調的是,大膽創新、肯干敢干,也不能不計成本、不計后果。既不能縮手縮腳、無所作為,也不能“方向不明決心大、底數不清點子多”,干那些勞民傷財的荒唐事。我們是新單位,家底兒薄,不能干“砸鍋”的事。我們沒多少本錢可賠、沒資本折騰。要先布局后落子,步步為營。要看準再行動,久久為功。要靠能作為、善作為,求有效有位。
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近些年來的實踐證明,近幾年《中國社會建設報告》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北京社會建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各區縣、各“樞紐型”社會組織、各大型新經濟組織工作呈現出你追我趕、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好勢頭是我們成就事業的東風。應當珍惜這種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乘勢而上,保持和發展這種良好勢頭。
一是要保持全市上下各級重視、共同參與的良好勢頭,進一步形成合力。各級領導越來越重視,各部門越來越支持,各區縣越來越積極,各“樞紐型”社會組織、各大型新經濟組織越來越主動,已經成為我市社會建設的基本態勢和濃厚氛圍。這種大好形勢來之不易,要十分珍惜。社會建設工作部門要積極發揮綜合協調作用,領導干部要善于抓大事、抓協調、抓落實。要在服務的過程中抓統籌,要在合作的過程中形成合力,要在優勢互補中共建共享。衡量一個好干部、好單位的標準,根本上看是在工作當中交了多少朋友、干成了多少事。無論是“單打獨斗”,還是“雞飛狗跳”,兩者都不可取。
二是要保持全市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良好勢頭,進一步完善體系。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我市社會治理體系的“七梁八柱”已經基本形成。這是難得的基礎性、長遠性、根本性建設。要堅持一張藍圖畫到底,加快推進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首都特點的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科學有效的體制機制、工作體系、政策體系、方式方法,尤其要在分類指導、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完善“兩新”組織內部治理結構上下功夫求實效。
三是要保持全市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良好勢頭,進一步夯實基礎。在全市共同努力下,我市社會建設基本建設進入了“80后”階段,各種可以量化的指標,都完成了80%以上。這是全市社會建設工作者用辛勤勞動和辛苦汗水換來的。要倍加珍惜,要加快擴大戰果,要力爭全部進入“80后”,要加快推進全覆蓋。比如,“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要力爭覆蓋80%社區,區縣級“樞紐型”社會組織服務管理覆蓋率也要力爭達到80%以上,網格化三級平臺建設要基本實現全覆蓋。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社會辦主任)
責任編輯: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