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民到農村采摘新鮮果蔬、品嘗農家飯、體驗農耕文明,到鄉村生活的“逆城市化”需求不斷增強,京郊觀光農業、休閑體驗、民俗旅游等農業業態有效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北京最美的鄉村”宣傳評選活動順應這個發展大趨勢,讓鄉村不僅成為農民守望相依的美好家園,同時成為市民爭相向往“留得住綠水青山、系得住美麗鄉愁”的世外桃源,“共建美麗鄉村、共享美好生活”已經成為首都人民的一個共同理念和行動。
北京要美,農村必須美
在布滿星辰的夜色中,聽著蛙鳴和水聲,故園寄托著我們兒時回憶; 蔬果飄香,有春華有秋實,是守望她的人心中最美風景。這樣的京郊大地,是近300萬農民的美麗愿望,是2100萬市民的美麗期盼。
為盡可能多地保留鄉村特色、讓更多鄉村之外的人找到“鄉愁”,讓農民擁有更加宜居的環境和更加現代的生活,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2006年,尋找“北京最美的鄉村”宣傳評選活動也應運而生。評選活動緊緊圍繞“共建美麗鄉村、共享美好生活”主題,通過多渠道、多形式、高頻率、常態化的宣傳,引導著人們形成共識:沒有農業,城市就沒有物質保障;沒有農村,城市就沒有生態屏障;沒有農民,城市就無法發展進步。農村美好田園風光,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京郊古村落、古民居體現了北京歷史和文化的延續; 促進農村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才能使首都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空氣更清新、環境更宜居。中央1號文件提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我們說,北京要美,農村必須美。
為此,尋找“北京最美的鄉村”始終注重宣傳評選和發展提升并重,對資源進行整合、協調推進新農村建設。市委農工委、市農委梳理匯總市級層面的惠農強農富農政策并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到“北京最美的鄉村”,幫助村里進行總體發展規劃,通過組織開展“設計讓鄉村更美麗”主題活動等努力協調各種優勢資源參與這些村莊的建設;市旅游委幫助村里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等;首都文明辦幫助村里率先落實“十個一”文明工程、促進鄉風文明不斷提升等;市文化局幫助村里培養特色突出的“一村一品”文藝演出團隊等;市園林綠化局幫助村里做好綠化美化規劃并支持具體項目實施等,使尋找“北京最美的鄉村”評選活動成為一場腳踏實地的新農村建設。
為了幫助近4000個行政村早日實現“美麗鄉村”的夢想,2006年,與尋找“北京最美的鄉村”宣傳評選活動同步,新農村建設及時啟動了“五+三”工程,直接鎖定農民最關心、最緊迫的問題:“五”是指五項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包括街坊路硬化,綠化、老化供水管網改造,一戶一表、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戶廁改造和公廁建設等;“三”是指“三起來”,就是讓農村亮起來、讓農民暖起來、讓農業資源循環起來,以改善農村夜晚照明不足、農民住宅冬季室內溫度偏低、農戶炊事采暖用能結構不合理、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不夠等問題。近幾年,升級版的“新三起來”更是著力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層面來改進和強化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土地流轉起來”,處理好農民與資源的關系,提高土地產出率;推動“資產經營起來”,處理好農民與積累的關系,提高資產收益率;推動“農民組織起來”,處理好農民與市場的關系,提高勞動生產率。“新三起來”理順了農民與各種要素關系,美麗鄉村從內到外面貌一新。
9年7屆:多少村莊實現了美麗夢想
從2006年至今,尋找“北京最美的鄉村”宣傳評選活動圍繞按照“生產美、生活美、環境美、人文美”的標準,通過自下而上推薦、新聞媒體公示、逐村宣傳報道、多種方式評選,長城下水鎮邊的密云縣司馬臺村、“鄉村旅游升級版”豐臺區南苑村、“京北花卉大觀園”懷柔區花園村、百里山水畫廊中的延慶縣下灣村等93個村莊,從全市3900多個行政村中脫穎而出,9年7屆,多少村莊實現了美麗夢想。
生產美:美麗鄉村產業升級。北京農村一、二、三產業不斷融合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順義區南彩鎮河北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村域產業結構,傳統農業已逐漸被雙河果園、彩虹莊園等集觀光采摘、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高效農業和都市型農業替代;順義區龍灣屯鎮柳莊戶村利用村內已有的各項產業設施,通過升級休閑垂釣園、完善觀光采摘園、開發研磨體驗區、成立具有特色的民俗戶、打造美食集市街等項目改變單一的產業結構,形成特色旅游休閑產業;密云縣蔡家洼村已規劃并實施“現代農業園、休閑觀光工業園、旅游商務區”三區一體新村建設;順義區北郎中村打造“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農業發展模式”。“生產美”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的同時,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紛至沓來。
生活美:美麗鄉村農民安居。密云縣司馬臺新村的古北水鎮按照“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的思路,引入資金打造高端旅游目的地,古香古色的新民居仿照江南水鄉的浙江烏鎮,吸引著北京市民周末小憩“微旅游”。一個幾近破敗的“空心村”密云縣干峪溝村,把農民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借助山清水秀的風景將閑置的土地和宅基地建設成為鄉村酒店,發展高端生態旅游,全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村中面貌也為之一新。“生活美”體現在農民持續快速增收、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上。僅在改善人居環境上,十年來市級累計投入20.4億元,完成了山區8.4萬人的生態搬遷。
環境美:美麗鄉村生態創新。京郊多山,總面積的62%是山區,溝溝壑壑雖然不利于農耕,但是發展“溝域經濟”卻再合適不過。在建成253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58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北京農村逐步探索出產業融合與生態環境友好發展的嶄新模式——溝域經濟。 順義區東北部淺山區的北石槽、木林、龍灣屯、張鎮和大孫各莊五鎮,以淺山綠道為紐帶,以山體、水系、景區、田園為載體,構建“一帶五區”的空間結構,書寫“青山一脈舞彩綢”的美麗畫卷,形成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休閑產業帶,實現了文化休閑、山水游覽、休閑運動、生態觀光、健康怡養和田園野趣六大功能。密云縣蔡家洼村玫瑰情園在山坡丘陵上,成片的玫瑰花海呈層級臺階式,和周圍的草地景觀、山體景觀形成一幅孔雀開屏的浪漫鄉村畫卷。平谷區雕窩村以北,十八彎山路蜿蜒盤旋,由南向北串聯起石林峽、京東大溶洞、天云山、千佛崖等。密云“酒鄉之路”的葡萄、房山“上方花海”的花海、懷柔“滿韻湯河”的滿韻風情,美麗鄉村建設使它們因“溝溝坎坎”而美而富,吸引了整日坐在辦公室、守著電腦的市民們,捧火了山區鄉村休閑旅游。掛甲峪、蔡家洼、北溝村、洪水口、干峪溝等5個山區村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山會招手、水會唱歌、樹會說話”,一條條溝域猶如一張張靚麗的名片鑲嵌在京郊青山綠水之間,鼓足了山溝里農民群眾的腰包,點綴了市民的幸福生活。
人文美:美麗鄉村和諧文明。為保護傳統村落,目前北京市16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5個村落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昌平區流村鎮西北部的長峪城村是2013-2014年度的“北京最美的鄉村”,建村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城內外有完整的甕城、城墻、古屋和寺廟。長峪城村,充分發掘自身傳統古村落的優勢,巧借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來此體驗休閑。與長峪城村一樣,在“北京最美的鄉村”中不少都用“鄉村文化”引領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風景。大興區留民營村的“千人餃子宴”、順義區石家營村的“婆媳澡堂”、朝陽區呂家營村的“古典家具”、房山區水峪村的“古碾古磨古中幡”、大興區巴園子村的“滿族風情文化”……無不體現著文化對鄉村發展的凝心聚力,對美麗鄉村風采的展示。
美麗鄉村 美麗引領
為使北京市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有序推進,區縣、鄉鎮以自身為主體,將獲得“北京最美的鄉村”稱號的村莊作為各項政策的實施試點,將品牌變成獲獎村莊的無形資產,引領他們轉變觀念、用足品牌、增收致富。“北京最美的鄉村”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文化、黨建等方面收獲了豐碩成果,示范和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推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北京最美的鄉村”是綜合體現“生產美、生活美、環境美、人文美”的佼佼者,很多村莊在某一個或幾個方面更是獨具特色,對周邊的村莊發揮了很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10個鄉村成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這些村莊又面向全國展示了首都新農村的新形象。
形成了一個休閑熱點。作為國際一流宜居城市不可替代的有機組成部分,鄉村的地位日益凸顯。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提升、農民生產方式的轉變以及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鄉村越來越成為提升城鎮居民“幸福指數”的首選之地。“北京最美的鄉村”作為鄉村的亮點,已經逐步成為了休閑度假的新熱點。據逐村統計,去年國慶節期間,93個“北京最美的鄉村”(占行政村總數的2.36%),共吸引了67.5萬名游客(占鄉村接待游客總數的16.9%),總收入達到4952萬元(占鄉村旅游總收入的12.8%)。
成為了一個有力抓手。隨著“北京最美的鄉村”吸引力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這項評選活動逐步成為了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抓手之一。在都市型現代農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重點工作中,“北京最美的鄉村”很好地成為了先行者、示范者和推動者,有力地促進了市委市政府各項發展思路、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地。
培育了一個知名品牌。通過開通“北京美麗鄉村”網站、微博、雜志、電視專題欄目,與廣播電臺開展“北京最美鄉村路”和“北京最美鄉村故事”等活動,“北京最美的鄉村”正在逐步成長為知名品牌,目前已經正式獲得了7個類別的注冊商標。這項評選活動不僅先后被評為“北京市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獎”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最佳活動”,而且吸引了相關省市和農業部的學習借鑒和參觀考察。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美麗中國”是尊重、順應、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在這一理念中,美麗鄉村不可或缺。按照“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北京的新農村建設已經進入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新階段。據悉,北京市將通過9項重點任務,以每年不低于15%的村莊比例推進,力爭到2020年將郊區農村基本建成綠色低碳田園美、生態宜居村莊美、健康舒適生活美、和諧淳樸人文美的美麗鄉村,使郊區農村成為農民和諧宜居的幸福家園、致富增收的就業田園、市民向往的休閑樂園。
建設美麗中國,關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來;建設美麗鄉村,關乎全市人民的幸福安康。“北京最美的鄉村”評選活動,是發展理念和發展實踐的重要創新,它將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在“十二五”結出碩果,并帶著全市人民的美好期盼走進“十三五”美好藍圖!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