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
每年7月刊的米蘭設計周報道,都需要三、四位編輯一起忙活至少一周。昨天晚上,當我一個人關在辦公室,完成了整個專輯的最后一遍編輯調整之后,長舒一口氣,壓力之后的渾身舒爽,是作編輯最賤的享受。而那種快感,仿佛已經成了身體里的生物鐘,每月一次,年年的米蘭報道更是如此。
從2005年第一次去米蘭設計周,10年中有兩次因故缺席,今年就是一次。那時候每天在北京等著當日微信報道的初樣傳來,有什么好設計棒展覽也算是先睹為快。三位編輯白天跑展會,晚上編微信,據說有位小姐第一個晚上整夜沒睡。還不只看AD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別人視角下有意思的鏡頭也都——抓住,品設計找感覺心里默默咂摸著滋味……
一晃6天,編輯們很快又出現在辦公室里。關了6月刊,又關了AD100增刊,這才靜下心來,把收回來的幾路攝影師的照片,多位編內編外作者的采訪文字,——攤在桌上,討論今年的報道框架。選片、排序、掂量比重、與美編討論排版,就這樣左右調整了至少三次,才最終有了這二十幾頁的雛形。再進一步調圖、刪字改字,直到昨天的最后一晚……而在這過程中,我才發現微信上獲取的信息其實還不到雜志報道上的1/10!而且絕對是碎片式的,不成體系。為每年的米蘭設計周留下一份記載,《安邸AD》創刊4年,這是第四次,10年、20年以后,這將是一整份設計界的風云發展史。憑著這樣的信念,我們依然堅持著,堅持著把每一年的報道做到最好。
微信快、雜志精,信息傳播的途徑越多,受眾就越廣。面對著今天中國人對設計的饑渴,多媒介的交叉報道尤其顯得事半功倍。而參與不同媒介的內容制作,也讓我們更看清各自平臺的特性,并且互受啟發,做出比較精致的微信以及與時俱進的雜志。現在的編輯好辛苦,不過也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