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京津冀區域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已經成為協調城鄉發展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現方式。因此如何借助國家發展戰略更好的發展縣域經濟已成為現今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保定市縣域經濟;發展研究
一、京津冀協同下保定縣域經濟現狀
縣域經濟是指以縣為單位的所有經濟的總和,既包括城鎮也包括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經濟。縣域經濟作為一種具有特色的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已經成為協調城鄉發展和全面貫徹科學發才展觀的重要實現方式。只有保證縣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促進國民經濟的科學可持續發展。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農業大市,也是人口大市,素“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有之稱。保定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在環渤海經濟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保定各縣市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及產業發展特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縣域經濟。如白溝箱包、滿城草莓、望都辣椒、高陽紡織、曲陽石雕、蠡縣的皮毛加工等十大特色產業。根據2010版《河北經濟年鑒》計算,2009年保定市GDP為1730億元,縣域經濟GDP為1177.30億元,占整個保定市GDP的68%,可見,縣域經濟在保定市經濟中居于重要地位,縣域經濟的發展為保定的整體經濟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保定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特點
1.整體發展水平偏低。從全國來看保定市縣域經濟實力總體偏弱,發展水平偏低,與發達省份差距明顯。根據2006年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排名,保定市22個縣 (市 )在河北省140個縣 (市 )中 經濟排位進入前50名的只有涿州 、高碑店和定州3個縣(市 ),排在 100位以后的有10個縣(市 )。保定市排位最前的涿州為 27位 ,最后的唐縣為 135位。排名結果表明,就整體而言 ,保定市縣域經濟發展還比較滯后。且貧困縣較多,貧困人口群體較大,扶貧解困任務繁重,成為發展的一大障礙。
2.二元結構矛盾突出。近年來隨著保定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城鄉發展不平衡。 非農產業就業比重偏低,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的變化,跟不上非農產值結構的變化。兩者呈現極不協調的現狀,眾多的人口和資金向非農業產業及城鎮轉移。實現工業化的基本標準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分享工業化帶來的成果,而如果存在較大比重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則無論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到何種水平,都不能說工業化取得成功。
3.政策優勢明顯。京津冀區域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已經成為協調城鄉發展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現方式。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逐漸深入,勢必會帶來保定經濟的轉型與發展,為保定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契機。
三、保定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優缺點
1.保定縣域經濟產業對接的優勢
(1)地理優勢。保定緊臨京津兩大都市,地處京津冀中心區域,交通上具有優勢,可以很好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保定土地、礦產資源豐富,為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提供了自然條件,同時各縣市基于資源充足、產業優勢上,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體系都發展較為完善。
(3)政策支持。京津冀區域發展上升為重大國際戰略,因此加強京津冀合作關系和經濟協作力推動是一條科學發展可持續道路。保定制定產業承接路線能夠更好提高縣域經濟上的產業對接。
2.保定縣域經濟產業對接的劣勢
保定相較京津兩區產業結構和經濟體系都不夠完善,第二產業于比重最大基礎上,仍在不斷增長。同時傳統工業比重較大導致了環境狀況較為惡劣,是能源結構也不夠合理。經濟體系不完善也使融資活動,對產業支撐力度都大大降低。
基于以上的優勢劣勢,保定積極承接首都功能疏解、京津產業轉移及要素外溢,而保定縣域經濟產業的對接位問題,不僅關系到保定未來經濟的發展狀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京津冀的產業發展和經濟繁榮。
四、京津冀協同下保定縣域經濟產業對接的路徑研究相關對策和建議
1.縣域經濟長足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需要保定市人民政府及河北省政府,更重要的是北京,天津的支持,還有國家的規劃。一個地域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對于保定縣域經濟的發展本身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更需要不斷持久強力地關注與支持。因此在政策上,應該首先從宏觀上制定符合實際發展要求的長遠規劃和近期規劃,既不能過于追求發展水平而脫離實際情況,也不能過分保守失去地位優勢。綜合以上情況我們提出一些拙見。
(1)保定市政府牽頭積極聯絡京津大型企業,符合保定縣域經濟發展承接產業轉移的企業,以我們在走訪的涿州一些企業為例,在本身企業的工業發展需求上引進新技術,增加產量或提高環境要求,從而既不會立刻結束以往生產的環節同時也對接了新技術,增加了生產效率。
(2)政府應積極構建新的貨物集散地和物流通道。由于京津地區首先轉移的將是第二產業和重工業,而挑選承接企業時,保定縣域貨物承載能力的低下也將限制其選擇,再者在承接其產業發展中,保定市各縣區的貨物集散能力會負擔過重,限制其發展。除了貨物集散之外,物流通道也是應發展的,保定市各縣區高速公路的建設還在發展中,與全國公路網的聯絡能有斷層,保定市也無法利用航空進行高科技產業的運輸,利用公路運輸轉向航空運輸的路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承接第三產業的要求。
(3)優化生態環境,改變能源結構。保定市環境現狀嚴峻污染嚴重,作為全國污染嚴重的城市之一,欲承接京津地區產業轉移應當優化生態環境,從而有優勢承接對環境要求高的產業。同時,以煤為能源為主要消耗的現狀亟需改變。
2.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自身也必須有相應的措施,我團隊認為
(1)廣泛了解經濟形勢,了解政府政策。企業自身在發展的時候應當即時關注經濟形勢,不斷改變生產。關注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承接該產業要及時。
(2)努力提升自身技術,保定市產業的技術含量不高,保定市縣域經濟更有劣勢,因此在發展中亟待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加大科技投入,研發新產品,同時淘汰落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