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收入利潤雙下滑 國資委9條舉措穩增長
今年以來,央企收入和利潤同比雙下滑,全年穩增長形勢嚴峻、任務艱巨。財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為13.88萬億元,同比下降6%,其中,中央企業營業總收入為8.46萬億元,同比下降7.2%;前四個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為7040.6億元,同比下降5.7%,其中,中央企業利潤總額為5344.4億元,同比下降7.2%。
據悉,國資委已于4月底向央企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央企業增收節支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盤活存量提效能、多措并舉治虧損等九條具體措施來穩增長,并明確抓發展、穩增長是央企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全面開展增收節支、降本增效工作是穩增長的重要措施。
廣州公布“最市場化”國企改革案
廣州市國企改革方案提出,讓混合所有制企業成為市屬企業主要形式,至2020年,競爭性領域的市屬企業全部實現整體上市或至少控股一家上市公司。此方案強調證券化水平,被業內分析人士評為“最市場化”的改革方案之一。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日前印發的《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中,強調加大整合重組力度,有序發展各類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
申萬宏源研究報告認為,廣州國企改革方案的亮點是加大重組整合力度,特別是較高關聯度的行業,推動優勢產業資源向上市公司集聚。廣州市重點扶持五大產業:基建和公共服務產業;汽車、電子信息、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金融為首的現代服務業;無線通信導航為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整合資源為重點的傳統優勢產業。
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正式合并
未來或誕生核電股巨無霸
相關媒體29日從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獲悉,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重組成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合并必將改變中國核電現有的格局。中電投是國內擁有核電項目開發建設資質的3家企業之一。其他兩家是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但中電投集團在核電技術研發、工程建設等方面與前兩者存在較大差距。而合并后,國家核電則為中電投集團彌補以上不足。國家核電也將從中獲得核電項目開發建設的資質。
值得關注的是,兩家公司合并之后,將盡快規劃國家核電與中電投的核電業務上市一事。這也將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核電企業。
云南白藥陷銀杏葉風波:
內部管理體系或存較大漏洞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的《關于桂林興達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違法生產銷售銀杏葉藥品的通告》在中藥行業掀起了一場風暴。
國家食藥監局在通告中稱,在對低價銷售銀杏葉藥品企業的檢查中發現,個別銀杏葉藥品生產企業存在嚴重違法行為。
而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云南白藥集團中藥資源有限公司,因從桂林興達藥業購買非法銀杏葉提取物而榜上有名。
北京鼎晨醫藥咨詢創始人史立臣表示:“云南白藥這幾年產品質量問題不斷,今年又出現了這樣的事件,內部的管理體系肯定是出現了較大的漏洞,云南白藥目前的下屬子公司比較多,賬目可能要半年或一年度匯總一次。”
宏達新材重組“蛇吞象”
分眾傳媒作價457億借殼
宏達新材6月2日發布重組預案稱,公司擬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資產及配套募集資金的一系列交易,實現分眾傳媒借殼上市,后者交易作價高達457億元。重組完成后,公司主業將變更為生活圈媒體業務,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江南春。而根據相關監管要求,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宏達新材表示,通過此次交易,公司將原有盈利能力較弱、未來發展前景不明朗的有機硅業務置出,同時注入盈利能力較強、發展前景廣闊的生活圈媒體業務,實現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轉型,從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提高公司的資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