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各地智慧城市普遍由概念導入期進入規劃建設期,智慧城市產業鏈初步形成。
隨著國家提出“互聯網+”戰略,互聯網企業紛紛進入智慧城市領域,給產業鏈各環節帶來變化,這些變化有多大,是否將改變產業格局?
從產業鏈上游看,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對智慧城市產業鏈的影響,主要是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改變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提供方式,互聯網應用所需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不再由中下游企業獨立采購;從產業鏈中游看,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極大豐富了軟件和信息服務的內容和提供方式;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對產業鏈下游影響最大,主要是帶來了便捷的通道和入口。
那么,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對智慧城市產業鏈的影響是顛覆性的嗎?我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整個互聯網網絡空間是一個3層架構:第一個層面是消息層,網絡在這個層面上實現了消息的采集和分發,Web1.0時代互聯網的爆發性增長主要集中在這個層面;第二個層面是工作流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應用層面。在這個層面,我們不只是從網絡獲取信息,而是開始把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與互聯網對接起來;第三個層面是數據層,前兩個層面中海量信息的交互、工作流的匯集,就形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大數據”。目前,大部分互聯網的工作只是建了一個對外發布消息的網站,并沒有在業務層面進行實質的互聯網化。
其次,互聯網企業的智慧城市布局目前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下游,以提供服務和入口為主,從所屬領域的角度看仍然是縱向獨立的系統和應用,城市服務仍然以現有公共服務的互聯網化和匯聚為主,無法解決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信息孤島、數據共享、數據開放和流程優化等問題。在消費者覆蓋和流量優勢形成的初始勢能消耗殆盡之后,仍然需要突破上述瓶頸。
最后,互聯網企業的智慧城市用戶目前主要以市民為主,而完整的智慧城市服務對象還包括企業和城市管理者,企業所需的創業扶持、人員培訓、知識產權、技術交易等服務,城市管理所需的公共安全、基礎設施、運行監測、綜合協調等服務,目前看還是以產業鏈中下游各領域專業的廠商提供為主,尚沒有很好的互聯網化的服務提供方式。
(本文作者為神州數碼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