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輔平臺市場還大得很。
做個也許不那么恰當的對比,霧霾時期的學生比12年前的非典時期要幸福一點點。當北京在12月初的某一天下發空氣污染一級警報通知,要求中小學、幼兒園、戶外教育機構以及少年宮等開始為期三天的“停課不停學”時,還特別要求了學校通過網絡、通訊等途徑與家長和學生保持聯系,靈活安排學習內容。
不過,這個不幸中的萬幸背后,是一群專注于K12領域教輔平臺的創業公司奮斗了4年的結果。他們從某個小入口切入,把教學環節中的某一個場景搬上互聯網。當然,他們花這么多工夫,目的絕不僅僅就是為了在霧霾天讓學生可以在家上課。

為啥那么喜歡公立學校?
一起作業網是最早一撥勤勤懇懇的拓荒者之一。2011年,它將教學環節中的作業場景搬上互聯網。“作業”是個很好的切入口,老師在平臺上留作業,學生在平臺上做作業,家長在平臺上跟蹤孩子的狀態并和老師進行實時交流。
一起作業網選擇了以英語學科作為切入口。在它的平臺上有大量題庫供老師選擇,老師不再需要自己購買資料或網上尋找材料,只要通過App布置作業即可;而在批改作業時,平臺會幫助老師自動批閱選擇題;此外,老師還能在自己的客戶端看到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錯誤率高的題目,從而進行重難點針對性講解。一起作業網還為老師提供TTS組卷工具,如果老師在網絡上找不到滿足自己需求的聽力材料,只要把英文聽力的文字輸入系統中,系統會為老師輸出一段配好音的聽力音頻材料。
在學生端,學生的作業不再是枯燥的,而是游戲化的設計。一起作業網用“輕游戲+社交”的方式留住學生,用虛擬的道具獎勵等激勵學生。平臺根據學生在平臺上的表現和行為習慣,為每個學生的作業數據導出一個學生個性化的數據表和報告發送給老師和家長。
一起作業網把公立學校攻下來,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最初它不得不面對家長以及校方的質疑,他們擔心孩子長時間盯看電腦視力會變差,或者受網上不良信息影響,
但K12領域的兩大市場——公立學校和課外培訓中,前者比后者的體量大得多。進入公立學校是創業公司的必然選擇,同時他們還可以獲得更多學習數據,為成為未來的巨頭塑造核心競爭力;此外,在這樣的市場領域里挖掘產品空間,提升收入、擴大現金流也順理成章。
一起作業網開墾了整整4年只拿下了小學的英語學習市場。2014年,另一家公司——作業盒子進入市場,它鎖定的入口是中小學數學科目,為小學生提供速算工具,為老師則提供智能出題、批改、數據回收、分析等服務。
通過讓學生在作業盒子上寫作業和交作業,它得以收集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并根據學習行為數據利用機器學習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最終,作業盒子完全接管了作業場景。作業盒子以理科科目為切入點來做題庫建設,目前已經可以支持中學全科。不過目前看來作業盒子更集中在老師和學生的作業溝通方面,而家校溝通的功能設計還不是發力重點。
入校之后,做內容
截至目前,市場仍處在各家公司互相爭奪更多的用戶資源上。一起作業網雖然已經拿到D輪融資,但目前平臺積累的流量和技術尚未直接變現。
作業盒子CEO劉夜則認為:“今年還是看大家的眼光,看選擇哪條賽道,之后才是比拼能力的時候。”
當前來看,一起作業網和作業盒子雙方都在自己的市場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時移動互聯網一個場景解決一個問題的特性也讓雙方在各自的軌道發展得很好。然而,在隨后的市場拓展過程中,隨著雙方版圖的不斷擴大,平臺體系逐漸完善后難免出現競爭。

教輔平臺在掌握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數據之后,就需要對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進行解決,但是一個平臺很難對幾百萬的用戶進行個性化內容生產,所以平臺變成一個根據大數據算法進行內容智能推薦和分發的渠道,只有嫁接第三方足夠多的內容才能支撐起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所以在平臺渠道建好之后,內容將成為平臺的核心能力。
而在供應商方面,隨著在線教育的迅猛發展,傳統的內容供應商也在尋求轉型道路。他們的內容一方面面臨數字化生產,另一方面也面臨個性化內容的生產,不再是傳統的標準一致內容,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得出可行性的內容方案。
只有把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第三方的內容渠道對接起來才能盤活市場資源。同時,也只有交付系統平臺根據數據算法為學生推薦匹配個性化的學習內容,才能解決學生的個性化問題。只有這樣雙方才都能達到更好的價值實現,內容也將成為平臺市場征途上珍貴的糧草。
雖然技術可以實現如此智能化的教學輔助,但是這還不是技術能實現的最大可能性。未來,更多的類似OCR(文字識別技術)、大數據技術、語音打分、主觀題作文的自動批改、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等技術都將會在教輔系統中得到應用。不同的學生將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習將成為個性化價值實現的過程,而非成績提分的工具。
劉夜認為:“隨著這些效率工具的普及和對用戶絕對時間的占用,在大數據深度挖掘學生行為并進行分析之后,將實現學生的自適應教學和更精準的資源對接。教輔平臺將是師生之間一種場景化的社交,同時也將是在線教育的天然平臺。”
一起作業網CEO劉暢則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輔平臺普遍會碰到真正的素質教育和中國現狀的應試教育之間的折中,未來的互聯網技術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將會實現更大的價值。”而未來所謂的教育公平也不會再是所有教學資源的平等,而是針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