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有個書生叫李調元,為人幽默風趣。經過十年苦讀,終于一舉成名,高中進士,被朝廷派往地方當縣令。任上,他體恤民生疾苦,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李調元有個女兒,嫁與本縣王舉人之子為妻。她自恃是縣令的女兒,不把公婆放在眼里。有一次小兩口拌嘴,婆婆說了她幾句,她就反唇相譏,還推了婆婆一下,差點兒把婆婆推倒。王舉人惱了,氣呼呼地去找李調元說理。
李調元也很生氣,他知道王舉人夫婦是出了名的老實人,女兒的行為的確不對,便想去教訓教訓女兒。但他聽王舉人說話聲音大,怕夫人聽見后,跟他爭吵,未免有失體統,當即示意王舉人壓低聲音:“內人在內,不可大意。”不料夫人在里邊聽得清清楚楚,王舉人一走,便出來問他:“什么事不可大意啊?”李調元連忙賠笑說:“我正琢磨對聯呢。這一回你肯定對不上了。”夫人說:“你說吧。只要你出得來,我就對得上。”李調元說:“好大的口氣!你聽著:內人在內,不可大意。”夫人皺了皺眉頭,丈夫這句話有點兒自嘲的意思,又挺為難人的。因為“內”字中包含一個“人”字,實際是說自己在屋里的意思。想找出一個類似的字來,的確不容易。不過畢竟是讀書人家出身,她稍微想了一下后說道:“汝女由汝,何必小心?”
李調元一聽,不由得拍案叫絕。夫人這一句,對得非常工整,且又明白無誤地告訴李調元,對女兒該咋教訓就咋教訓,不必心存顧慮。
李調元當即去女兒家,把女兒教訓了一頓。從此,李調元之女孝敬公婆,再也沒有發生過對公婆不敬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