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上半年,華信信托業績繼續增長,14億的凈利潤打敗了中信信托、中融信托等傳統巨頭,名列行業第三。
根據同花順ifind有數據考證的是,自2006年來,持續8年連續盈利為公司帶來了26倍的業績增長,作為遼寧省唯一的一家信托公司,名不見經傳的華信信托給正處于轉型“換擋期”的信托業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如何保持常年如一的高效盈利?穩健之下,如何繼續探索轉型之路?8月6日,向來低調的華信信托接受了《投資者報》記者的書面采訪。
信托、自有業務并進
連續穩健的增長,近乎成為華信成長的常態。
2015年上半年,華信信托以14億元的凈利潤名列行業第三,凈資產增至82億元,邁入行業前十。從2006年的6257萬元到2014年的16.8億元,即便是在信托業增速放緩的今天,其依舊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近三年華信信托資產規模、凈利潤、人均凈利潤均呈現大幅增長,其中2012、2013、2014年資產規模分別為564.39億元、763.85億元、811.4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88億元、11.96億元、16.8億元,人均凈利潤分別為574.83萬元、723.11萬元、965.75萬元。
在華信信托看來,業績連續的增長主要是公司多元化經營的結果?!?015年公司審時度勢,在穩步發展信托業務的同時,兼顧自營業務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成果?!?/p>
華信信托將公司業務分為信托業務和自營業務。其中,信托業務主要包括財富管理類信托、融資類信托、投資類信托、特許經營類信托等;自有業務主要包括金融類公司股權投資業務、金融產品投資業務、貸款業務等。
然而,信托業務和自營業務并行的格局并非朝夕形成。從收入結構來看,近年來投資收益逐漸占據了公司創收的半邊天。
據年報統計,2011年公司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全年營業收入約78%,之后卻出現下降,到2013、2014年只有43%和44%,與此同時,投資收益收入占比逐年上升,并超過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013、2014年投資收益分別為7.35億、12.5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43%、55%。
投資收益不斷增長有跡可循。從2014年年報中可以看到公司自營資產主要投向金融機構和證券市場,兩者分別占總投資額的52.4%和37.7%。金融投資領域方面,目前公司為大通證券第一大股東,與大通證券共同控股良運期貨,并參股了丹東銀行等金融機構。上半年,由于資本市場處于牛市,華信信托受益于金融機構利潤的增長。
不盲目追求規模
然而,想要保持持久的業績僅僅依靠調整業務還遠遠不夠。
據公司稱,自1981年成立以來,無論是90年代發行并管理的年均分紅率高達21%的“工信可轉”基金,還是自2002年開始開辦、全部按期兌付的資金信托,公司不僅實現了連年盈利,金融產品全部兌付,也創造了連續10多年信托資產不良率為零的佳績,成為北京、上海以外注冊的唯一一家連續多年獲得中國銀監會組織的全國信托業監管評級最高等級的信托公司。
提到風險控制,華信信托研發創新部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介紹道,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公司始終堅持不打政策擦邊球,以“風險可控”為項目選擇基本出發點,不盲目追求規模快速擴張。
“不介入不熟悉、不具備相應風控能力的領域,如礦產能源、藝術品等,固有項下資產構成主要是金融股權投資和金融產品投資,信托項下資產主要投資于基礎產業、房地產、證券、實業等傳統領域,并通過嚴密的管理體系控制風險?!?/p>
循序漸進轉型
正如2013年起調整信托和自營業務比例,面對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利率市場化、資管市場擴容、互聯網金融沖擊和傳統業務利潤空間收縮,華信表示轉型已是大勢,看好信托發展前景。
從1981年的“中國人民銀行大連市信托投資公司”到2013年正式更名“華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華信信托的注冊資本金由成立之初的5500萬增至33億,位列全國前茅。
除了對外部發展環境和行業自身優勢充滿信心,華信信托研發創新部負責人認為信托公司具有其他資產管理機構所不具備的信托制度優勢。
“其他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只是資產管理功能,并不能延伸到信托制度與法律層面”,華信信托研發創新部負責人表示,“針對金融市場出現的以信托制度為基礎的新需求,信托制度優勢在家族財富管理、資產證券化、土地流轉等諸多領域的作用愈加突出?!?/p>
針對未來業務發展策略,研發創新部負責人表示,在固有業務方面,華信信托將持續進行金融企業股權投資和金融產品投資,同時,逐步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設立專業子公司;在信托業務方面,將在夯實傳統信托業務——基礎設施投融資信托、房地產投融資信托、證券投資信托、工商企業投融資信托的基礎上,公司未來還將重點開拓產業投資基金、互聯網金融、和高端財富管理類的創新型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