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公安局反信息詐騙中心與騰訊安全聯合發起,公安部、中國互聯網協會、全國18個省市網警及100余家銀行及互聯網企業共同參與的“天下無賊-反信息詐騙聯盟一周年暨首屆反信息詐騙高峰論壇”日前在深圳舉辦。論壇以“責任、安全、創新、合作”為主題,與會人員圍繞信息詐騙產業鏈防治、互聯網行業群防群治、新聞媒體聯合宣防等內容展開探討。
數據顯示,反信息詐騙聯盟自成立以來,僅在深圳地區共接聽市民來電62萬人次,咨詢員直接勸阻約1.84萬人避免被騙匯款,涉及金額1.56億;幫助5700多名事主快速攔截被騙資金1.09億元,總計超過2億元。
作為發起單位之一,騰訊公司推出手機管家軟件平臺,為手機用戶提供安全保障。該平臺上線一年來,收集的用戶舉報、標記的詐騙電話、詐騙短信數量均超過了7000萬。另據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騰訊手機管家共收到用戶舉報詐騙短信6255萬條,用戶主動標記詐騙電話6287萬個,而且每月詐騙短信、詐騙電話數量都在不斷攀升。今年三季度,廣東、河南、浙江、江蘇、山東五大省份是垃圾短信騷擾最嚴重的省份,其中,詐騙短信占比11.48%。
會上,騰訊安全聯合全國18個省市近30多名資深網警全面總結研究后發布了國內首個《反信息詐騙白皮書》(以下稱白皮書)。據白皮書透露,當前的信息詐騙出現三大新特點:從撒網式向精準化轉變、大數據成為信息詐騙工具、詐騙個案金額越來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詐騙分子也學會了運用大數據提高“生產效率”。詐騙分子會根據購買到的用戶個人信息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并根據用戶信息的特點設計詐騙環節和故事。比如,當詐騙分子發現數據是購買機票的人群,并詳細獲知航班號、出發時間、姓名后,會編造“航班取消”或者“機票改簽”的短信群發給這一人群,由于這些受害者正要趕飛機,對此類詐騙信息防范意識弱,很容易上當受騙。
此外,白皮書中還分析出當前反信息詐騙面臨的三大嚴峻挑戰。
第一,高科技手段用于信息詐騙,防范和打擊難度增大;第二,社會工程學進行詐騙,民眾防范意識降低;第三,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亟需加大力度。
目前,信息詐騙的源頭已經非常清晰,就是民眾的個人信息泄露。民眾在線上線下填寫一些表格的時候會填寫個人的真實身份信息,而不法分子將這些信息進行出售牟利。此外,網購、注冊ID等過程中,由于網站的信息保護不力導致用戶個人信息泄露的案件屢屢發生。還有些非法分子專門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進行販賣,并且形成了一個集收集信息、出售信息、實施詐騙的黑色產業鏈。而《個人信息保護法》至今無法出臺,加之銀行、運營商等關鍵環節在辦卡、辦號過程中存在監管漏洞,導致信息詐騙黑色產業鏈難以有效監管和防控。
天下無賊-反信息詐騙聯盟,首創“警企民”聯合防騙新模式,以及反信息詐騙咨詢專線的開通,有效降低了用戶防騙概率,提高了破案效率。手機安全軟件的普及,也有效從用戶一端降低了被騙風險。反信息詐騙聯盟表示,希望在天下無賊-反信息詐騙聯盟的帶動下,社會各大媒體平臺能增強對信息詐騙的曝光,加上從立法上嚴厲打擊個人信息泄露,能有效切斷信息詐騙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