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品從田間到消費者經歷了從分散到集中(農戶到批發商),再從集中到分散(批發商到消費者)的兩個過程。比一般的工業流水線生產的商品多出了生產端的從分散到集中環節,與快遞運輸的分散到集中、集中到分散模式有相似之處。這是由于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程度低,農業生產由眾多規模很小的農戶完成,生鮮品生產端非常分散、專業化程度很低。
針對“集”與“散”這兩個過程,生鮮品從農戶到消費者,經過了收購商、產地批發商、銷售地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零售商等多個環節。這個冗長的產業鏈是目前我國生鮮品的線下流通主渠道。這種“集散”模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它的長期存在有其合理性。
但不可否認,生鮮品的線下流通渠道流通效率比較低,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包括:產銷價差大,消費者和農民利益受損;高價差并沒有給予中間環節高利潤,大量規模很小的從業者身處其中,經營風險高、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付出超長的勞動時間;容易造成生鮮品積壓或短缺,更經常的是積壓和短缺在生產端與消費端同時發生,流通渠道連接生產與消費的能力可見一斑;生鮮品質量無從保障,食品安全事件頻發……
政府一直試圖提高我國農產品的流通效率,而電子商務是被各方寄予希望的主要變革力量。近年來,國內電商市場大跨越發展,繼圖書、3C、服裝等商品之后,生鮮是下一個線上化潛力巨大的品類。生鮮線上化與其他品類線上化的邏輯一致,即線上銷售+線下物流模式與線下銷售渠道相比的綜合優勢。
線上渠道的劣勢包括:由于生鮮品的非標準化特性,線上購物不夠直觀,難以檢驗質量;物流成本特別是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仍較高,導致目前生鮮電商仍主要局限在高端產品,以高客單價、高毛利覆蓋物流成本,并通過規模效應及快速周轉來降低經營風險,而覆蓋了平價生鮮品的電商毫無例外都在提供不菲的物流補貼。
但線上渠道有更多的優勢,除了節省銷售場地租金、便捷、便宜、品類豐富等普通商品電商化也具有的共同優勢之外,還有可有效匹配供需以減少損耗、可全程溯源以保障食品安全、可形成品牌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等對生鮮品非常關鍵的優勢。
而且,除了提高生鮮品流通效率之外,對于生鮮電商,我們還可以期待更多。傳統的農貿市場缺乏供應鏈整合能力,而生鮮電商如果發展到一定規模,憑借著強大的渠道能力,將推動上游產業的變革,改變農業生產方式,推動我國農業從原始的、分散的靠天吃飯向集中、專業化、標準化的現代農業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