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Gartner預測的2015年十大技術趨勢,企業并非要立即投資,但在進行戰略規劃時不容忽視。
Gartner日前發布2015年對企業最重要的十大戰略性技術趨勢,分別涵蓋了三大主題:真實與虛擬世界的融合、智能無處不在以及技術對數字化商業轉變所帶來的影響。
無處不在的計算
隨著移動設備日益普及,會愈發重視如何滿足移動用戶在各種情境與環境下的需求,而非僅聚焦于設備本身。
物聯網
將各種事物數字化以便結合數據流與服務,就能創造出四種基本使用模式:管理、獲利、運營和擴張。企業不應限制自身,認為只有物聯網(資產與機器)才具有利用這四種模式的潛力。
3D打印
2015年全球3D打印機出貨量可望增長98%,到2016年出貨量更將翻倍。3D打印技術將在未來三年內達到臨界點,工業應用范圍亦顯著擴展。
無所不在卻又隱于無形的先進分析
隨著嵌入式系統所產生的數據不斷增加,分析技術將成為市場熱點,企業內外各種結構與非結構的數據都可以拿來分析。大數據仍將是這股趨勢的推動者,但重點將轉移至問題與答案方面。
充分掌握情境的系統
無所不在的嵌入式智能與信息分析相結合,將催生出具備周遭環境感應與回應能力的系統。具備情境感知能力的安全防護正是這項全新技術的早期應用
智能機器
環境感知技術加上深度的信息分析,為智能機器世界提供了所需的先決條件。這項技術集合了能讓系統認識環境、自我學習以及自主行動的高級算法。自動駕駛汽車原型、智能機器人、虛擬私人助理以及智能顧問都是目前已經實現且未來將快速發展的領域。
云/用戶端計算
短期之內,云/用戶端架構的重點在于內容與應用程序狀態在多重設備間同步,以及解決跨設備的應用程序可移植性。但長期而言,應用程序將朝著支持同時使用多重設備的方向發展。如今的第二屏幕應用熱潮主要著重于電視加移動設備的觀賞體驗。未來,由于和企業應用程序都將利用多重屏幕,并開發可穿戴式設備與其他設備來提供更好的體驗。
軟件定義應用程序和基礎架構
為了滿足快速變遷的數字化商務需求,并且迅速擴展或縮小系統的規模,計算正從靜態架構轉型至動態架構。這就需要能動態地組合與設定所有必要元素(從網絡到應用程序)的規則、模型與代碼。
網絡規模IT
“網絡規模IT(Web-scale IT)”是一種在企業IT環境當中提供大型云端服務供應商能力的全球級計算模式。越來多的企業將像Amazon、Google、Facebook等網絡巨頭一樣地開發應用程序及建立基礎架構。
基于風險的安全與自我防衛
企業將逐漸認識到要提供一個百分之百安全的環境是不可能的。一旦企業承認這點,就能考慮采用一些較為復雜的風險評估與緩解工具。就技術而言,認知周邊防御的不足以及應用程序必須扮演更積極的安全角色,將帶來全新的多層次方法。未來,這將進一步發展成為直接在應用程序當中內建安全防護的全新模式。周邊防御和防火墻再也不足以提供保障,每一個應用程序都必須能夠自我感知及自我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