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
如果我問,大家吃過魚嗎?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那有人吃過魚頭嗎?答案依然是肯定的,媽媽吃過,即使魚頭并不好吃。這又是為什么呢?難道媽媽不知道魚身上的肉要比魚頭美味好多倍嗎?
媽媽喜歡吃魚頭
□陳運松
在我依稀記事的時候,家里很窮,一個月難得吃上一次魚肉。每次吃魚,媽媽先把魚頭夾在自己碗里,把魚肚子上的肉夾下,極仔細地撿去很少的幾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親的了。當(dāng)我也吵著要吃魚頭時,她總是說:“媽媽喜歡吃魚頭。”
我想,魚頭一定很好吃的。有一次父親不在家,我趁媽媽盛飯之際,夾了一個,吃來吃去,覺得沒魚肚子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從江北到我家,媽媽買了家鄉(xiāng)很貴的鮭魚。吃飯時,媽媽把本屬于我的那塊魚肚子上的肉,夾進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說:“你忘啦?媽媽最喜歡吃魚頭。”
外婆瞇縫著眼,慢慢地挑去那幾根大刺,放進我的碗里,并說:“伢啦,你吃。”
接著,外婆就夾起魚頭,用沒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著,不時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邊吃著沒刺的魚肉,一邊想:“怎么?媽媽的媽媽也喜歡吃魚頭?”
29歲時,我成了家,另立門戶。生活好了,我倆經(jīng)常買些魚肉之類的好菜。每次吃魚,最后剩下的,總是幾個無人問津的魚頭。
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轉(zhuǎn)眼女兒也能自己吃飯了。有一次午餐,妻子夾了一塊魚肚子上的肉,極麻利地撿去大刺,放在女兒的碗里,自己卻夾起了魚頭。女兒見狀也吵著要吃魚頭,妻說:“乖孩子,媽媽喜歡吃魚頭。”
誰知女兒說什么也不答應(yīng),非要吃不可。妻無奈,好不容易從魚肋邊挑出點沒刺的肉來,可女兒吃了馬上吐出,連說不好吃,從此再不要吃魚頭了。
打那以后,每逢吃魚,妻便將魚肚子上的肉夾給女兒,女兒總是很艱難地用湯匙切下魚頭,放進媽媽的碗里,很孝順地說:“媽媽,您吃魚頭。”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女人做了母親,便喜歡吃魚頭了。
(選自《散文》1991年5期,有改動)
點讀
作者一開始就說“媽媽喜歡吃魚頭”,引起了讀者的好奇。接著作者寫到了外婆,外婆也說“媽媽最喜歡吃魚頭”,這再次引起了“我”的好奇:“怎么?媽媽的媽媽也喜歡吃魚頭?”但作者并沒有就此揭開謎底,而是拉大時間距離,將鏡頭放到現(xiàn)在,不喜歡吃魚頭的妻子也說“媽媽喜歡吃魚頭”。至此,答案才被揭曉。文章以“媽媽喜歡吃魚頭”為中軸串起了三個片段,寫了三代人的共同經(jīng)歷,使我們認識到母愛的偉大及其世代相傳的厚重的歷史感。
媽媽愛吃魚頭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小學(xué) 五年級 趙金緣
從我記事時起,媽媽每次做魚,都要把最好吃的魚身挑出刺以后夾到我碗里,把魚頭留給自己。那時的我竟然可笑地認為,媽媽是喜歡吃魚頭的。
記得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學(xué)校發(fā)給我們每人兩條炸好的小泥鰍。午餐時,我正準備干掉這兩條小魚,突然想起了媽媽,她一個人中午肯定不會單獨做魚吃的。對了!媽媽不是喜歡吃魚頭嗎?想到這里,我用筷子小心地把魚頭挑出來,再用紙包好。望著小小的紙包,我心里不禁有點小得意:媽媽見了一定會高興的。
午休時間到了,我怕魚頭弄丟了,便把它放在自己的枕頭底下,但仍不放心,總不時地摸一摸。那個中午,雖然沒睡好,但我心里很甜,很甜。
放學(xué)后,我第一個跑出校門,對著等候我的媽媽仰起稚嫩的小臉,高興地大聲喊:“媽媽,我要給你個驚喜,你猜猜是什么?”“是什么呀?寶貝,看你高興的。”媽媽笑著問我。看到媽媽高興的樣子,我有點兒飄飄然了。但當(dāng)我從身后拿出那兩個已經(jīng)干癟的魚頭時,媽媽臉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頓時,一片詫異的陰云籠罩了我的心。“媽媽,你不是喜歡吃魚頭嗎?”我疑惑不解地問。“是的,媽媽很喜歡。”于是,媽媽又還了我一個大大的笑臉。
直到現(xiàn)在,一想起這件事來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笑媽媽把愛藏得那樣深,笑那時傻傻笨笨的我竟然被媽媽“騙”了。幸好歲月的流逝沖走了我少年的幼稚和無知,現(xiàn)在,我可以為媽媽干點兒力所能及的事了:媽媽下班后,我遞上一杯熱茶;媽媽勞累時,我給她按摩……盡管如此,但我清楚地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遠不及媽媽為我付出的一絲一毫。
點評
小作者用吃魚頭的小故事,表現(xiàn)了母愛濃濃這一主題。習(xí)作語言生動、形象,尤其心理活動的描寫,細膩入微,讓人讀來猶如一股涓涓暖流在心頭潺潺流動。
【指導(dǎo)并置評:盧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