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茶一味鑒賞會在三坊七巷舉行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2015年9月19日下午,第十三屆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福州推介會暨禪茶一味鑒賞會活動在三坊七巷春倫軒舉行。文化界、佛界和茶界知名人士以及眾多愛茶者紛至沓來,共享這一禪茶盛會。
本次活動系中國普陀山海上朝圣之路組委會特邀主辦,《茶道》雜志社、《閩聲》雜志社聯合主辦,舟山桑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春倫茶業聯合承辦。活動期間,由福建省歌舞團帶來的《鳳凰于飛》《映山紅》揚琴獨奏和舞蹈《禪茶韻》讓嘉賓們在舒緩的樂曲和優美的舞蹈中,共品春倫茉莉的清醇與甘美,共尋“梵我如一”之境。香道表演以香識人,以香會友,與嘉賓們分享自然的精華,品賞襲人的甘甜。
福建春倫茶業長期以來一直都致力于福州茉莉花茶的研究、開發、保護和傳承,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是福州茉莉花茶加工的示范基地。此次聯手中國普陀山海上朝圣之路組委會以及《茶道》《閩聲》雜志一同舉辦這一禪茶一味鑒賞會,意義重大,讓更多愛茶人士領略了禪茶一味的清雅意境。
海峽兩岸鵲茶會:兩岸茶人帶老白茶回娘家
9月19日,白茶故里——福鼎·太姥山迎來海峽兩岸鵲茶會。由臺灣茶人曾至賢老師,馬來西亞茶人蕭慧娟老師,臺灣龍珮玲、李曉燕等領銜國內外知名茶人組成團隊,攜手福鼎龍頭茶企——福建省天湖、天豐源茶產業、鼎白茶業、大沁茶業、品品香有限公司在太姥山夫妻峰廣場舉辦盛大茶會。
茶會分茶山巡禮和中秋鵲茶會兩部分。上午的茶山巡禮活動由主辦方帶領眾茶人游覽5A級國家風景區太姥山,考察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地貌,觀山海大觀,瞻仰禮拜千年古茶樹;經過觀海棧道覽海上仙都,再到綠雪芽山莊參觀千畝有機茶園基地和品飲福鼎白茶。
以茶相會,謂茶會。本次茶會集合福鼎境外老白茶,選取良品席上共賞,團圓歸宗之意鑒白茶源起,老白茶回歸故里白茶山——太姥山。茶友們品飲福鼎白茶的白毫銀針、白牡丹、陳年白茶,分享著古琴獨奏、洞簫獨奏、琴簫合奏、詩歌朗誦帶來的美感,在曼妙的古樂,獨特的自然風光中,深刻感受福鼎白茶的毫香蜜韻。
活動結束后,每位茶人選出本次茶會眾人心儀的好茶,進行封箋互簽,待來年可憶友,可鑒陳年白茶之美,達至藏茶轉韻。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值此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海峽兩岸舉辦大型鵲茶會,正是對和平美好生活的詮釋。茶旅結合,把福鼎的兩大寶貝:太姥山和福鼎白茶充分結合,讓更多人認識福鼎和茶葉。
先臺灣后迪拜,閩茶開啟中國茶葉出口新篇章
作為中國最大的茶葉主產區,福建極力擴大茶葉出口,僅9月以來就屢獲新突破:先是閩茶出口臺灣實現零的突破,緊接著漳州茶葉首次出口迪拜。
首次對臺出口的閩茶是產自福建寧德市的福鼎白茶,因臺灣地區沒有種植白茶,商家故希望“試水”臺灣市場。而首次出口迪拜的是由著名臺資茶企一福建漳州天福茶葉有限公司經營生產的紅茶和綠茶,貨值達2152美元。
2014年閩茶實現產值600多億元人民幣,“千億產業”已成為閩茶追逐的下一個目標。業界認為,福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全面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將助推閩茶“走出去”。
茶葉可以送禮,但包裝要有環保理念
近日,黨中央在全國輕工業發展和食品生態發展會議上強調,食品包裝的理念是環保,節約,生態。會議指出,茶葉必須喝,一是提升國民身體素質,二是改善茶農生活生產,三是改善國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學習。茶可以喝,必須喝,可以送,親戚朋友為何不可以送點愛心?在關于維護生態環保理念方面,茶企也應致力于簡約和重復利用,以及包裝作為收藏品做家庭裝飾等理念上下功夫。
青運會吉祥物與孩子們共品茉莉芬芳
9月20日,由青運會福州市執委會新聞宣傳部主辦的“福州那么美,跟著榕榕去看看”系列活動之逛看茉莉花,來到春倫茉莉花茶文化創意園。受邀參與活動的50個家庭與青運吉祥物榕榕互動,共同感受古法萃取的茉莉芬芳。
現場6只吉祥物榕榕手拿茶篩,伴隨著歡快的背景音樂模仿制茶場景。隨后,50名孩子換上統一的漢服,扮起茶博士,參與首期“茉莉學堂”。“平、抖、蹬、拜、烘、窖、提,福州茉莉花茶的傳統制茶工藝就在這七字真言之中。”孩子們圍在制茶師傅張子建身旁,聽他演示講解制作茉莉花茶的流程。
林則徐與福州茉莉花茶
8月12日,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福州茉莉花茶新疆推介會代表團一行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此次前往新疆除了向新疆人民推介福州茉莉花茶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前往新疆伊犁的林則徐紀念館為林公帶去家鄉人民的思念。
今年正值林則徐誕辰230周年紀念日,他是中華民族英雄、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先驅者,是眾所周知的禁毒英雄、民族英雄,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他一生“歷官十四省,統兵四十萬”,在新疆的短短三年里,他發揮著他的治水長才,為新疆做出極大的貢獻。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孕育出的優秀人物,更是福州人的驕傲。
林則徐當年從西安到伊犁,經歷了四個月又三天悲涼艱難的漫漫戍途,整整122天才來到祖國的邊陲。在蠻橫冷酷的打擊、衰齡病骨的纏磨下,經過千里風雪跋涉,林則徐不但沒有倒下,而是在冰天雪窟中,讓精神臨空翱翔,開始了他在伊犁不朽的功績。他想方設法爭取主管封疆大吏的同情和支持,甚至取得了朝廷的同意,由自己捐資,從興修水利著手,大力推行和改善當地行之有效的“坎兒井”引水系統,變荒地為良田,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穩定了社會。林則徐在新疆開荒近70萬畝,并親自督率各族民工承建6里引水龍口工程。人們感念他的功績,親切地稱該渠為“林公渠”。至今仍在伊犁地區生產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的人民渠,就是在它基礎上不斷增修而成的。
仰望著林公的塑像,獻上家鄉的福州茉莉花茶,以及當年林則徐在福州貢院題詞楹聯“攀桂天高,憶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煎茶地勝看五千文字,個中誰是謫仙才。”林則徐在題詞中將福州評為煎茶勝地,足見其對福州茉莉花茶的喜愛。當然也只有福州的茉莉花茶才最能體現他的愛國精神和高尚節操。也許正是制作出優秀茉莉花茶的福州,才奠定了他優秀人格的培育。伊犁市政協副主席丁俊生表示,伊犁人和福州人一樣深愛林公,他的品格就像福州茉莉花茶一樣香、一樣純潔。
政和好茶香飄“9·8”
9月8日,在第十九屆“9·8”國際茶展推介會上,政和縣舉辦了政和茶業推介會,讓政和白茶、政和工夫更多地走進消費者的視野。
政和是全國唯一因茶而得名的縣,并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說。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因獻“白毫銀針”,宋徽宗龍顏大悅,將年號“政和”賜為縣名。政和有55%的土地面積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屬火山巖地貌,巖石風化土,好山好水好生態,因此產好茶。
目前,全縣茶園總面積11萬畝,通過有機認證、生態茶園8萬畝,產量2萬噸,產值8億元:全縣共有茶企150多家,在全國設立茶葉銷售網點1000多個。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相比于其它地方白茶、紅茶,滋味更持久、悠長、醇厚。政和是“中國白茶之鄉”,政和白茶占全國出口量70%;政和工夫是歷史名茶,曾遠銷歐洲。
推介會上,福建省原常務副省長、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張家坤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國政協原主席李瑞環贈送“政和白茶”題詞;進行了青年導演、藝術家田七先生《愛在政和》歌曲首發式及東方國茶、政和國禮茶的首發行,政和白茶茶藝表演等活動。推介會還舉辦了政和白茶論壇,同時政和縣政府與香港中茶股份有限公司、榜樣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簽訂框架合作協議,組建東興堂(中國)茶業有限公司,開展政和白茶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