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又一年,今年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即將到來。過年,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是朋友聚會的日子,是養精蓄銳的日子,也是思念家鄉的日子。小時候,春節就是沒心沒肺地撒歡,長大后,我們也不知不覺開始懷念家的味道,總是忘不了那道家鄉菜,忘不了那條放學回家的路,更忘不了那杯和家人一起喝的茶。盡管時光荏苒,家的溫暖卻是永恒的。
“經得起歲月的打磨才值得擁有,如百姓每天為生活而奔波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復一日,從未因時間而改變。”這是茶人晴空對茶的態度。她說,“茶不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也無需華而不實的吹噓,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真實而質樸。”
晴空的中學時代在寧德福鼎度過,那時候寧德以產綠茶為主,福鼎白茶幾乎是出口。但福鼎人喝白茶,就像每天吃飯睡覺那樣稀松平常,白茶的滋味自然也成了晴空心頭的“家鄉味”。1999年,為了發揚光大福鼎白茶文化,福鼎市政府聯合數家白茶品牌成立福鼎茶藝隊,向福鼎市各高中公開招募隊員。晴空當時在讀高中一年級,捧著一份對白茶的熱愛,對家鄉的驕傲,她主動報名參加,果然不出意外,憑借天生麗質,她順利入選了福鼎市第一支茶藝表演隊。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晴空與白茶結下不解之緣。
2002年,晴空來到福州上大學,她仍然會參加一些茶藝表演。每逢節假日,她特別想念家鄉,想喝家里的老白茶。在一次演出活動中,晴空認識了在福州的福鼎白茶企業,見識老鄉,讓晴空覺得格外親切。沒多久,她就進入這家茶企做實習生。“與高中參加茶藝隊不同的是,那時不懂茶,表演只是白茶的‘點綴’,而大學的打工生活讓我真正開始了解白茶是什么,它的制作工藝以及歷史文化。”晴空一邊說,一邊把泡了數道的老白茶倒入壺中繼續煮。2004年,在結束大學二年級課程后,晴空在福州擁有了第一家自己的茶葉門店,主營綠茶和白茶。
一晃十年過去了。在這十年里,晴空專注著茶事業,因為茶結識了自己的另一半,甚至在孕期也不忘給腹中的孩子提前品嘗一點點健康的老白茶。晴空開玩笑,“也許是因為孩子在肚子里就開始喝白茶,在他兩歲多開始主動識字時,第一個被他牢牢記住的字就是‘白’字。”晴空的兩個孩子打小就圍著茶室的桌子玩耍,看著大人們泡茶、喝茶,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如今兄妹倆也有模有樣地坐在茶桌旁,自斟自飲,樂在其中。
晴空的私人茶舍地處繁華街區,卻鬧中取靜,簡單的灰磚和毫無修飾的裸木,低調素縷又顯得十分溫暖。“這就是我的家,是我與親朋好友的生活空間,必須有濃厚的‘家’的氣氛。”說到這里,晴空很興奮,“去年春節,我們一家人就在茶舍里一邊涮火鍋,一邊煮老白茶喝。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都會拿出珍藏多年,平日不舍得喝的老白茶犒勞辛苦一年的家人,濃稠的茶湯,帶著糯米的香氣和蜜棗的滋味,和全家人一起談天說地,心里暖洋洋的。”
倘若恰逢好天氣,在難得的春節假期里,晴空很愿意約上三兩好友,帶上孩子,自駕前往福州周邊不知名的山野,爬山,呼吸新鮮空氣,席地而坐,瀹茶品茗。晴空通常會帶紫砂壺,壺并不一定是名貴的,但一壺不侍二茶,是養壺最基本的原則。“實際上,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壺不是判斷紫砂壺好壞的唯一標準,哪怕是一把樸素的壺,它能入眼入心就好。選擇白茶也一樣,不能只認年份越久則越好,一些三年內的白茶在老茶師精湛的技藝下同樣不容小覷。”這是晴空接觸白茶多年后悟出的道理。
不僅選壺、選茶如此,對待客人、認識朋友、教育孩子亦該如此。晴空最喜歡白茶和普洱茶,她覺得,這兩類茶帶著樸實的氣息,能褪去人們身上的浮躁,讓心靈回歸家的安寧,這樣的人生任憑時間的歷練,最終都能化苦澀為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