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聲音是廣播節目唯一的表現形式,制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反映到播出效果中。文中列出了由于制作不當,播出效果打折扣的幾個現象,便于日后在節目制作中予以重視。
【關鍵詞】節目制作 播出效果
節目制作質量的好壞,在聽眾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情況下顯得越來越重要。以下筆者列出了由于制作不當,播出效果大打折扣的常見現象,希望與大家共勉,在節目制作播出中予以重視。
一.直播或者錄播時電平太大。究其原因有的是話筒輸入或調音臺總輸出推子推得過大;有的是因為從網絡下載節目灌錄時,節目源本身問題造成,這些情況嚴重時會導致節目播出過程中過載失真。因此無論直播還是錄播,都要注意調音臺電平表的指示,將電平控制在工作電平上下,不能超過峰值電平。
二.節目倉促收尾。有的節目未播完,結尾被卡播,就是沒有注意到本檔欄目的實際播出時間。若節目是排在定點報時前,一般提前5秒結束(報時是5秒),否則最后的節目內容會被壓混,而且盡量收尾用音樂(若是口播容易被淡出,影響聽感)。如30分鐘節目,一般做滿291'55'',用音樂結束。
三.語言和音樂的壓混比例不協調。有的墊樂音量過大,導致口播內容聽不清。節目環節中音量大了或小了、節目素材進出早了或晚了、素材間比例不合適等等因素都會影響作品的效果。一般建議的壓混比是7:3,以耳機聽到的效果作為參考,以期達到節目的整體平衡及節目各素材之間銜接的自然。
四.節目左右電平不一致。節目播出中,有的采訪錄音出現聲像偏右的情況,檢查后發現調音臺熱線電話通路的聲像旋鈕PAN沒有放在正中間,導致采訪錄制時聲像偏差。對于立體聲節目,可能是在灌錄過程中,該通道聲像旋鈕沒有完全打開“8”字形,有所偏差。還有的是從網絡下載的節目或歌曲質量本身有問題。因此要求制作人員在錄制節目時要注意聲像位置,發現不對立即調整,保證左右聲道電平一致。
五.節目反相。在節目正常播出時,反相會引起總控告警,對后端的傳輸、發射設備造成損害。造成反相的原因很多,像灌錄中由于沒有注意監聽或者觀察相位表指示,節目灌錄完成后就直接發送入庫上單,但只要把住最后一道灌錄關口,認真觀察相位表,用耳機監聽,發現問題節目堅決不發送入庫,更不上單播出。
六.播出電平大小不一致。在灌錄或者直播的時候,要保證整檔節目電平值平穩,欄目切換時電平值平穩,整個頻道電平大小也要始終保持一致。而實際播出中常發現節目中熱線電話主持人聲音與嘉賓聲音不平衡;直播中,欄目曲電平與主持人口播電平相差太大;欄目切換時,正常節目與廣告節目電平相差有近lOdB等現象,都是沒有注意到節目電平一致性的原則造成的。
七.編排疏忽。有的節目會在同一個欄目連續播2個欄目曲或者結尾出現兩遍同一內容的頻道宣傳廣告。這種現象一般是由于排單的編輯和節目主持人不是同一個人,沒有交接好,排單的編輯在節目開始或者結束的模板中事先排好每天固定播出的欄目曲和頻道宣傳,而節目主持人又按常規做法,在節目頭尾分別也加入欄目曲或者頻道宣傳。所以,一個廣播節目要考慮前后欄目的銜接,需要留心很多細節。
只有平時我們把每檔節目的制作當作是一次練兵的機會,提高日常節目的質量,力爭把所有的節目當成是精品節目去制作,精益求精,認真對待每一個環節,才能得到清晰明亮的聲音,給聽眾一個完整、流暢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