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自己能堅持長跑多久,如同你不知道創業的路可以走多久。” 張曜暉是“互聯網+”風口上的幸運者之一,其創立的云高信息成為國內資本市場首只高爾夫概念股
洶涌的“互聯網+”概念之下,有人深感壓力,有人嗅到時機。“顛覆傳統行業”的說法或許略顯浮夸,跨界和融合卻成為實實在在的趨勢,創業者思考最多的就是行業、產業如何與互聯網思維結合創新。
剛剛掛牌新三板的深圳市云高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云高信息”)便是迎上“互聯網+”的風口,從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成為國內資本市場第一只百分百高爾夫概念股。日前,云高信息CEO張曜暉接受了《投資者報》的獨家專訪,講述如何將向來“高冷”的高爾夫運動與“接地氣”的互聯網思維結合的歷程。
首只高爾夫概念股
2011年創建的云高信息是一家專注于高爾夫垂直領域的互聯網公司,次年年底正式上線云高APP后,云高一直立志打造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高爾夫社交服務平臺,為全世界球友提供球場預訂、精選商城、教學入門、球友社區、悅?讀新媒體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現在云高信息的定位和功能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已經非常清晰,而公司在成立兩年初卻是在艱難的摸索中度過的。張曜暉表示,創業源于對高爾夫運動的熱愛,覺得時機成熟就立馬著手成立公司。云高APP正式上線后,產品設計并不順利,也走過“大而全”的彎路,試圖嵌入更多產品,很快團隊出現問題:用戶體驗不好。張曜暉“忍痛”砍掉其他功能,只做高爾夫球場的預定,這個版本一直持續了一年半的時間。
“我們在這一年半里花了很多心血,在線下,我們一家一家去跟高爾夫球場洽談,跟高爾夫中介公司洽談,所有的精力都花在開拓資源上。”張曜暉說,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2014年初,云高信息完成了國內球場95%以上的覆蓋率。換句話說,全中國的球場幾乎都能在云高預訂。
經過三年的積累,云高信息在2014年迎來爆發期。6月開始嘗試“云高商城”板塊,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第一個月成交十幾萬后,每月都實現增長,截至目前,每月營業額均超過百萬元。隨后,云高嘗試自媒體屬性的“悅讀板塊”,提供包括教學、球員、旅游度假的文章,并與國內一系列的賽事合作,不斷提供業內知名度。
與此同時,張曜暉和他的團隊開始搭建“高爾夫社區”。“在這個社區里,用戶可以約球、交朋友、探討職業大賽,任何與高爾夫有關的話題都可以討論,當時幫我們吸引來許多用戶。”他表示。
隨著商業模式越來越清晰,云高的用戶注冊人數和交易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公司也引起嗅覺靈敏的風投的注意,今年年初,廣發信德領投千億元A輪融資,不到半年時間,云高信息成功登陸新三板,標志著資本市場首只“互聯網+高爾夫”概念股的誕生。
對于公司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張曜暉再三強調團隊的力量。“團隊高管有來自投行、高爾夫球場聯盟、IBM中國區技術部門和華為通訊渠道等不同領域。”他說,正是由于有涵蓋高爾夫業內人士、技術人才、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的內行再加上金融投資人的團隊構架,才使得云高在成立初期不愁資金和技術,在明確產品定位后,業務快速發展起來。
市場占有率超過50%
在覆蓋超過95%球場的同時,張曜暉還力推“直通”模式,即消費者在云高APP直接與球場、教練預定,并不需要通過平臺。他認為,移動互聯的核心是免費,所以即便是云高手中掌握了龐大的球場資源,他們依舊會只做一個開放性的服務平臺,并不會因此而買斷某些資源,自調價格。
目前,云高高爾夫可以實現直通球場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00多家,占到了全國球場數量的40%左右。
球場資源到位,顧客推廣方面卻并不順利,直到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打開了手機支付模式的大門,云高的用戶真正的迎來了一個增長高峰。從春節前的5萬人左右,到前半年的15萬下載量,再到年底的20萬用戶。據了解,云高信息目前已有用戶24萬,年交易額接近1億元。中國高爾夫核心人口不到50萬,而云高信息市場占有率超過50%。
此外,用戶中將近50%的活躍人群,也讓這款APP產品成為了同類型產品,甚至是大多數APP產品中的佼佼者。云高在2014年年初日訂場量僅有40-50場,而春節過后這個數字飆升到每天300人訂場,增長了六倍。
傳統印象里,受限于場地、球具、教練等高投入因素,高爾夫球一直被大眾視為一種貴族運動。但是,打開云高高爾夫APP手機用戶端,在精選商城的欄目里卻發現,里面有很多一元體驗的項目,甚至只要99元便可以擁有包括一支7號鐵桿、一只手套、一頂球帽以及一次專業的教學體驗,這種入門門檻甚至比羽毛球還低。
事實上,大眾化是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必然的發展趨勢,而這種趨勢早在國外的高爾夫市場得以印證。張曜暉指出,在我國一般月收入過萬的普通白領就應該玩得起高爾夫了,云高入門級課程培育的正是這一部分市場。
據中國高爾夫球協會預計,按每年30%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中國高爾夫球人口將超過2000萬。而按照這個增長速度,預計屆時國內高爾夫球行業的總產值有望超過2000億人民幣。
據國外權威調查顯示,美國2007年高爾夫行業產值760億美元,而同年好萊塢的產值僅為730億美元。“事實上,美國全國目前遍布了很多大眾高爾夫球場,一般民眾只需花上5美元到20美元就能玩上一場高爾夫,普遍程度模擬于國內的臺球。”張曜暉介紹,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不斷壯大和大家年齡到達一定的程度,高爾夫的參與者一定會越來越多。
當然,盡管高爾夫市場潛力巨大,對于云高信息來講,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因為不規范等原因,去年以來高爾夫行業遭遇政策嚴冬,業內人士研究稱,提到了2014年中國高爾夫打球人口和打球輪次都有所下降。
對此,張曜暉表示,雖然總數有所下降,但同期練習場打球人數比2013年增長了20%,這也正是云高未來所希望發展的群體。
對于云高來講,目前最大的挑戰來自于同樣具有互聯網基因的電商“搶食”。包括攜程、去哪兒甚至京東都看好高爾夫球場預定領域,夾雜巨大用戶群和資金入場,對于來自業內大佬的沖擊,張曜暉認為,新的高爾夫群體正在培育中,希望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云高的先發和專注優勢是其他平臺不能比擬的。
深耕O2O教學培訓市場
“跟誰學,去哪兒學,用什么打,去哪兒打,跟誰打,”云高APP平臺完整地提供了高爾夫人士所需的基礎服務。在服務好核心用戶的基礎上,云高信息正在積極布局高爾夫普及培訓業務。
新三板掛牌上市之后,云高確立了新的目標,即加快速度整合線上線下資源,致力于領先的高爾夫主題社交服務平臺,成為高爾夫運動互聯網化的標桿企業。云高未來最大的目標是幫助中國高爾夫回歸運動本質,而讓高爾夫回歸運動本質的第一步就是降低準入門檻。
張曜暉指出,目前影響更多的人進入高爾夫運動主要存在三大門檻:時間成本、費用成本和技術成本。據了解,今年以來云高啟動線下智能學院項目,深耕高爾夫O2O教學培訓市場,就是為了解決入門問題,讓愿意學習高爾夫運動的人加入這項運動。
所謂智能高爾夫學院,即所有的教練都在線預約,學員線上預約線下體驗。云高APP可以滿足學員向教練的提問、結交朋友、購買運動商品等等一攬子需求。
“智能學院首先要解決入門流程清晰化的問題,從你開始想學球,到你去哪兒學球,你選哪個教練,選什么課程,需要花費多少錢,整個過程均一目了然。”張曜暉說。
其次,云高將解決入門的價格問題。張曜暉介紹,并不是所有的高爾夫運動都發生在球場里,學員下場前的半年到一年時間,是在練習場練球。以云高位于深圳體育館的第一家線下學院為例,針對首次來到練習場的人,主推99元人民高爾夫的產品。只花費99元就可獲得一只手套、一支7號鐵桿和一次與教練一對一的教學機會,這無疑顛覆了大部分人印象中高爾夫動輒花費不菲的“貴族運動”形象。
目前云高在全國已經有16個學院,全國七個城市的用戶已經可以去線下體驗了。云高計劃在今年,自營加合作的學院能夠做全國12個城市50家以上布局,給北上廣深及部分二線城市用戶帶來簡單清晰的指引和親民的價格。
和大多數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一樣,公司前期研發和業務推廣投入較大。雖然平臺交易量持續增加,但成本和各項費用的支出較多且增長較快,目前依然處于虧損狀態。云高發布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凈利潤為-669.66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其深圳第一家自營智能學院,從第一個月即實現盈利,隨后成立的其他學院也運轉良好。
按照張曜暉的計劃,如果說云高的自營學院能夠達到一定數量,再把線上的核心優勢,也就是引流發揮到極致,那公司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一個自負盈虧。據悉,云高智能學院平均為球場增加25%引流,球場利用率增加后,商家更愿意讓利給學員以達到良性循環。
對于持續虧損的風險,云高半年報表示,公司將采取發展二手球桿交易、高爾夫旅游等增加服務收入來源,提升商城交易量和收入規模等措施,力爭早日實現盈利。
中國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是居住改變生活,房地產公司迅速崛起。張曜暉的設想是:“接下來的二十年,將會是運動休閑改變中國,對于高爾夫這么一項社交能量極強的運動,高爾夫社交服務平臺將大有可為。”
創業必然與激情和堅持密不可分,成立云高之后,張曜暉開始長跑,每天11公里,風雨無阻。“這是給自己的一個信念,你不知道自己自己能堅持跑多久,如同你不知道創業的路可以走多久。”他說,現在堅持長跑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而創業之路也將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