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春夏之交,萬物悸動,再次踏訪福鼎“白茶谷”。
點頭鎮西北向的柏柳、過筧、大坪、后井、翁溪、舉州、點頭七個行政村居民,大多居住在峰巒疊嶂、山峰聳立的山谷里,又多以種茶為業,遂有了白茶谷的概念。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而在這區域內,又因培育出“華茶一號”、 “華茶二號”兩個優良白茶品種,因而聲名鵲起,成了業界贊譽的“世界白茶谷”。
此前,有業界人士指出,該區域當為北緯二十七度福鼎白茶黃金地帶核心產區。北緯二十七度自然是指經緯度而言:福鼎白茶黃金地帶核心產區則有產茶歷史、地域條件、生態資源、種茶面積等內涵。隨著世界白茶谷概念的提出,這條欲打造茶旅結合典范的旅游線路,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界。
二
這深山里的白茶谷,雖沒有“甲天下”景色,卻也是信馬游韁般出游的好去處:領略滿園疊翠,體驗采茶生活,挖掘產茶歷史……我樂在其中。
上回是在春光美里涉足這片山野。最迷戀的是后坑莊氏老宅前的百畝油菜花。江西婺源太遠,眼前景致唾手可得,不敢輕易放過。趁著油菜花即將謝幕的春天里,我火急火燎地趕到時,它已然成為丹青者的卷中畫。畫者從福鼎市區慕名而來,一到目的地即展開畫作,輕坐矮凳,手持畫筆盡情揮灑,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直至汗水悄然流淌。轉眼,油菜花已過季,山野里別的花事正輪番演繹。
邊上老宅里的百歲老人陳阿婆,悠閑地生活在這里,時常在麗日隱現的春天里,移步天井,與老宅內其余老人一起,訴說滄桑往事,坐著竹交椅慢慢變老,此情此景,我們看了也是只有羨慕的份兒了。
在這片區域里,像這樣關于光陰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馬冠村林家大厝的張阿婆們。我們走進馬冠村時,浮燥的心似乎被蕩滌了許多。村子不大,到處松竹掩映,邊上小溪,水流汩汩,一切都顯得靜謐、安祥,完全沒有快節奏感。與村子相守寂靜的是這些青磚灰瓦、錯落有致的瓦房,破敗也好,朽落也罷,背后均藏著難以言狀的光陰故事。
這樣想著,轉過身就來到林氏大厝。廳旁一位耄耋老人對我們投入好奇的目光,隨即用普通話打聽,客從何處來7本來要趕路,無心與老人“攀講”,但驚于老人能用普通話交流,好奇之心,促使我停下匆匆的步履,于是攙扶老人到大廳旁的一張經年太師椅坐下,索性聊聊。老人還算健談,且好客,或許是被我們的真誠感動,也或許她太長時間沒有享受到天倫之樂,于是她把往事毫無保留地講給我們聽,講她如何從管陽嫁到這里來,講經年太師椅的故事,還有她與老伴的生活過往。她本是大戶閨女,嫁到同樣是大戶的林家,門當戶對,風風雨雨幾十年,在老人看來,過往生活點滴如同白駒過隙。
說著說著,我便誤了別處行程。比如梅山、馬冠尖,再比如有中國白茶第一村之美譽的柏柳村等。據說那里有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色,還有白毫銀針茶樹發現過程的動人傳說……
三
晌午時分,我們落腳在大坪村的紀生緣茶葉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丘丘、一垅垅茶園,滋養著我們的眼球,這對于深居城市,久坐辦公室的我們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同事們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狂野,深入其中,體驗采茶生活,全然不顧及汗流浹背。作為人是需要勞逸結合的,腦力勞動多了,就需要體力勞動,在正常情況下,流些汗是沒有大礙,反倒覺得輕松,即便是瘦些肉,也是樂意的。所以在工作之余,在陽光的召喚下,逃也似的,飛奔至大自然,踏青、登極,散散心、練練腿,偶爾為之,心情暢快不已。
這只是簡單的體驗。假以時日,在紀生緣茶葉基地還將建有以茶為主題的禪修院、兒童種養基地等項目,體驗式更強。不僅是紀生緣,還有天豐緣茶葉基地、翁溪茶業等,也都在加緊升級改造體驗項目,未來,在這片區域亦茶亦游體驗,想想也是醉了。
多少人囿于經濟和時間,作罷名山大山之游。如今,游遍名山、大川之后,鄉村游異軍突起。休閑時光,“白茶谷”或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