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曾憑借《小芳》和《一封家書》等流行金曲走紅的李春波推出了全新專輯《歲月》,專輯中收錄了《歲月》《姐姐》《遷戶口》《老伴》等歌曲。
在內地流行歌壇,李春波堪稱獨樹一幟的全能型歌手,集詞曲創作、演奏和演唱于一身的他,不但為歌壇奉獻了《小芳》《一封家書》等傳世經典,同時他還開風氣之先地以都市民謠曲風拓展了流行音樂的發展之路,而他在創作題材上對于“知青”及對于鄉土和社會平民的熱忱關注,更讓他的音樂具備了承載歷史的文學價值。
時隔20年,總有些事物在改變,例如專輯套封上的容顏,例如被旋律和節奏環繞的聲線。但可喜的是,總有些事物沒變,那就是:簡單的李春波,不簡單的《歲月》。
依舊是簡單的旋律和節奏,依舊是平實且口語化的歌詞,依舊是不徐不疾、從容自然、得之于手、而應于心的演唱方式,依舊是真摯并內斂的情緒,甚至創作手法上都依舊是留有回味余地的開放式結局。
在這個喜歡把簡單往復雜、混雜、嘈雜里做的娛樂時代,在這個以混搭和拼貼為標榜的娛樂時代,在這個偷換概念、不惜易容變裝來達到求新、求變、求發展效果的娛樂時代,曾經簡單的李春波,如今依舊很簡單,這一點頗耐人尋味。
簡單的李春波,他的作品卻讓聽者感動,也很感傷,而這一點恰恰是他和他的作品最不簡單的地方。李春波的作品沒有好高騖遠,也絕不故作高深,而是一貫的平民視角,新專輯《歲月》依舊秉承這一理念。其中的歌曲在題材選取上涉及了生活中司空見慣、卻也極容易忽略、或許該說是我們主觀上就有意屏蔽掉的一些事物和細節。
與華語樂壇近些年來愈發陷入自娛自嗨、囈語亂語的狀況有極大反差的是,李春波的作品依舊喜歡從細節入手。細節不一定決定成敗,但細節一定決定品質。如今的流行歌壇在創作上幾乎一邊倒地喜歡用不厭其煩并無休無止的自我表白來替代細節,而李春波的作品則喜歡用慣常的生活細節來說話,通過細節描述來表達并傳遞情感和情緒,并且簡短、節制、戛然而止。
對于藝術創造者而言,作品深度從來都與年齡和閱歷無關,而與情懷有關。他在創作題材上對于鄉土和社會平民的熱忱關注,無形中讓他的音樂具備了承載歷史的文學價值,而這也正是簡單的李春波最不簡單之所在!
從《小芳》《一封家書》到《歲月》,李春波的年齡閱歷和生活境遇已有很大改變,難能可貴的是,如今的《歲月》依舊與生活本質沒有距離和障礙,這絕不是故作姿態接地氣那么簡單。由此我們不妨說:不簡單的《歲月》背后這個簡單的李春波很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