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音樂偏執(zhí)狂,我就要當音樂界的李白
李榮浩在音樂圈內有口皆碑。趙薇是他的好友,陳坤是他的“大哥”,就連天后王菲都自發(fā)在微博推薦他的歌。發(fā)行了《模特》之后,李榮浩在小圈子里流行開來,然而在大眾的眼里他還只是跟陳坤一起合唱的某某某。金曲獎提名之后,李榮浩的問詢率不斷攀升,雖然近幾年金曲獎一屆不如一屆,但不可忽視的是它仍是大眾最快了解歌手的途徑。但李榮浩真正被內地觀眾熟識是因為參加了《我是歌手》的踢館賽。
作為曾深居幕后的創(chuàng)作者,李榮浩說他現(xiàn)在的心情就像自己在歌曲《李白》中調侃的那樣:“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創(chuàng)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以前我在人們眼里只是跟陳坤一起合唱的某某某,如今終于找到了李白的感覺。”
小眼睛真性情
我就是我,我是音樂偏執(zhí)狂
2013年推出首張專輯《模特》,2014年入圍第25屆臺灣金曲獎五項提名并成功加冕最佳新人獎,成為內地歌手獲此殊榮第一人之后,李榮浩帶著《模特》登上《我是歌手3》成為首位踢館者。小眾藍調的靈魂唱法與飆高音的舞臺似乎氣場不合,但李榮浩拒絕為此做任何改變。他也并不認為“一輪游”會給自己多大困擾,“能有機會分享我的音樂已經很好,我從來也不后悔我的選曲,也會有很多朋友給我這樣那樣的意見,來個高音,轉個華麗的彎炫技,這些都不是我所追求的,我最希望大家能看到本來的我,而不是改編的我。這么好的一個舞臺,再不唱一點自己的東西什么時候唱呢?這時候再不執(zhí)著或者說偏執(zhí)一下,真的就沒有什么意思了。”
突圍賽中,李榮浩自彈自唱了改編的《小芳》,雖然大家對這個作品的改編褒貶不一,但他依然認為這是他最近比較喜歡且比較滿意的作品,“自己彈鋼琴雖然有可能會對演唱有一些影響,但是自己彈出來的鋼琴,更能體現(xiàn)我對這首歌詮釋的風格,可能大家又說我選錯歌了,其實我并沒有特別有目的地去選哪些歌,誰能保證選某首歌就一定能怎樣。”李榮浩無奈地說:“其實我也不想達到這種效果:下面我要開始抒情了,大家開始一起哭吧。這些都是一些自然的事情,不喜歡刻意為之,也不喜歡被貼標簽,最怕別人說悲傷的李榮浩,冷酷的李榮浩……我就是我,這也是我所堅持的,自然地去分享我的音樂。”
如今,李榮浩馬上就要開啟個人巡演,首站北京選擇了能容納上萬名觀眾的萬事達中心,對于一個剛剛簽約半年的“新人”來說,可謂挑戰(zhàn)十足。但在李榮浩看來,激動的心情大過緊張,畢竟開個唱是從小的愿望:“唱歌的人也好,做音樂的人也好,都想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舞臺,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也謝謝那么多的歌迷朋友支持我,讓這么多人幫我實現(xiàn)夢想。”
這次個唱李榮浩堅持自己做音樂總監(jiān),一手包攬全部編曲,關于演唱會的創(chuàng)意他也想法多多。回憶起給自己觸動最深的一場演唱會,他不假思索地說出了Babyface這個名字:“1997年那場‘不插電’我看了很多遍,音頻也聽了好多好多次,那場演唱會匯集了全世界最頂尖的樂手,除了聽他唱歌,我也看每個樂手的表現(xiàn),那是一直陪伴我很長時間的一場演唱會。”
小眼睛新翻唱
錄制翻唱專輯才是最緊張時刻
說真的,李榮浩《iTunes Session》的問世很意外,在之前并沒有太多的相關宣傳甚至不知道有這張作品要發(fā)行,因而2月17日發(fā)行的這張專輯真正掀起討論度甚至有新聞開始報道的時候已經接近了3月。這也難怪,如今大家獲取音樂資源的渠道比較廣闊,iTunes這個渠道又不是唯一,特別在大陸地區(qū),更多人的關注點都在其它的音源平臺,而李榮浩《iTunes Session》只供在iTunes上銷售。但即便這樣,也無阻李榮浩這張作品最終還是能夠形成焦點,沒有辦法,誰讓李榮浩是當紅炸子雞,注定無法默默無聞。
因為不是正統(tǒng)專輯,因為只有數(shù)位銷售,要變得低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反過來想,李榮浩為何要發(fā)行這樣的作品?是李榮浩太愛翻唱了吧。連續(xù)兩張專輯李榮浩都收錄了翻唱作品,《模特》專輯中有趙薇的《有一個姑娘》,《李榮浩》專輯中有崔健的《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兒野》,重點是李榮浩的翻唱版口碑都很好。李榮浩在《我是歌手》上翻唱王菲的《笑忘書》深受歡迎,能把王菲的作品唱得不那么王菲倒也是不錯的。于是,興致一來,一整張翻唱的《iTunes Session》就來了。
《iTunes Session》就性質而言就是一張翻唱作品,收錄了6首翻唱曲目。雖然只供線上銷售,雖然整個錄音、制作流程比較簡單,品質上還是有所保證。李榮浩的選曲很個人化,擺明了就是愛誰唱誰。特別是相比起不“新鮮”的《笑忘書》,《不留》《催眠》才是重頭戲。王菲的作品外,那英的《出賣》、黃磊的《邊走邊唱》也能讓人提起興趣,至于趙薇的《有一個姑娘》,這理應會被認為是湊數(shù)的作品吧。
李榮浩說這張翻唱專輯錄制時他從沒有過的緊張,樂器都是現(xiàn)場的,收音都是一遍就過,這也是這張專輯的游戲規(guī)則,挺有趣也挺刺激。至于為什么有那么多王菲的作品,他只是簡單地回答“很好啊”,把喜歡的歌唱成自己的樣子,覺得和大家分享很有趣。“音樂就是玩,什么都刻意為之,或者之前就有什么樣的目的才會怎么做,這都是很沒有意思的。”
小眼睛好人緣
李泉崔健陳坤組成最牛朋友圈
前不久,天后王菲也曾在微博力挺李榮浩的《作曲家》,稱這首歌是“帥歌”,一語雙關地大贊李榮浩“歌帥人也帥”。李榮浩告訴記者,直到現(xiàn)在他還覺得被偶像“點贊”像在做夢一樣:當時一時無法冷靜,我就泡了一壺茶,需要喝點茶來冷靜一下。因為她的音樂和她的聲音真的是我們所有人崇拜和追從的東西。”
從他的好友圈就可以看得出,這個穿著隨性的青年其實并非樂壇新人——10年前,出生于安徽的20歲男生李榮浩就開始主編流行音樂雜志,23歲為趙薇制作專輯《我們都是大導演》,24歲為陳坤制作《謎amp;Me》……合作者名單中,不乏那英、李宇春、張杰、周筆暢等一線歌手。他以音樂制作人身份在幕后耕耘10年,有人說,他已建起中國樂壇最牛朋友圈。
無論是在幕后或是在臺前,李榮浩覺得要感謝的人很多,自己也遇到很多音樂上的朋友。“李泉老師一直是我很感謝的音樂人和歌手,因為他教會我如何享受音樂,而不是‘做’音樂。我也有很多很欣賞的音樂人,比如我有翻唱歌曲《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是崔健老師的作品,也是我很欣賞的音樂人。我從小就彈吉他,也很喜歡崔健老師的歌,他是影響我們這一代人的一位優(yōu)秀音樂人。另外,在做音樂時,我也不會特別設定要跟誰合作。每次合作都是因為歌曲而定,而不會因人而定。就像《喜劇之王》,是這首歌Demo創(chuàng)作出來后,才覺得最佳歌詞人選是黃偉文,也果真黃偉文老師填出的詞,完全符合我對歌曲畫面感的想象。”
說起最合得來的藝人,李榮浩說“肯定是陳坤”。李榮浩剛出道時也是定位為歌手的,但是很多原因沒有出來,做了幕后。第一次成為制作人是給陳坤做專輯。那時候李榮浩很害羞,從來沒有和那么大牌的藝人合作過,自己也很緊張。陳坤就像個朋友一樣和他聊專輯,3個小時后他就覺得放松多了。“我們自從合作完專輯之后,有做過演唱會,還有我們正在做的《行走的力量》等音樂方面的事情,每年都有大量音樂上的合作。現(xiàn)在已經基本上默契到什么都不用說了。他只要交給我一個東西,我也不跟他說要怎么去做,他也不會要求我怎么做。我在陳坤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有時候我有一點低落,他也會在旁邊安慰我。”
小眼睛大志向
兒時的叛逆為今天打下基礎
10年的流行樂壇生涯之前,李榮浩接受的其實更多來自古典音樂滋養(yǎng)。其實,李榮浩從小就喜歡彈吉他,已經到了荒廢學業(yè)的地步,父母因而反對他彈吉他,最后經協(xié)商必須學習低音大提琴才可以繼續(xù)彈吉他。這也開始了他的跑學生涯,他的低音提琴老師是在另一個城市,他必須每周一早坐火車過去,大約11點鐘左右到老師家,不吃中午飯就開始上課。就這樣一個人坐著火車在兩個城市之間穿梭了好幾年,“當時我覺得低音提琴很枯燥,但是我沒有辦法,可能父母覺得第一提琴會成為比彈吉他更好的一條出路。”
說起早年的這段學琴生涯,李榮浩至今感慨不已,“能愛上音樂,跟爸爸媽媽讓我從小學琴離不開,想想看,我也想要感謝小時候的自己,古典音樂學習是很枯燥的,但在那幾年我堅持了下來,現(xiàn)在想著還挺美好。”李榮浩回憶,在從古典音樂轉入流行樂壇之初,自己也有過迷茫,“當我開始接觸流行樂時,我發(fā)現(xiàn)與之前學習的古典音樂背道而馳,但當我真正開始制作流行樂,又越來越體會到其實音樂本身都是相通的。包括我在專輯里所有的弦樂,該如何編寫如何記譜,包括所有表情記號,每個人該做什么,這些都是我在那幾年學習古典音樂時學到的,受益匪淺。”
李榮浩說,“除了古典音樂,粵語歌對我的影響也很大,很多香港的歌手和作品我都蠻喜歡的,所以在創(chuàng)作中也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而他慵懶小資的唱腔也讓不少歌迷聽出了陳奕迅的味道,李榮浩對這樣的評價顯得很坦然,“這么講我真是受寵若驚,我真的非常欣賞陳奕迅,所以算是對我的肯定。”
對于李榮浩來說格外精彩的其實是去年臺北小巨蛋舉行的第25屆金曲獎頒獎禮,李榮浩以黑馬之態(tài)入圍最佳男歌手、最佳新人、最佳國語專輯、最佳作詞、最佳專輯制作人等五項大獎,最終斬獲最佳新人獎,并在現(xiàn)場演唱大熱單曲《模特》。
以新人姿態(tài)出現(xiàn)在金曲獎現(xiàn)場,李榮浩坦言自己格外激動,“本來我以為上了領獎臺我會傻在那兒,當我一轉身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要說些什么了。”回憶自己得獎的瞬間,李榮浩輕松地嘆了一口氣:“我大概有一兩秒的時間停滯了,我差點忘記自己是怎么站起來的,大概是一下子彈起來的。”
自稱從小聽臺灣音樂長大,第一次來到金曲獎就受到如此大的肯定,李榮浩十分感動,并分享自己金曲獎首秀演出的心情:“從開始手心出汗,到給自己安慰,坦白說我來的時候是有私心的——我想拿這個最佳新人獎,沒想到如愿以償。”
羞澀制作人之快問快答
音樂周刊:給別的歌手做專輯制作人和給自己做制作人有什么不同?
李榮浩:這個可能真的完全不一樣。我大多數(shù)時間是站在控制室里面,別人對著話筒唱,我要跟人家說,你這里有什么問題,你要怎么唱去表達感情。但是我面對話筒的時候,我要回想前面這些年我是怎么跟別人說的(笑),我是怎么去要求別人的,同樣的也要這樣要求自己。這是一個微妙的轉變。
音樂周刊:你是什么類型的制作人?你是苦口婆心跟歌手談心的制作人,還是嚴厲的制作人?
李榮浩:其實還是看人了。我覺得所有的制作人,不管是苦口婆心的也好,還是嚴厲的也好,都是為了把這首歌做好。并不是說一定要表現(xiàn)出我的一個態(tài)度,我只想把大家更好地溝通到這首歌里面。有時會嚴厲一些,但大部分的時候我還是比較苦口婆心的。
音樂周刊:你和很多大牌都合作過,苦口婆心會不會決定權就不在你這里了?
李榮浩:我們也會有些不同意見,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不同,至于聽誰的,那很好辦,誰是制作人就聽誰的。都聽演唱者的,那請制作人干什么呢?其實,大家這個道理都懂,說白了,也沒有那么難。
音樂周刊:你會擔心別人在錄音室的玻璃后對你“評價”嗎?
李榮浩:我喜歡一個人寫歌,一個人錄歌,即使找朋友來,就是幫我進行一些機器的操作,剩下的都有我自己來完成。這時,我比較喜歡聽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