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類對益生菌研究范圍的擴大和功能的深入,益生菌不僅可以加工成各種食品,通過消化道發揮作用,還可以外用于泌尿系統和皮膚。
至2009年,益生菌食品就已占有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場的65%。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種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劑、膠囊、粉末劑、抑菌噴劑等等。
很多因素可以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如飲食、藥物、壓力等等,而攝入益生菌是恢復腸道平衡、降低胃腸道紊亂程度、改善腸道功能、降低胃腸道感染風險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急性輻射腸炎的試驗中,攝入活性益生菌的小鼠體內毒素水平和細菌感染程度都得到顯著改善。
市面上的益生菌乳飲料廣受歡迎。人體臨床實驗結果顯示:攝入富鐵益生菌乳飲料的兒童表現出較高的血紅細胞水平,且鐵攝入與血紅蛋白有正相關性。
壓力過大會引起亞健康,許多人曾有過都有在巨大壓力下學習工作的經歷,除了通過運動等方式以外,補充益生菌也是解壓的好選擇。研究表明,含有益生菌的發酵乳可以顯著增加學校考試學生的淋巴細胞數,也可以通過對腸道菌群的調節增強母體的懷孕適應性,減少流產的危險。
其實,益生菌只有活著到達腸道才能發揮功效,而從口腔到大腸的長途跋涉中,并不是所有的菌群都能經過嚴酷的考驗,特別是胃酸和膽堿這兩關。由于人體胃液的PH值很低,大約為2,這即抵擋了外來有害菌進入腸道,但同時可能也阻止了一些有益的乳酸菌進入腸道,所以耐酸堿的“菌堅強”成為衡量乳酸菌活著到達腸道的首要標準。
盡管益生菌這一概念不是什么新鮮詞匯,但對益生菌的科學研究仍處在幼年期。免疫功能不好的患者建議使用益生菌前,先和醫生討論后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