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7月20日~7月24日)在幾番震蕩之后,隨著“股災”、“救市”這些戲劇化的元素逐漸淡化。公司回購、員工持股計劃不斷發布,兩融余額企穩回升,A股迎來6連陽。而周五滬深兩市雙雙高開,尾盤跳水走弱,最終失守4100點,收于4070.91點,跌幅1.29%。板塊方面,航空、石油漲幅靠前,高速、水務、券商跌幅靠前。
近期A股劇烈震蕩,經歷了“狂風暴雨”之后,中國經濟是否會受到沖擊?“很顯然,在過去一年的宏觀經濟數據中,找不到股市財富效應的痕跡。究其原因,應當是消費者本身就預期此輪股市上漲不可持續,因而并未因為股市財富的增加而提升消費。相應地,今年下半年也應該很難看到股市下跌對消費帶來的負面影響。”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說。
英大證券、國海證券、開源證券、財富證券、中信建投等券商表示,隨著恐慌情緒的平復,市場將重新挖掘新的投資邏輯,估值體系將進行重塑。滬指連收5連陽,連續的反彈,市場信心逐步修復,但量能不足,滬指在4000點上下難免震蕩,只有在此位置震蕩洗盤才能夯實短期底部,減輕上方套牢盤壓力。市場在股災之后逐步找回自己的節奏,以慢牛姿態重新踏上牛市旅途。展望后市,預計市場慢牛格局沒有改變,下半年,高層將揭開全面深化國企改革的大幕,十三五規劃將制定,養老金入市也提上議事日程,新的主題及投資主線也將形成。■
券商看盤
英大證券:
市場短期還會調整震蕩 個股將分化
英大證券表示,如果指數能夠順勢向上突破,積極做多。即便指數難以突破僵局,下行空間也不會太大,市場信心已有所穩定,精做個股。滬指連收5連陽,連續的反彈,市場信心逐步修復,但量能不足,滬指在4000點上下難免震蕩,只有在此位置震蕩洗盤才能夯實短期底部,減輕上方套牢盤壓力,短期的調整震蕩還是會在盤中出現,投資者不必過于驚慌。
大跌之后的慢牛行情,個股的“業績”、“估值”變的越來越重要。投資者可精挑以下個股參與:業績優良,增長穩定;估值合理,跌破員工持股計劃;近期有大規模回購或增持計劃。短線高手可做高拋低吸T+0交易攤薄成本,一般的投資者可以調入質優股持倉待漲。價值投資者可以精挑被錯殺的質優股建倉。中長線投資者耐心等待大盤反彈,觀察反彈的力度后在決定倉位的調整。對漲幅過大、籌碼松動、技術破位、純炒概念個股,應趁反彈逐步調倉換股。
國海證券:
“資金牛+改革牛”大邏輯仍在
國海證券表示,此輪市場反彈仍可以定性為超跌反彈。中長期來看,很多個股已經具備較高的投資安全邊際,產業資本增持+員工持股計劃+回購股票,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積極入市有助于部分個股形成中長期投資價值底部。以史為鑒,市場可能正在進入新一輪慢牛的底部區域,其情形類似于1996年~2001年牛市進程中1996年12月下旬后市場走勢。諸如政策寬松、資金利率下行、改革轉型預期提高風險偏好、實體經濟供需再平衡等并沒有實質性改變,這也是此輪市場調整與A股2008年5000點后的走勢以及臺灣股市在80年代末創下12000點后的表現所面臨的最大的不同。在實體經濟仍未起色、國企改革等一系列動作仍未實施落地的背景下,“資金牛+改革牛”大邏輯仍在。
開源證券:
近期市場有望繼續震蕩上行
開源證券表示,近期隨著大盤的逐漸穩定,不利消息層出不窮,A股目前仍處于調整態勢之中,眼下最怕的是市場某些人杞人憂天引發的恐慌。其實市場就是在股災之后逐步找回自己的節奏,以慢牛姿態重新踏上牛市旅途。在市場敏感期內IPO重啟的概率不大,在大盤上漲過程中總會有各類利空消息襲擾,短期內預計市場仍將維持震蕩緩慢上升的行情,投資者不用太過擔心。
財富證券:市場慢牛格局沒有改變 反復震蕩概率較大
財富證券表示,從近期市場來看,恐慌情緒基本得到平息,但量能明顯萎縮,較市場暴跌前的成交量已經大幅回落,一方面說明了場外資金入場態度的謹慎,另一方面揭示下半年市場有可能以結構性行情為主,股指震蕩整固或為常態。
展望后市,預計市場慢牛格局沒有改變,下半年,高層將揭開全面深化國企改革的大幕,“十三五”規劃將制定,養老金入市也擺上議事日程,新的主題及投資主線也將形成。在目前中報業績密集披露期,建議投資者關注業績確定性高成長企業。
中信建投:
市場重回上漲趨不會一帆風順
中信建投表示,隨著恐慌情緒的平復,市場將重新挖掘新的投資邏輯,估值體系將進行重塑。強力救市的反彈之后,我們已經看到了政策在場外配資層面進行了壓力測試,未來,從中期來看,還會有對救市政策逐漸退出并向長期市場化政策轉換的壓力測試,市場重回上漲趨勢不會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改革邏輯而言,對于修復風險偏好有著重要意義,重要看點依然是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等重量級改革的力度。而在這個過程中,基于總需求管理和地方政府投資擴張的穩增長政策和基于改革和轉型的中長期戰略的邏輯可能會交替成為影響短期市場波動的主因。但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階段和經濟周期的位置還是支撐股權時代的邏輯,因此不能過度悲觀。就當前市場而言,改革邏輯的強度決定了市場是反彈還是會重新創出新高,而即便是反彈,就三季度而言市場仍然有參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