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創業板大漲,但并不全是公募基金推漲所致,九成多股基創業板倉位不足三成。對于穩健投資人來說,最好選擇一些長期業績表現出眾的老股基介入,防止新基金成為“接盤俠”
5月12日,創業板報收于3250.30點,短短3天時間,創業板大漲了16%,年內漲幅已高達121%。受此影響,一些布局于創業板的主動偏股型基金(以下簡稱“股基”)也掙得盆滿缽滿。據《投資者報》統計,年內布局創業板的股基中已有46只成功實現翻番。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創業板被市場喻為“神創板”,類似“管理層緊急約見基金控制節奏”的傳場也在市場大行其道。但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投資者報》據Wind數據所做的統計顯示,年內已成功實現翻番的46只股基中創業板股票占凈值倉位大多仍在30%以下。
僅有8只股基占創業板倉位高于四成
8比784,這個比例高嗎?
據Wind數據,截至5月11日本文截稿(下同),在全市場具有可比數據的784只股基中,僅有8只股基創業板股票占凈值倉位高于40%。這一比例顯然以雄辯的事實說明了當前創業板向“神創板”的蛻變過程中,公募基金及其旗下的產品并非絕對主力。
具體來看,富國醫療保健行業以重倉8只創業板股票、占凈值倉位62.59%排在第一。這只規模4.93億元的基金自年初至今漲幅已達108.59%。
其一季度公布的前十大重倉股為衛寧軟件、麥迪電氣、新開源、北陸藥業、開能環保、百潤股份、東方財富、昌紅科技、康芝藥業、美達股份。它們年初至今的漲幅依次為180.65%、140.65%、247.65%、204.51%、70.63%、301.23%、354.38%、232.29%、162.24%、199.21%。10只重倉股中僅僅開能環保年初至今只上漲了70.63%,其余9只年初至今漲幅均在14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根據Wind數據,截至4月23日,富國基金旗下共6只產品業績高居同類首位,其中,創業板B以183.41%的收益高居首位,富國低碳環保收益率高達112.46%,在416只普通股基中位列第一,富國創業板指數分級漲幅也達83.84%。顯然,10只重倉股中有9只翻倍,用62.59%的倉位出擊創業板,這是富國基金公司依靠強大的投研團隊并對創業板上市公司進行深入研究后的結果。
創業板股票占凈值倉位高于40%的其余7只股基依次是海富通中小盤、工銀瑞信信息產業、中郵核心競爭力、海富通內需熱點、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富國消費主題、長信銀利精選,各自創業板股票占凈值倉位依次為54.66%、50.19%、49.37%、46.12%、45.63%、45.53%、41.77%。其中,工銀瑞信信息產業、中郵核心競爭力、長信銀利精選這3只同樣是“翻番”基金,年初至今凈值漲幅分別為103.69%、104.17%、106.10%。并且這3只股基規模均在19億元以上。顯然,不少投資者借道它們分享到了創業板乃至這輪牛市的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在創業板股票占凈值倉位高于40%的股基中,海富通基金公司獨占了兩席。然而從年初至今的漲幅來看卻明顯落后于行業,其中,海富通中小盤年初至今凈值漲幅為79.19%,海富通內需熱點年初至今凈值漲幅為77.97%,均不足80%。令人奇怪的是,從這兩只股基一季度公布的十大重倉股來看,其中不乏漲幅高達3倍4倍的大牛股,比如海富通中小盤前十大重倉股中有6只漲幅超過了300%,分別是安碩信息(599.84%)、樂視網(451.88%)、京天利(447.16%)、同花順(443.88%)、東方財富(354.38%)、金亞科技(374.36%)。重倉股中大牛股眾多而凈值漲幅不盡如人意,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介入這些大牛股的時間較晚,多為跟風炒作。
而從股基規模來看,海富通基金公司也明顯未能得到投資者的認可與跟隨。據Wind數據,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海富通中小盤的規模為4.45億元,仍是一只小基金;而海富通內需熱點則更慘,規模僅為0.75億元,可以說完全是一只“迷你”基金,尚徘徊在清盤警戒線的邊緣。顯然,海富通基金公司還需盡快走出“老鼠倉”事件的影響,努力加強公司的品牌推廣和老基金的持續營銷工作。
漲幅前十股基創業板占凈值倉位約三成
是不是手上拿的創業板股票越多,相應股基的凈值漲幅越大呢?實際的情形并非如此。
《投資者報》據Wind數據所做的統計發現,截至5月11日,年初至今凈值漲幅排名前十的股基依次為匯添富移動互聯、易方達新興成長、富國低碳環保、華寶興業服務優選、匯添富社會責任、國聯安優選行業、易方達科訊、匯添富民營活力、寶盈新價值、長信內需成長,它們年初至今的凈值漲幅分別為175.02%、173.02%、160.31%、158.6%、156.08%、147.26%、142.45%、137.65%、136.13%、134.17%。值得一提的是,它們重倉創業板的股票占凈值倉位分別為32.7%、31.52%、32.71%、31.16%、18.2%、14.23%、16.01%、20.83%、12.32%、33.03%。其中占凈值倉位最高者為長信內需成長,但也僅33.03%,而占凈值倉位最低者為寶盈新價值,僅重倉了金信諾和博暉創新兩只創業板股票,占凈值倉位僅為12.32%。
值得一提的是,布局創業板漲幅前十的股基規模大都在10億元以上。其中匯添富移動互聯規模最大,截至一季度末為97.2億元。前十股基中僅僅華寶興業服務優選規模不足10億元,但也達到了6.84億元,已不再屬于5億元以下小基金的范疇。這些業績優異的基金,在當下牛市的氛圍中,顯然正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偏愛。
“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沖到5000點時,整體市盈率即100倍,與當下創業板類似。而納指5000點之后泡沫隨即破裂,2年時間指數一度跌到1100點,80%的市值蒸發。此外,創業板如今的盈利情況似乎也不及當年的納斯達克。”國泰基金經理吳向軍告訴《投資者報》,美國創業板估值曾達100倍,A股創業板為何不可?
不過,讓市場感到不安的是,截至5月12日,創業板整體市盈率(PE)已達114倍,而且創業板的漲勢仍然如虹。那么,什么時候創業板才會暫緩狂奔的步伐呢?一旦步伐放緩,A股創業板會否也如當年的納指一樣泡沫破裂乃至長期低迷呢?
“我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少。因為與股票類似,股市的意義也在于為企業籌集資金,讓社會優勢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神創板’的巨大泡沫成就了新三板募集資金的相對容易,而新三板是全民創新萬眾創業的基礎,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創新中國的未來。”北京資深市場人士劉惠智(化名)告訴《投資者報》,計算機和傳媒是今年表現最好的兩個板塊,這兩個行業估值都很高,但是投資者對前景的預期十分美好,短期無法證偽,在亢奮的情緒推動下,一再演繹強者恒強的走勢;電子板塊屬于估值還算合理、前景不錯的行業,同時也受到計算機和傳媒板塊上漲的鼓舞,錄得小幅上漲;輕工板塊表現較好主要還是得益于板塊內很多公司存在強烈轉型預期或正在轉型。受“一帶一路”、“央企合并”等概念推動,交運和建筑股前期走勢非常強勁,而隨著政府表態希望股市慢牛,以及券商對于融資的抑制,市場情緒變冷,從而導致這些板塊重挫;鋼鐵和煤炭板塊基本面較弱,前景也比較渺茫,偶爾出現大漲行情,但之后都會回歸平淡,難有持續性。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提醒,當前創業板的暴漲主要是因為大量散戶因賺錢效應的刺激盲目殺入所致,而作為市場主流力量的基金大都由于受基金契約與規范運作的制肘并未達致狂熱地步。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好的分享創業板牛市的辦法還是借道公募基金的專家理財。一方面可以避免追高某只漲幅過大的創業板股票而被深度套牢,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公募基金強大的投研團隊,繼續挖掘具有確定成長性的創業板股票,賺取超額收益。
“在創業板被稱為‘神創板’的當下,投資者不要盲目去申購新發行的創業板主題基金,而應去尋找一些長期業績表現出眾的老股基介入。因為新的創業板基金很有可能因為倉位要求被動成為創業板的高位接盤者。”一位長期研究基金業的資深市場人士向《投資者報》指出,基金投資者現階段應盡量選擇一些抗跌性好的“長跑”基金。以前不久5月4日至7日大盤連續3天大跌為例,不少基金公司旗下權益類產品業績在大跌中依然堅挺。比如中銀基金公司。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7日,中銀21只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漲幅超40%,6只漲幅突破50%。其中,中銀新經濟漲幅超90%,在130只同類產品中排名第3。
“這種經歷過大跌考驗、特別能抗跌的基金公司旗下的老股基產品更值得關注。”上述資深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