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者報》統計發現,約七成董秘的薪酬在10萬元~50萬元之間,年薪過百萬的有123位。其中,萬科董秘年薪居于榜首高達488萬元
“有這樣一種神奇的人物,他智商情商德商——商商高人一等;董事長監事長——長長吃得開;研究員分析員——員員關系好;大股東小股東——東東搞得定,這就是傳說中的——上市公司董秘。”這是資本市場上流傳的一個關于董秘的段子。
作為上市公司高管中的一員,董秘一職備受關注。令人好奇的是,這些“長長吃得開”、“東東搞得定”的“神奇人物”,每年能拿到多少銀子?
隨著2014年上市公司年報的發布,這一問題的答案終于水落石出。根據《投資者報》記者統計,2014年上市公司董秘平均薪酬為45萬元。但是,不同公司的董秘薪酬懸殊巨大,在薪酬較高的董秘中,有123名年薪超過百萬,其中,萬科的董秘譚華杰在2014年憑借488萬的年薪奪冠。與此相對,一些上市公司董秘的薪酬則低得多,有57名董秘的薪酬不足10萬元。
造成董秘薪酬存在巨大反差的原因有哪些?經統計對比發現,其主要原因在于董秘所身處的行業不同。在薪酬普遍偏高的金融、地產行業,董秘薪酬均較高;在輕工制造、農林牧漁等行業,董秘的薪酬則相對較少。此外,上市公司經營規模、市值大小、董秘是否身兼數職等因素也會影響到薪酬。
123名董秘年薪超百萬
經常在投資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并時不時給出一些“神回復”的董秘們,他們的年薪幾何?
根據同花順iFinD提供的數據,《投資者報》記者對A股市場上近2700家上市公司董秘薪酬進行了調查研究。2014年公開披露薪酬且董秘工作滿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上市公司有2134家,其平均年薪為45萬元。而在2013年,該群體的平均年薪為42萬元。可見,2014年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同比約增長7%。
另據統計,2005年,384家上市公司董秘的平均年薪僅為15萬元。10多年間,董秘平均年薪增長2.8倍。
董秘薪酬增長如此之快,那么,他們每年都負責什么工作呢?關于董秘的職責,在交易所的《上市規則》等規章制度中有詳細的規定,由于規定內容繁瑣,我們將其進行分類,大致可以概括為三類職責,即:信息披露類職責、股權事務類職責以及內部參謀監督類職責。
從他們的職責可以看出,董秘的工作相對較繁瑣。既要和各種事打交道,又要和各類人打交道,還要內外兼顧。
盡管平均年薪近50萬元,但多數董秘的薪酬卻達不到平均水平。從薪酬分布情況來看,大部分董秘的薪酬集中在10萬元~50萬元,處于這一區間的董秘約占總數的七成。
其中,年薪在10萬元~30萬元的董秘有812位,占總數的38%;年薪在30萬元~50萬元的董秘有662位,占總數的31%。
對上述2134家上市公司董秘薪酬排行可見,2014年年薪達到百萬的董秘有123位,而年薪不足10萬的有57位。
薪酬最高相差近200倍
就不同的上市公司而言,董秘的薪酬更是相差懸殊。其中,年薪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近200倍。
在2000多名董秘中,2014年年薪最高的當屬萬科的董秘譚華杰,其年薪高達488萬元;而年薪最低的董秘是山東金泰的楊繼座,其年薪僅有2.46萬元。兩者薪酬相差197倍。
譚華杰的履歷顯示,他生于1973年,于1993年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工程一系。早在2001年就加入萬科,2003年任公司客戶關系中心經理,2004年任公司首席研究員、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2009年起任萬科董事會秘書至今。
相比于2013年,譚華杰的年薪下降近百萬。公司年報顯示,2013年,譚的稅前年薪為580萬元,稅后年薪為345萬元,按2013年稅后年薪計,在所有上市公司董秘中排名第四位。當年董秘的最高年薪被比亞迪的吳經勝摘得。
如今世易時移。比亞迪2014年年報顯示,吳經勝已不再擔任公司董秘一職,其現任職位為公司副總裁兼財務總監。不過,雖然職位變化,吳經勝的年薪未變,仍為454萬元。2014年11月,李黔接任比亞迪的董秘一職,首屆任期至2017年9月。比亞迪的年報顯示,李黔2014年的薪酬為102萬元。
2014年年薪水平緊隨譚華杰之后的是中集集團董秘于玉群,其以478.2萬元的年薪摘得2014年上市公司董秘薪酬榜亞軍。而萬華化學的董秘寇光武則以423.4萬元的年薪居于第三。
此外,格力電器的董秘望靖東、伊利股份的胡利平、廣發證券的羅斌華等均躋身2014年董秘薪酬榜前十名。
與這些年薪超百萬的大咖相比,一些上市公司董秘的薪酬則著實寒酸。這一群體中,除了前述薪酬最低的楊繼座,還有如意集團的譚衛、*ST博元的王寒朵、吉林化纖的徐建國,其年薪均不到5萬元。
行業背景造就薪酬鴻溝
上市公司董秘薪酬的巨大反差來自哪里?這與其所身處的行業有很大的關系,同時也與上市公司市值有一定關聯。在薪酬普遍偏高的金融、地產領域,上市公司董秘的薪酬也隨之水漲船高。
行業間的薪酬落差有多大?《投資者報》按照申萬一級行業統計,對28個分行業進行了匯總研究。我們將每個行業上市公司所有高管薪酬加總后取平均值,最終排行結果顯示,銀行、非銀金融(包括證券、保險、信托等)、房地產等三大行業的高管薪酬位居前三。
其中,銀行類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均值為3077萬元、非銀金融類為2282萬元、房地產類為873萬元。
緊隨這些行業之后的還有建筑裝飾、家用電器、通信、食品飲料、汽車等。
與之相對,綜合、國防軍工、農林牧漁、輕工制造等行業的高管薪酬則普遍較低。
受到行業整體薪酬影響,身處不同行業的董秘,其薪酬自然存在較大差距。《投資者報》記者對不同行業董秘薪酬的統計也基本反映了上述行業特征。
董秘薪酬較高的行業分布于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傳媒、家用電器等五大行業中,而薪酬較低的董秘則身處輕工制造、國防軍工、機械設備、農林牧漁、化工等行業中。
其中,上市銀行董秘的平均薪酬最高,達到174萬元,非銀金融緊隨其后,達到143萬元。與此相對,在輕工制造、國防軍工、農林牧漁等行業內,董秘的平均薪酬則較低,只有30多萬元。
以前述2014年薪酬最低的董秘——山東金泰的楊繼座為例,其年薪只有2.46萬元。而楊所身處的行業正是薪酬普遍偏低的輕工制造業。最慘的是,楊繼座在2013年的薪酬還有4.5萬元,2014年年薪下降了近一半。
山東金泰原先主營醫藥制造與銷售,擁有生物藥品、制劑藥品、化學原料藥、獸藥四大支柱產業。但因經營狀況不佳,其一度被ST。近期,公司積極開展黃金珠寶貿易業務,在2013年年報及2014年年報中,黃金珠寶首飾業務占比皆超過95%。通過轉型,公司在今年5月得以摘帽,股票簡稱由ST金泰變更為山東金泰。
從楊繼座的公開履歷來看,其于2010年7月擔任山東金泰的董秘,該屆任期將持續到2016年6月。他生于1973年,曾歷任山東金泰集團法律事務部部長、職工監事等。
由于此前業績不佳,該公司高管薪酬普遍不高。公司董事長林云2014年的薪酬也僅有區區6萬元。
除了所處行業,上市公司自身的經營規模、市值等,也和董秘薪酬存在關聯關系。在經營規模大、市值高的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普遍較高,董秘薪酬也自然不低,而那些中小市值的公司,董秘薪酬則相對偏低。
此外,董秘薪酬還與其同時兼任的職務有關。一些上市公司董秘專注于董秘一職,薪酬相對較少;而一些董秘在公司中身兼數職,如擔任上市公司副總裁、財務總監等等。后者由于負責事務較多,其薪酬自然也會較普通的董秘賺得更多。
兩成公司業績下滑卻漲薪
總體而言,大多數董秘的薪酬令人艷羨。董秘在繁重的工作下拿到高薪也被很多人認可。但是,如果上市公司業績下滑,董秘薪酬卻逆勢上漲就有些說不過去。
類似情況不在少數。根據《投資者報》記者統計,2013年~2014年連續擔任同一上市公司董秘的人數有1790人,其中有395位在2014年公司業績下滑時,薪酬反而較2013年上漲,占比達兩成。
如哈投股份的董秘徐建偉,其2013年薪酬為38萬元,2014年薪酬則增長逾兩倍,提升至115萬元。2014年哈投股份凈利潤為2.9億元,同比下滑約12%。哈投股份隸屬于公用事業行業,主要從事熱力、電力供應,還從事能源、礦業、房地產等方面的投資。
甚至還有一些公司,其2014年經營陷入虧損,但董秘薪酬依然不降反升,這樣的公司約有70家。在這些公司中,2014年虧損較嚴重的公司有*ST夏利、*ST國創、云維股份、獐子島、彩虹股份等,其虧損額均在10億元以上。而這些公司董秘的薪酬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如*ST國創,該公司2014年虧損15.4億元,公司董秘王強2014年的薪酬為17萬元,較2013年的12萬元增長近四成。
與之相比,云維股份董秘李斌的薪酬增速更快,幾乎翻了一倍。云維股份2014年虧損逾10億元,公司董秘李斌的薪酬則從2013年的13.5萬元提升到2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