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說有一種機器可以把如地球、火星那么大的行星“磨成”粉末,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是癡人說夢,要么那是魔幻電影中的場景。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確有一種天然的行星“粉碎機”。這是一種奇特的天體,它可以像粉碎機那樣把巖石行星“磨碎”成粉末。英國華威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指出,能“粉碎”行星的天體是白矮星。
白矮星是如何形成的
白矮星是“即將死亡”的恒星。恒星是可以發光發熱的天體.它們就是一個個天然的棱反應堆,可以把氫、氦等小原子聚合成大原子。這在物理學上被稱為棱聚變反應。恒星不斷地在宇宙中燃燒,終將會有燒完的那一天。
當恒星把外部的氫燃料燒完之后,會演化成一個臃腫的紅巨星。此時的紅巨星很不穩定,外部的物質會不斷向外擴散,給予內部物質一個巨大的反作用力.令恒星的內核逐漸變小。最終,紅巨星分解成兩部分,外部成為一大片星云,而內部演化成體積很小、質量很大、亮度很小的白矮星,部分白矮星最終可能坍縮為黑洞。
目前.人們已經觀測發現的白矮星有1000多顆。天文學家總結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銀河系中有488顆白矮星,它們都是離太陽不遠的近距天體。現有的觀測資料表明,宇宙中大約有3%的恒星已經成為了白矮星。但是,天文學家根據理論分析與推算認為,白矮星應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也就是說,宇宙中每10顆恒星中有1顆已經“死亡”了。
來自白矮星的巨大引力
由于白矮星的性質接近黑洞.它也會對附近的行星產生巨大的引力。這種力量將徹底瓦解一定距離內的行星,將這些行星撕裂成碎片。在巨大引力作用下,碎片不斷地分解,最終一整顆行星都可能被白矮星“磨成”細碎的粉末,飄散在太空中,并漸漸被吸引到白矮星的周圍。
被科學家最早發現的白矮星是天狼星伴星,它的體積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質量卻和太陽差不多。也就是說,它的密度在1000萬噸/立方米左右。根據白矮星的半徑和質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萬~10億倍。在這樣強的引力下,任何物體都已不復存在,全部被“磨成”納米級的細粉。
曾經有人猜想.如果有某種科技先進的外星人能夠抵御白矮星周圍的高溫而抵達白矮星表面,那么會出現什么結局?無論這些外星人的科技多么發達,白矮星周圍高達數千萬到數億倍地球重力的引力將把外星人及他乘坐的飛船瞬間“磨成”粉末,并全部吸附到白矮星中,成為白矮星的一部分。
借助于哈勃太空望遠鏡,英國華威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驗證了白矮星是行星“粉碎機”的猜想。他們在4顆白矮星周圍,發現了與地球元素構成相似的行星碎片。現在,這些白矮星像宇宙中貪婪的食肉動物一樣,先把周圍的行星撕裂,然后把它們磨碎,最終“吞食”這些行星,吞食的速度高達每秒1000噸。科學家表示,未來的地球可能也會像這些行星一樣,遭受被撕裂的厄運。
宇宙中的任何天體像自然界的其他物體一樣,也會經歷從誕生到死亡的全過程。不過,恒星的死亡還是有其特殊性。從白矮星的演化過程來看.恒星在“垂死掙扎”之時也能產生巨大的能量,一些曾經圍繞它運轉的行星伙伴成為了“陪葬品”。其實,不少行星最初也是從恒星分解而來的,最終又回歸于“垂死”的恒星。宇宙間天體的分分合合,真是令人感嘆啊!
賞讀
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開頭,吸引讀者,并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白矮星。接著,作者又介紹了白矮星的形成過程及其對行星的巨大引力,從而讓讀者對宇宙中各種天體都要經歷從誕生到死亡的過程有了基本的認識。
練習
1.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說說白矮星是如何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畫線句中的“大約”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現在,這些白矮星像宇宙中貪婪的食肉動物一樣,先把周圍的行星撕裂,然后把它們磨碎,最終“吞食”這些行星,吞食的速度高達每秒1000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矮星為什么會成為行星“粉碎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標題有哪些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