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導入】
她教給我的道理還很多,例如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nèi)。
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魯 迅《阿長與〈山海經(jīng)〉》
閱讀心得
選段中,作者對阿長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第一段突出了阿長的煩瑣之至,表現(xiàn)出作者對她的不耐煩;后兩段寫阿長買回《山海經(jīng)》之后作者的心理感受,表現(xiàn)了作者對她由衷的敬意。這種欲揚先抑的寫法,使阿長的人物形象更加豐富飽滿,深化了文章主題。
【技法點睛】
欲揚先抑是對要頌揚的人、物或事先貶抑,再贊揚,使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內(nèi)容。我們作文中要正確運用“欲揚先抑”這種技法,需注意如下幾點:
一、把握好“度”。作文中,對于抑揚兩者,應重在揚。揚要飽滿,抑要適度。抑未盡意,就開始揚,起不到反襯的作用,如:“小磊天性頑皮,時常惹禍,老師為此傷透了腦筋,同學對他也很不滿。”這里的“天性頑皮”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惹了哪些禍?如果能稍加抑,會使后面的揚更加曲折。但抑過分了,會削弱揚,如:“他兩只眼睛溜溜轉(zhuǎn),一個壞主意就想出來了。他經(jīng)常把瓜皮果殼塞到別人抽屜里。有時將一口痰吐在地上,故意把同學的凳子推倒,壓在痰上,他再裝出好心的樣子,把凳子翻過來,很禮貌地說:‘請坐?!薄傲锪镛D(zhuǎn)”“故意”“裝出”等詞語把人物的本質(zhì)寫壞了,后面的揚就會讓人感到不可信了。
二、抑揚轉(zhuǎn)換要自然。寫文章時,“急轉(zhuǎn)彎”容易失去真實性。因此,在抑揚轉(zhuǎn)換時,要有過渡段或過渡句。
三、適當進行抒情和議論。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文中,作者敘述完阿長給“我”買回《山海經(jīng)》的事之后這樣寫道:“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边@適度的抒情、議論可以使作者的感情表達得更強烈,使作品主題更深刻。
【練筆作文】
我們的班長
周俊琿
我們的班長叫曹躍,塌鼻梁,黑皮膚,小眼睛配了一副大眼鏡,調(diào)皮的男生都稱她“丑”班長,但她總是不以為然地微微一笑,說道:“人不可貌相。”
“小氣”班長
“班長,該換一換筆記本啦!”好心的同學紛紛為班長抱“不平”。班長的筆記本是用舊筆記本重新裝訂而成的。班長拿它當寶貝,并譽為“復訂本”??吹桨嚅L的“復訂本”,我們打心眼里瞧不起她,于是有人給她加了個“小氣”班長的頭銜。對此,她總是付之一笑。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當學校號召向地震災區(qū)人民獻愛心時,她率先慷慨解囊,將自己“小金庫”里所有的積蓄——八十九元五角六分,全捐了。
“奸細”班長
不知從何時起,班上悄然流行起一股“抄襲”風。班長不厭其煩地教育這個,幫助那個,說什么“抄襲是不文明之舉”“抄作業(yè)有百害而無一益”“抄來的知識不屬于自己”……可是,班上總有那么幾個人就是執(zhí)迷不悟,惡習難改。一天下午,幾位“抄襲王”被班主任“請”到辦公室里去了。同學們心照不宣,都知道是班長的“恩賜”了。于是,“奸細”班長的美稱又在全班傳開了。不過,打那以后,幾位“抄襲王”的桂冠也不翼而飛了。
助人班長
一天傍晚放學時,天公不作美,暴雨瓢潑似的澆下來。沒有雨傘的我只能干等,盼望老天能收起雨神的威風。但老天好像故意與我作對似的,依然是雨急如箭。我焦急萬分。天公無情人有情,突然,我的手里塞進一把雨傘來。原來是她——我們的“小氣”班長,“奸細”班長。只聽她笑著說:“你家遠,這傘你用吧!”不容我再說什么,她已沖進茫茫雨簾里。驟雨遮蔽了我的視線,我心里陡然一亮:原來,在我身邊有這樣一位好班長!
練筆總結(jié)
“人不可貌相”的班長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全文看,作者先從“小氣”“奸細”兩方面“抑”班長,最后敘述班長的“助人”,先抑后揚。從局部看,作者也巧妙地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如“小氣”的班長并不小氣,在愛心面前,她傾其所有,可見,此“小氣”表現(xiàn)了班長節(jié)儉的好品質(zhì);“奸細”班長則表明她原則性強。作者分別用“但”“不過”兩個轉(zhuǎn)折詞巧妙、自然地進行了抑揚轉(zhuǎn)化。這樣寫,使文章前后造成強烈的反差,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形成波瀾。于是,好班長的形象就鮮明起來了,留給讀者的印象就深刻多了。
【指導并置評:潘軍芳】
【現(xiàn)場演練】
從幼兒園至今,我們認識了很多老師,老師這個概念在我們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根:他們廢寢忘食、勤于工作的身影,他們孜孜以求、誨人不倦的品質(zhì),他們熱愛孩子、無私奉獻的精神……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的我們或者感覺“委屈”,或者由“恨”而生“愛”……
請以情感為線索來寫一位你的恩師。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選取老師言行舉止不統(tǒng)一的事件,先表現(xiàn)老師的“缺點”,再寫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學生們真正理解,終于發(fā)現(xiàn)其美的一面。先抑后揚,以“抑”襯“揚”,能更好地張揚老師的個性,凸顯他(她)美好的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