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2014年APEC會議保障為切入點,落實空氣清潔行動計劃,在齊抓共管、標準先行、技術支撐、制度保障、社會參與、聯合執法等方面扎實推進,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效果,“APEC藍”、“高原藍”、“京太藍”成為人們街談巷議、微信微博刷屏的焦點。這些效果的取得盡管不僅僅是建筑垃圾綜合管理的結果,但其做法為城市管理解剖了麻雀,展示了亮點,值得歸納提升,推而廣之。
一是城市管理必須是綜合管理,涉及的部門必須齊抓共管。這是城市管理理念和思路問題,因為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門眾多,任何一個職能部門的職責都無法全面涵蓋。如果城市管理非要落實到一個主體,那就只能是城市人民政府。即便是建筑垃圾運輸,就是再窄一點:渣土運輸,也至少牽涉到住建、交通、城管、公安、環保、市政市容等6個部門,這六個部門單打獨斗就會出現多種不協調、不合拍、不頂事兒的結果,施工揚塵、道路遺撒、路面塌陷、垃圾成山等都是具體體現。北京市成立了由市政市容委牽頭的建筑垃圾管理聯席會議,落實了齊抓共管的體制,一年的運行效果良好。印證了城市管理的綜合性和城市綜合管理的有效性。
二是城市管理必須有抓手,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首先是思想上的抓手,空氣清潔行動計劃和APEC保障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任務在北京的具體落實,相關部門必須統一思想,要像保奧運一樣顧大局、識大體。部門敢碰硬了,推諉問題不見了,動力問題也就解決了。其次是技術上的抓手,建筑垃圾運輸關鍵環節在車輛,北京市從落實地標《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標識、監控和密閉技術要求》改車入手,協調相關部門、動員行業組織、引導車輛生產和運輸企業投入到建筑垃圾運輸管理升級中來,形成了合力。
三是城市管理必須引入社會力量,讓監督無處不在。北京市把“一偏二小五階段”作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重要地區和重要環節,發動系統內員工把微信微博作為群眾投訴和發現問題的途徑,通過信息化提升服務水平,幫助運輸公司改車、安裝定位系統,有效調動各類社會組織的力量,大大提升了專業和社會監督力量和力度。配合嚴格執法,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建筑垃圾管理只是城市管理的一個局部,但它解揭示了城市管理的規律。城市管理涉及運行的方方面面,涵蓋城市秩序的各個角落,具有綜合性、制約性和社會性等特點。
做好城市管理大文章,需要政府的大手筆。成立聯席會議,構建公務協助機制是應對城市管理綜合性特征的內生要求,北京建筑垃圾的管理實踐印證了滿足這一要求的必要性。
最近郭金龍書記講到:“不管看到多少高樓大廈、名勝古跡,一個臟亂差的城中村就會損害首都的美好形象;不管上了多少項目,一條沒人管理的臭水溝就會凸顯發展的薄弱環節?!边@用短板理論揭示了城市管理的制約性特點。也就是說,與抓經濟工作不同,城市管理的重點區域不是CBD,城市管理的關鍵環節不在核心區,而是問題多發的偏遠地區、小散亂的城鄉結合部、各部門專業管理的遺漏或薄弱環節。
這剛好揭示了城市管理的社會性特征,其工作量大面廣,僅僅靠行政部門、執法力量、脆弱的行政處罰遠遠不能奏效,即便是聯合執法、資源共享、鏈條配合、信息技術、齊抓共管也未必能夠全覆蓋,所以必須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發動群眾,多渠道、廣覆蓋,讓監督無處不在。
此外,城市管理必須建立屬地管理基礎之上的巡視、換防監督、交叉抽查制度,讓權力尋租陽光殺毒;必須加大處罰力度,沿著酒駕入刑的思路,宣傳嚴懲案例,增加威懾力,提高違法成本,發揮法律的教化作用;必須完善相應的考評獎懲制度,形成公務協助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