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屯鎮是密云縣東北方向的第一大鎮,不僅鎮域面積占全縣面積十分之一,而且鎮域內水庫一級圈涉及15個行政村,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14906人,分別占全縣水庫一級圈面積的35%和一級圈人口數的41.8%。因此,太師屯鎮特殊地理位置和生態涵養保護區的職責,決定了太師屯鎮不能因循一般村鎮的發展思路,必須確立自己獨特的發展思路和發展路徑。根據太師屯鎮的特殊情況,鎮黨委和政府確立了“保水是首要責任,環境是立鎮之本”的發展總基調,把環境建設和保水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打造“一區兩帶三核心”的空間布局;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改善、環境保護等各方面堅持“黨組織引領、社會參與、統籌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以產業結構轉型、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建設、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農民增收致富等作為工作重點和發展目標,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發展“遞進閉合邏輯”的工作模式,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工作方式,推進各項管理服務工作創新,提高了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太師屯鎮的發展之路堪稱生態涵養保護區經濟、社會、生態、民生協調發展的典范。
總結太師屯鎮的發展經驗,一是較好地處理了經濟建設、環境保護與民生改善的關系。他們主動地對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尤其對第一產業農業進行深度調整,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節水農業、現代觀光休閑農業等;控制第二產業,特別是污染環境、不利于保水的產業堅決退出;著力發展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等現代服務業。二是創新了農村社會治理體系,搭建了“五個載體”,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這五個載體,就是:以“說事評理”為載體,搭建矛盾調處新平臺;以“村級便民中心”為載體,搭建綜合服務平臺;以“就業服務中心”為載體,搭建農民增收平臺;以“道德講堂”為載體,搭建文化育民新平臺;以“流動黨員管理”為載體,搭建黨員管理新平臺。通過這五個載體實現了農村社會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和社會共治,這頗具創新意義。三是創新了公共服務方式,在鄉鎮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六護”、森林防火等領域探索了社會化經營和管理辦法。2010年太師屯鎮就以“市場運作,企業管理的模式”將全鎮的垃圾收集、壓縮、轉運、保潔員管理等7項工作,委托給北京隆盛興專業保潔公司。2012年繼續推進體制創新,將全鎮的“六護”工作,尤其是打擊盜采盜運工作外包給該公司,并對公司進行考核。現在又將森林防火等工作納入社會化管理渠道。太師屯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的提供,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