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日前發布了2015年企業發展規劃,宣布向數據服務供應商轉型。
日前,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曙光)對外發布了公司2015年的發展規劃,宣布推出“數據中國”戰略:構建覆蓋全國的信息化、大數據管理服務網絡,讓全社會共享數據價值。
“我們認為,數據將成為信息社會的核心構成要素,也是未來世界的新驅動力。因此曙光會圍繞數據來部署企業下一步的發展規劃。”曙光總裁歷軍在演講時強調了公司執行此規劃的決心,“在新常態下讓全社會共享數據價值,這是曙光在未來5年左右的時間里要干的,也許是唯一要干的這一件事。”
歷軍進一步解釋說,曙光“數據中國”就是要將“數據”的力量與城市管理、產業運營等各領域充分結合,切實提升政務管理效能、產業優化轉型,為國家戰略服務。為此曙光制定了一個清晰的目標,即努力打造一個數據平臺,同時布局百城百行網絡,并支持千家創企與曙光形成互補合作伙伴,來共同創建中國的大數據網絡,最終帶動萬億產值。歷軍預計,隨著“數據平臺”的逐步構建,必將形成大量人才、資本資源匯集,曙光將利用平臺的資源,為千家以數據為核心業務的創新型企業提供支持,驅動產業持續創新,從而助推國家全面步入數據時代。
在“數據中國”戰略的落地過程中,云計算中心將扮演重要角色。歷軍把中國信息化網絡比喻成人體的經脈。他說,曙光“數據中國”要構建的就是信息經脈中的“神經系統”,實現數據的感知、存儲、整合、分析,真正打破數據阻隔,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而規模化城市級云計算中心及行業私有云布點就是全國信息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由它們來完成城市、行業的信息采集與整合。
據悉,迄今為止,曙光已經在無錫、南京、哈爾濱、成都、包頭等全國十余個城市建設了云計算中心,成功完成了數百個私有云建設,積累了全國領先的“云+大數據服務模式”實踐經驗,這將是曙光的大數據平臺的基礎。接下來,曙光將加快“城市云”結點建設,推廣成功模式,推進“織網”進度,加速部署規模化、城市級云計算中心,滲透百個國家重點行業,搭建覆蓋中國的“數據平臺”。
另外,曙光已經構建起的從高性能計算、服務器、存儲、安全、云計算、大數據六條覆蓋全流程的技術產品服務體系也將為其“數據中國”戰略落地提供強力支撐。它們使曙光不僅有能力降低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成本,更有實力提升行業及城市海量數據信息的匯聚、融合、加工,讓全民享受到“數據”創造的價值。同時,曙光還將以自主可控技術產品為依托,積極參與國家各項標準制定工作中,進一步保障國家數據安全,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歷軍在演講時強調,“數據中國”對曙光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稱其為曙光的二次創業。
“我認為像曙光這樣以IT裝備制造為核心業務的企業,僅僅有硬件制造是不夠的。我們要充分利用長期積累下來的在硬件制造方面的技術和經驗,以及多年來參與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成果和經驗,來拓展我們的信息服務業務。”厲軍表示。
實際上,曙光的發展過程一直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的要求,并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在不斷進行戰略調整和轉型。過去的20年中,曙光先后完成了從HPC到服務器、存儲,再到云+大數據的三次轉型,實現了沿著4SP戰略由服務器供應商到服務供應商的成功跨越。而此番推出的以“數據中國”戰略將推動曙光4SP中“服務供應商”的再次升華,實現從“服務供應商”向“數據服務供應商”轉變。
“過去的20年來,曙光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持續、穩健發展的技術型公司,是因為我們曙光人有一份用技術改變世界的匠心和對事業的一份情懷,這才使得我們具有長期的發展潛力。接下來我還會繼續保持這份匠心和情懷,努力實現我們的二次創業。”歷軍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