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不一樣的瀘沽湖。
——題記
畫意山水
這些年來,去過瀘沽湖很多次,每次去總要拍一些照片。
在我的印象中,瀘沽湖的天總是很藍,水總是很藍。有時候藍天上堆砌著白云,被高原的風吹得四處流散;有時候藍天如洗,干凈得沒有一線云影。水蕩漾著,而山總是那樣,靜靜地矗立。
瀘沽湖和我去過的很多地方都不一樣,這種不一樣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而落腳在山水間,這種不一樣,就在于瀘沽湖沒有邊框的山水,一旦落在了有邊框的照片上,總是會生出一份濃濃的畫意。畫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而山水卻是一個客觀的存在,說山水如畫,那是對山水構成的風景最高的贊美。瀘沽湖的風景與婉約無關,與柔美無關,那里的風景總是那么大氣。廣角鏡頭下的瀘沽湖,就像蘇東坡的詞,適合關西大漢,抱鐵琵琶,唱大江東去,讓人胸襟為之一開。瀘沽湖滿是畫意的山水,吸引著天南地北無數的游人,或許,有些慕名而來的游人,在走向瀘沽湖的過程中,會因為交通不便,山路崎嶇,對當初的決定感到后悔,然而,走進瀘沽湖,如畫的山水總能抵消來路的辛苦。
在瀘沽湖,手里舉著像機的人很多,隨便“咔嚓”一摁,總是美妙的風景。因了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個不一樣的瀘沽湖,人們會按他們對瀘沽湖的理解,留下些曾經到此一游的記憶。攝影者構圖與畫家作畫一樣,都是在有限的空間里作點線面的組合。瀘沽湖的風景之所以有畫意,就在于這里的山水雖可以作點線面的分割,卻天然就組合得如一幅畫般。當朦朧著時,有水墨的意蘊;加一些色彩,有如水粉;而更加濃郁的色調,那是油畫。所謂畫意,并不僅指風景如畫,山水如畫,山水賦予我們的只是形式,我們所以要這樣表現,還有思想與情感上的寄托與闡發。攝影是一種記錄,但卻是一種選擇性的記錄,因為人腦的選擇性和感光元件的邊界,客觀的風景于是變得很主觀,也就有了畫意。譬如湖邊的一塊石與兩棵樹,當導游的摩梭姑娘繪聲繪色的向你講些杜撰與附會的傳說時,而你,在這樣的景致面前,或許會生出些連翩的浮想。湖心大大小小的島嶼,如散落的寶石,在煙水氤氳之中,有一份孤獨的美麗。孤獨、美麗,已不止是客觀的風景而添加了人為賦予的心情。臨水人家,樹與林相隔相望,如果樹有思想,此際會想些什么呢?有些傳說與神話,就是這樣生發的。和格姆女神山一樣,里格半島是瀘沽湖的地標,適合神仙居住,也適合情侶居住,更適合神仙眷侶居住。那是瀘沽湖最美麗的湖灣,山如環臂,溫柔地抱著一灣碧水。但如果僅是一灣碧水,也就是一灣水而已,然而,有了那個半島,也就多了些層次,有了些畫意。在偌大的瀘沽湖邊,這樣的景致很多,攝影者有意識的取舍,賦予畫面更廣泛更深刻的含義,于是讓攝影得以超越記錄,成為了藝術。
波光瀲滟晴方好,正是游人游湖時。給湖水一個開放性的構圖,湖水更像江河。柳枝低垂,系不住蕩蕩的流水。一葉輕舟,看風景的人成了風景。這樣的山水,有些高遠,也有些蒼莽。這樣的山水,也很世俗。瀘沽湖的畫意,就存在于蒼莽與世俗之間。瀘沽湖的山水是一幅畫,有些畫可以畫得很簡單,寥寥數筆后是大量的留白;有些也會很繁復,會有很多層次與細節。點線面,明與暗,光影與色彩的搭配讓山水更像畫幅。有些很寫意,如潑墨的山水;有些很精致,如工筆的仕女。瀘沽湖很大,很大的瀘沽湖有如山水的長卷,用相機作畫筆,隨便一個山水的組合都是一幅意境悠遠的畫作,一角山,一角水,就是一個不一樣的瀘沽湖。落日輝煌,汪洋中的一條船,這樣的景色,是我們所熟悉的畫面,孤獨的攝者,就像那只孤獨的小船,徜徉在瀘沽湖的山水間。在那些游人罕至的湖灣,山水悄無聲息,落日映照著的,是一份揮之不去的落寞。其實,人有時候追求的就是一種形式,落寞的心境,也有著形式上的美感。只是,余暉映照的小船,給人的是視覺上的感受,而人在山水間的落寞,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感受。
很多人眼中的瀘沽湖都是一樣的,那是因為去瀘沽湖的人,大多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發現與搜尋瀘沽湖的不一樣。山水的畫意,在色彩,在明暗,在光影,這樣的景色,不獨瀘沽湖,但組合得這樣好的,只有瀘沽湖。瀘沽湖的畫意,更多的在于多樣的色彩。晨光乍現的瀘沽湖,是水墨的山水,泊于湖中的小船和早起的漁人在山水間的動靜,讓畫意更加靈動與夢幻;朝陽照亮山巒的時候,湖面上發散著蒙蒙的霧氣,如一層輕紗籠在山野間,嵐則升騰成了五彩紛呈的祥云;太陽當頂的時候,瀘沽湖呈現出人們熟悉的湛藍,這時候的瀘沽湖,是迷人的藍調,天是藍的,水是藍的,太陽的光芒也是藍的;落日時分,瀘沽湖上常有彩霞滿天的風景,落日熔金,輝煌的落日把金光灑向天空,白云因而如金子般燦爛,灑向水面,湖水因而如金子般燦爛。
喜歡瀘沽湖,喜歡瀘沽湖帶著畫意的山水。在我看來,瀘沽湖就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因為認知的差異,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也就有一千個瀘沽湖。因為,縱然眼中看去的差不多,但人人心中的瀘沽湖不盡一樣。瀘沽湖引人入勝的地方多了,對于我,最有吸引力的,當是充滿畫意的山水。就像那個寫《醉翁亭記》的歐陽修說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耳”。
家園如詩
山水如畫的瀘沽湖,足以讓人流連。然而,瀘沽湖讓我們心生親近的,遠不止如畫的山水。在我看來,瀘沽湖其實并不適于觀光,行色匆匆的游人,急煎煎的奔向那些能夠看到湖面的地方,所得必然有限,看在眼中的,總是一樣的瀘沽湖。而那些能夠靜下心來,把瀘沽湖當作家的人,才能多少領略瀘沽湖潛藏著的美麗與夢幻。
遙想很久很久以前,當摩梭人的祖先都還不知道這塊地方的時候,瀘沽湖當是曠世的闃寂。那時候,山野中只有一湖清澈與色彩變幻莫測的湖水,沒有人家,也沒有阡陌。農耕與漁獵,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后來,摩梭人來了,男耕女織,獵走獸于山,捕游魚于水,瀘沽湖邊有了星星點點的屋舍,有了大片的被開墾的土地。子息孳衍間,瀘沽湖于是成了摩梭人如詩如夢的家園。
今天,對于這些從時間的那頭、遙遠的祖先之地遷徙而來的摩梭人而言,當他們的祖先第一次駐足這塊有山有水的土地時,是什么原因讓他們決定不再漂泊,已沒有人能說得清楚。然而,在這塊氤氤著祥瑞之氣的地方生息,以現在的眼光看來,的確是不錯的選擇。這是一塊群山環伺的地方,以瀘沽湖為家園的所有物種在很長的時間里與山外的世界相隔。或許,只有停歇于枝頭的飛鳥知道山外是什么樣子。而山內,一代一代的摩梭人生于茲,長于茲,終老于茲。也許,作為人,作為需要胼手胝足才能生存下來的摩梭人而言,生活并不是那么詩意。但在我看來,縱然生存或許艱辛,但能有這樣的家園相守,也勝過那些一樣艱辛著,卻在城市臟亂的底層匍匐的人們。
其實,今天的瀘沽湖,絕不僅止是摩梭人的家園。這塊風情萬種的土地,是樹的家園、是草的家園、是花的家園,也是候鳥的家園,游子的家園。在這片詩意的家園中,生長希望、生長夢想、生長愛情,也生長著對天地萬物的珍惜與鐘愛。家園如詩,田園如詩,在沒有城市以前,大地上是一片田園風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所以,我們有那么多的詩人。當很多的田園都被城市化以后,詩意沒了,詩人也沒了。縱然我們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苦心營造出一些田園風光的贗品,譬如那些將原住民全部趕走后的人工濕地,或許花了很多錢,造得很精致,但卻無法消解我們對真正田園風光的向往。所以,如塵埃般渺小的我們,能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與瀘沽湖天然絕美的風景、活態保護的家園相遇,將滿眼的風華鐫刻于柔軟的心上,不能不存著滿心的感動。在那一瞬間,如詩的家園,讓琉璃般的心境如散落的華羽,飄灑一地。
詩一般夢幻的家園,庇護著摩梭人家,一代代的摩梭人就在這樣美麗天成的地方風情的生活著。在這個喧囂的世界,我不知道什么地方是人類從不曾踏足的處所。然而,瀘沽湖山野中的摩梭家園,總能讓我生出遠離塵囂的愜意。格薩古村落,與豪華現代的四星級瀘沽湖假日酒店僅隔一座小山坡,每次去瀘沽湖,總會從大酒店一側爬上山坡,俯視晨曦中輕紗薄霧,炊煙繚亂,安寧、靜謐、如詩、如畫,如仙境的古村落。家園如詩,家園似夢。夢幻的山野,夢幻的村落。好羨慕瀘沽湖的摩梭人家,能在這樣詩意的山水間棲居,日落而息,日出而作。這世界,很多曾經如瀘沽湖般夢幻的地方,都被人類以各種各樣堂皇的藉口開發了,大自然千萬年鑄就的美麗,在浮躁的人類那里,如掌心的沙,攥得越緊卻漏得越快。所幸還有瀘沽湖,所幸在瀘沽湖還有這樣最后的凈土,在喧囂浮躁的人世間,為我們保留著初生嬰兒般的一份清新與純凈。就像清晨穿透薄靄的陽光,雖然只得一縷,也能將徹夜的黑暗照亮,偶爾,讓我們看到影子與自己的距離。
作為一個喜歡在大地上游走的人,這么些年來,去過很多很多地方。若以湖論,瀘沽湖只是一個并不鮮見的高原淡水湖。讓瀘沽湖山明水秀的,應該是那片偌大的高原濕地。那是瀘沽湖的“肺”,也是瀘沽湖的“腎”,摩梭人稱之為草海。偌大的草海與幽藍如鏡的亮海涵蘊養育了湖畔的摩梭人,瀘沽湖畔的摩梭家園因之風景與風情獨特。在煩躁嘈雜的城市中,我們常常會有一些溫柔綺麗的夢想,有時,也會帶著疲憊不堪的靈魂,走出圍城,去追尋寧靜完美的夢境,希圖讓那些散落山野的美景,成為心中不滅的清涼世界,但常常并不能如愿。而瀘沽湖能給你這一切,能讓詩意的現實照亮你尋尋覓覓的夢想。云霧繚繞著摩梭家園那清麗的一刻,必將成為有幸看到的人心中唯美的永恒。
瀘沽湖,有摩梭人的物質家園,也有摩梭人的精神家園。依山傍水的家園,那是離夢想最近的地方。像遠古的先民們總是乘著獨木舟漂洋過海尋找秘境家園,獨木舟也是瀘沽湖的文化符號,因為形若豬槽,摩梭人叫它豬槽船。在一個游人罕至的湖灣里,我看到了一只真正意義上的豬槽船。船頭是一只憨態可掬的小豬,廣額短鼻,大眼睛,雙眼皮,那不是刻意的雕鏤,而是材質天然使之。那是怎樣一只生動傳神如圖騰般的小舟喲,遠古的摩梭先民,可是由它載著,從不可知的地方前來?如今,真正的豬槽船大多擱淺著,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作為一種歷史遺存,靜靜地臥在草海中,看風流云散,聽潮水起落,就像摩托梭博物館中珍貴的青銅器,講述著摩梭人穿越時空的往事。為家園點綴著一份詩意,一份神秘。
詩意的家園總是那么安詳與寧靜。“籠罩在這里的,是安靜平和的奇妙感覺。小島像船只一樣浮在平靜的湖上,一切如此靜穆,真是一個適合神仙居住的地方”。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在瀘沽湖流連20多年,死后也不肯離開的美國探險家曾這樣感嘆。幸運的是,這個叫做洛克的老外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如果你想拒絕一切忙亂與喧囂,以一種悠閑從容的心態面對世界,在寧靜中感知人生,瀘沽湖是不二的選擇。在那樣干凈的天空下,心,真能如止水。在瀘沽湖,花在盛開,鳥在鳴唱,你在暝想。幻想般的天光水色,童話一樣的夢里家園,美麗得讓你忘記了憂傷。
當瀘沽湖聲名遠播之后,摩梭人的家園里涌入了很多山外的來客。草海亮海泛舟、走婚橋上往還的紅男綠女,用各自的眼睛打量著摩梭人的家園。有的,來了就來了。有的,在這里邂逅了一生的姻緣,成就了一段情愛的佳話。在明凈的山水與詩意的家園中,山外的游人們將心愿留在了瀘沽湖,將夢想留在了瀘沽湖。那些或宏大,或些微的夢想,與摩梭人的終極信仰在瀘沽湖永遠明澈的藍天下交匯。其實,居于一隅,不通天下,也是一種幸福。在這樣的場景中,我總會想起中國那個最初的智者和他的言論。在自然中自然地活著,實踐的,正是一種超脫的田園哲學。所以,在瀘沽湖,最好什么也不做,像那位智者所說的:絕圣棄智,見素抱樸。就像一只閑置于水中的小船,靜靜地陪時光老去。清晨,讓薄霧籠罩,傍晚,任夕陽輝映。或者,像一棵長于山野的古樹,靜靜地佇立,靜靜地眺望……
女兒風情
美麗的瀘沽湖,讓人神往與心動的,遠不止如畫的山水,如詩的家園。這塊從遠古漂來的神奇之地,雖然走過了很長很長的路,卻依然如人類初生之時,尊崇著母系的文明,保留著奇異的婚俗。當這世界所有地方的女性都淪為男人附庸的時候,這里的女性卻享有著無尚的尊榮。當這世界的核心價值觀已經嚴重物化的時候,母系文化所代表的價值取向卻閃現著人性的光輝。這種生活實踐,是人類文明史上現存最簡單、最自然、最和諧、最具有人性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傳統之一,也是十九世紀那兩個德國人作為一種理想境界為之夢想的東西。對于歷史學家,這是一個難解之謎。對于塵世的所有俗人,這是一個遐想中浪漫到無以復加的風花雪月之地。
不一樣的瀘沽湖,因為母系文明,又被稱作女兒國。女兒國中女兒多,年輕的姑娘們,青春著、美麗著。她們不事雕琢,不敷脂粉,像高原的陽光,明麗、清新,尤其是那一雙雙清澈的眸子,如瀘沽湖,散發著純凈的光芒。“無男不愁兒,無女水不流”,在這個以女為貴的女兒國,女兒們倍受尊寵。瀘沽湖的女兒,美麗出于天成,緣于自然。用清水芙蓉來形容,很老套,可當看到她們與山水在一起的畫面,覺得又很恰當。清水間的芙蓉,色彩絕不是寡淡,樸素、清新中一定有份艷麗。女兒如花,女兒國中的女兒們,就像開放在瀘沽湖里的海藻花,或者,如漫山遍野的十樣錦,房前屋后的月季與大麗菊,雖然開在山野,難稱名貴,卻也分外的艷麗,有著照人的光彩;女兒如水,如水的女兒像湖水般明麗,像湖水一樣的清澈與單純,在明媚的山水中妖嬈著,散發著撩人的風情。瀘沽湖的女兒們都一樣明眸皓齒,身形婀娜,搖曳間,滿是山野里清新的氣息。瀘沽湖的女兒們喜歡唱歌,清亮的歌喉,總如天籟;瀘沽湖的女兒們喜歡跳舞,天地就是即興的舞臺;瀘沽湖的女兒眼睛會說話,眉眼盈盈,秋波流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瀘沽湖的女兒是風景的元素。沒有這些風情的女兒,風景會顯得空洞;有了這些水邊的女兒,林間的女兒,瀘沽湖于是更加的風情萬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瀘沽湖沒有這些風情萬種的女兒們,所謂的魅力,不知要打多少折扣。如果瀘沽湖少了這些風情萬種的女兒們,湖上就不會飄蕩著悠悠的情歌,夜晚的篝火或許仍會點燃,可那只是為了取暖;如果瀘沽湖少了這些風情萬種的女兒們,山野一定會很寂寞,千里萬里的游人會少了很多興致,趕馬的阿哥,也提不起轉山轉海的腳步。
瀘沽湖的女兒們在天地間、山水間自然地生長,展示著她們的美麗,她們的淳樸與天真。花一樣的季節,花一樣的美麗。像空氣一樣彌漫,無處不在,成為瀘沽湖的符號,瀘沽湖的風景。盛裝華服的瀘沽湖女兒,裝點了山水,山水因之更美麗;色彩斑斕的瀘沽湖女兒,裝點了山水,山水因之更絢爛。以女為貴的瀘沽湖,女兒們被稱作仙女,每一個村落,都有一些特別美麗與嫻淑的妙齡女子被選了出來,冠以七仙女的名號。當原來的七仙女們做了母親,升格而為仙姑,新的七仙女又被推選出來。仙女如此之多,在瀘沽湖,那些你在田間地頭,山林湖上邂逅的,也許就是些仙女級的瀘沽湖女兒。從前的仙女們麗質天成,如今的仙女們,除了美貌,大多擁有較高的學歷,見過山外的花花世界。有的,選擇了遠走他鄉。然而,更多的仍然選擇了家鄉的山水。瀘沽湖的女兒是風情的,這種風情與風月與風塵無關。那些因為奇異的婚俗而心頭鹿撞的男人們,千里萬里的跑來,可千萬別錯將風情當成了風月與風塵。
在瀘沽湖,聽過很多有關愛情的故事。婚俗雖然奇異,但兩情相悅仍是第一位的。母系的大家庭與走婚的習俗,使她們不作物質的考量。“真愛”,這個現代社會奇缺的資源,只有在瀘沽湖女兒那里可以找到。暮合晨離的相聚,只是為了男歡女愛,沒有利益,只有愛情。從這個角度而言,人類社會的終極夢想,是瀘沽湖尋常的生活。對于所有對瀘沽湖抱有憧憬的人而言,風情的瀘沽湖女兒,只是湖畔的一道風景。瀘沽湖女兒的風情,是屬于瀘沽湖的,就像那座被尊崇為女神的格姆神山,嫻雅溫婉,永遠靜靜地坐擁碧水,成為瀘沽湖永恒的地標。作為對游人們的一種福利,瀘沽湖女兒的風情,可以讓你裝進相機,裝進相機的瀘沽湖女兒,所有的風情與倩影,都可以由你帶到天涯海角。
云起之處
在瀘沽湖,除了山,除了水,最讓人難忘的是那里的藍天和藍天上的白云。無數次地往返瀘沽湖,無論是什么季節,記憶中,就沒有過陰霾的時候,尤其是那些在高原通透的天空上飄蕩的白云,仿佛是云的標本。有些攝影人說,沒有云的藍天是不合格的風景。高原之上的瀘沽湖,藍天上總是有很多的云,這讓攝影人很興奮,而更讓攝影人興奮的是,白云雖多卻不蔽晴空。對于攝影人,瀘沽湖的風景總是合于想像,因而瀘沽湖成了出風景大片的地方。按照地質學上的說法,由于造山運動與冰川活動的作用,中國的地形,自然地分成了三個階梯,階梯的連接地帶,由于地勢的巨大落差,形成了中國美景最為集中的部分,號稱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疤”。瀘沽湖正好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西部高原與四川盆地兩大階梯的連接地帶,高原與山地風光明顯,地形地貌特殊,是以風景獨好,在在都是美景。
第一次到瀘沽湖,就驚訝于那里的云。那以后,在瀘沽湖看到過很多很多漂亮的云。看著天上的白云,我時時在想云起于何處。曾經,應瀘沽湖主人所請,為瀘沽湖寫過些文字,那里面,最得意的只有八個字:云起之處,仙歸之鄉。云生于澗,起于林,出于岫,瀘沽湖那些從湖面、山澗、林梢、草地、村落里升騰而出的云,在湖上、在山腰、在天際漂蕩著,隨風而動,幻化無窮。或孤獨著,或簇擁著,襯著天光,襯著水色,成為風景的元素。山水田林,茅舍人家、藍天白云的組合,正是這八個字的意象,也絕對是人們流連的第一理由。
云起之時,瀘沽湖固然蒸騰著,興云作霧,就是一縷炊煙,也會彌漫為一山的云霧。霧是云的前生。秋冬之晨,溫度接近冰點,黎明時分,聚集于地面的露或霜在逐漸升高的氣溫下散發升空,形成一層或濃或淡的霧或靄,在不同的光線下反射出不同的效果。晨曦未現之前,散射光下,晨霧是縹緲的奶白色。當太陽出來后,漸漸升騰的晨霧彌散如一重紗帷,被霞光染成漂亮的金黃色。朦朦霧氛,籠罩四野,萬物都在煙霞之中氤氳著。金風玉露,草木葳蕤,白云生處,最適的,是霧里看花、看湖、看山。人間如果有仙境,當就是這樣一番氣象吧。
霧的美,在于朦朧。輕紗一樣的薄霧,在天地間的時間很短,隨著溫度升高,晨霧隨之消散、升騰為云,田野開始敞亮。穿過薄霧的陽光照亮了大地山水,靜若處子的瀘沽湖,湖面上霎時云蒸霞靄。雖然火塘仍然溫暖著,阿妹又是那樣的溫柔,但暮合朝離的阿哥卻到了該起身的時候。穿行在云霧中的走婚阿哥,男歡女愛之后,如仙歸去。輕舟雖遠,耳畔還響著阿妹的叮嚀與幽怨的歌聲:“你離開阿妹走他鄉,只有憂愁。哦,瑪達咪……”
瀘沽湖云遮霧罩的山野,山如仙山,屋如瓊樓。在云霧中,茫茫著,濛濛著,縹緲著,詮釋著人間仙境的意蘊。如夢似幻的山林后,是仙境中的瀘沽湖人家。田園秋聲,家園如夢、如詩。晨光中的瀘沽湖,宛若云海。讓人不由不信瀘沽湖的云,確乎起于此。《山海經》說:天地之初,混沌一氣,而后,輕者上升為云,濁者沉降為地。在瀘沽湖,《山海經》樣開天辟地的神話劇,天天以實景的方式上演著,造物,就是最大腕的導演。晨霧盡散的瀘沽湖,天地山水一片澄明,天是天,云是云,山是山,水是水,然而又相依相伴,還原出一個人間的瀘沽湖。這樣的瀘沽湖,可以休養,可以生息,是風景也是家園。
在高原,云本是尋常物。可瀘沽湖的云,總讓我覺得非比尋常。瀘沽湖的云,可以是遠遠的,在群山背后,天地那頭,給瀘沽湖作一道浮動的背景,天,由是愈高,境,由是愈遠。瀘沽湖的云,也可以是淡淡的,在蔚藍的天上,任風流云散。瀘沽湖的云,可以只得一抹,浮在山巔,見證著瀘沽湖日月同輝的霎那。瀘沽湖的云,也可以鋪天蓋地,仿佛山雨欲來的前兆,可麗日晴空,鋪天蓋地的云于是做了過路的神仙。壯美的瀘沽湖,總是水天一色。云在天上,云也在水中,天上地下,恍然一個云的世界。掠過長天的風,播撒著云,也播弄著幡,天地人神,在風中相談甚歡。天光水色,云影搖亂。云影搖亂的瀘沽湖于是神秘,于是夢幻。連綿的草地,蜿蜒的群山,配上高天流云,瀘沽湖的風景于是壯闊,于是蒼莽,于是雄渾,像古戰場一樣,讓人遐思。
云起于斯,息于斯。天光云影,山林湖澤間,給世界營造出一個不一樣的瀘沽湖。落日輝煌,瀘沽湖流金溢彩。一些云變身為晚霞,更多的,回到湖里、澗里,山里、林里。在瀘沽湖,我明白了云也是有家的,該回家時就會回家。瀘沽湖的云和瀘沽湖的人一樣,都對這片山水滿是眷戀。白云下,山水間,山寂寂,水脈脈,槳聲欸乃間,瀘沽湖就這樣劃過了千年萬年。瀘沽湖的山水成就了瀘沽湖的云,瀘沽湖的云讓人印象深刻。每一個來過或離開瀘沽湖的人,都忘不了那里的云。每當想起,記憶就像一只小船,悠悠的駛向藍天,化身為瀘沽湖的一朵白云……
高原秋光
瀘沽湖海拔近3000米,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言,都是名副其實的高原。這里有高原的廣袤與深遠,卻無高原的苦寒與蒼涼。四季分明的氣候,讓瀘沽湖在任何一個季節都擁有值得典藏的美麗。然而,在我心中,秋天應該是瀘沽湖最美麗的時候。通透的藍天與麗日下,是蒼莽的群山與湛藍的湖水,是多彩的原野與同樣多彩的濕地,是漫山遍野的十樣錦與金黃的楊樹和火紅的楓葉。秋天是瀘沽湖色彩最多也最艷的季節,當人們沐浴著深秋的暖陽,慵懶地漫步在瀘沽湖的山野中時,不經意間,收獲的是一份閑適、自在與愜意。
瀘沽湖周邊綿延的群山,圍護著摩梭人稱作草海的大大小小的濕地,總面積超過一萬畝。草海邊有錯落的景致,當秋天來到時,萬畝草海色彩斑斕,猶如一塊大大的調色盤,草會被秋光染黃,而草海中的竹林依然郁郁蔥蔥。
清晨的草海,最是寂靜,輕薄的霧氣籠著遠山與霜林,站在高處望去,草海像金水一樣的從遠處流來。當第一縷陽光照射著大地時,炊煙在金黃的楊樹梢上次第升起,瀘沽湖與摩梭人開始了新的一天。從草海到亮海,這是游人游湖的路線,草海邊的碼頭上停著一輛輛旅游大巴,給草海的港汊里注入一群群天南地北的紅男綠女。寂靜的草海灑滿陽光,水道蜿蜒著,草上、水上,氤氳出一片暖融融的晨光,爭相泛黃的楊樹將長長的影子拖曳在景區的路上。早晚時分,曼妙的陽光斜斜地打在山梁上,因了低角度陽光的照射,偌大的草海呈現出各種迷人的色彩與明暗。原本交通草海兩岸的長橋被賦予走婚橋的稱謂后,天南地北的游人穿梭于橋上,找尋的,是摩梭人走婚的足跡。
颯颯的秋風中,摩梭人家的房前屋后,艷麗的月季花、大麗菊有的在凋謝,有的在盛開,青春與遲暮在同一個空間里演繹著時間的過程。在瀘沽湖的一個清晨,我看到嬌艷的月季面對著一張張開的羅網:居心叵測的蜘蛛將餐桌擺在了花叢中,因為這里最能捕獲戀花的蜂與蝶。一朵已經凋謝的大麗菊枯萎的花朵像一顆緊縮的心臟,牢牢地抓著花枝,讓我憬悟花對枝的眷戀,震撼于一朵花的凋謝竟然是如此的驚心動魄。收獲的季節,摩梭人的瓦板房上晾曬著黃黃白白的玉米棒子,屋檐下,掛著一串串紅紅火火的辣椒,然而,最有懷舊色彩的,還是房頂鋪著的那些雨打風吹如老照片般的杉木瓦板,讓我懷想起遙遠的童年和青春時光。
秋光漫過,最先感知秋意的是高高的楊樹和山坡上的茅草。讓人不禁想問:曉來誰染霜林醉,是秋風還是這些金黃的野草?當秋光把楊樹染黃的時候,金黃的楊樹也將湖畔的碧水染黃,這時的瀘沽湖水,就成了秋水。“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草木搖落的瀘沽湖,燦爛的,只有那些猶在枝頭的黃葉。其實,秋光中的瀘沽湖,青山依舊,只是這個時候的主角,讓位給了那些隨季節而變換色彩的樹種。瀘沽湖楓樹不多,但經久。楓葉紅的時候,楊樹葉尚在枝頭,而當楓葉依然火一樣的燃燒在枝頭的時候,金黃的楊樹葉已經飄落殆半。春華秋實,曉風中搖曳著花的果實,但無論是花還是果,都是在瀘沽湖山野間怒放著的生命。
在金色的草海里行舟的摩梭人,是瀘沽湖絢麗秋光的一部份,很悠然,很閑適。摩梭人的祖先,據說是遙遠的北方那些馬背上的民族。來到瀘沽湖后,也學會了操揖弄槳。從草海到亮海,從亮海到草海,摩梭人在這片廣大的家園里恣意地馳騁。曾經,駕舟只是為了往來交通,捕魚捉蝦,撈取水草和拾取鳥蛋。如今,豬槽船換成了小舢板,載著天南地北的游人轉山轉海。草海中有高高的蘆葦,也有淺淺的草甸,候鳥南飛時,草海里會有不少的珍禽。瀘沽湖是摩梭人的家園,也是候鳥與水禽的天堂。候鳥與水禽在草海里棲居,在亮海里嬉戲。禽鳥的鳴唱與摩梭人悠悠的情歌相伴相和,攪動著山野的寧靜。環抱著湖水的淺灘上,是一帶高高的楊樹,宛若瀘沽湖的衛士,卻也恰似觀景的游人,佇立湖邊,看秋色撩人。有人說這些樹不該種在這里,因為阻隔了路上行人望湖的目光。然而,我卻說,上天真的是打造園林的高手,有了這些樹,移步換景的瀘沽湖,美麗才不直白。
秋天的瀘沽湖,到處都是那種名稱各別,鮮艷奪目的野花。山上有,路旁有,田間有,湖邊有,花期很長,生命力旺盛。據說,在藏區,人們稱它作格桑花,在城里,人們稱它作波斯菊,而在瀘沽湖,人們稱它作十樣錦。據說這種花,是一個英國傳教士不遠萬里帶來,曾經只是他案頭的盆景。或許,這花也充滿著宗教精神,只是它傳播的是它自己,裝點的是瀘沽湖的美麗。這些被摩梭人稱作十樣錦的野花,在瀘沽湖生長得很放肆,當地人說很爛賤。在我看來,這些恣意生長的野花,就像那些同樣不遠萬里而來的圣教使徒們,將他們認為的福音,灑向天地。因為有了這些漫山遍野的野花,瀘沽湖的秋色在斑斕中充滿動感,充滿活力;因為有了這些無所顧忌的野花,總是鐵青著臉的格姆神山,也有了一抹嫣紅。沒有這些野花的山野,色彩很素雅,但缺乏秋的歡快與熱烈。在金黃的白楊樹下開放這樣一叢,秋天不僅多了一些層次,也多了一些濃郁。
瀘沽湖的秋光,可以是很淡雅的,也可以是很濃郁的。秋天的瀘沽湖,很容易拍出一些明信片似的風景,讓瀘沽湖以這樣或那樣的樣子,留住人們的記憶。或淡雅,或濃郁的高原秋光,開始只是山凹里的一縷,有一種獨領風騷的寂寞與另類。但只一回頭的霎那,層林已經盡染,曠野一片金色。月季花爛漫著,十樣錦爛漫著,萬壽菊爛漫著,花團錦簇的瀘沽湖在秋光里便不只是高原上的一湖水那么簡單。雖然即便在廣角鏡頭之下,瀘沽湖也只是高原上的方寸土地,一掬之水,然而,這方寸土地、一掬之水保留著人們最初的純真和內心的熱烈。那里,可以是人們心靈疲憊時的小憩場所,也可以是苦痛難耐時的療傷之地;可以排遣孤獨寂寞,也可以收斂狂躁驕縱。在這個世界上,凈土已然不多,而瀘沽湖算得一個。因為,那里,秋光中的高原之上有一個湖泊,湖上飄蕩著摩梭的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