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南京證券 10月30日在新三板正式掛牌交易已有一個星期,但目前還沒有一單股權涉及轉讓。
雖然,股權轉讓沒任何動靜,但是通過新三板融資的夢想卻沒有落空。此次新三板上市,南京證券同時公布了定增方案,向符合條件的新增投資者定向發行5.74億股, 共募集資金人民幣約34.44億元,其募集規模并不亞于主板IPO募集資金規模,今年2月,東興證券上市IPO募集資金為46億元。
對于新三板融資規模是否符合預期,下一步是否還有融資計劃?南京證券相關負責人并沒有正面回應《投資者報》記者的采訪,只是表示“看好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新三板的平臺作用,以及發展潛力。”
目前,南京證券為新三板掛牌的第五家券商,之前已有湘財證券、聯訊證券、開源證券以及東海證券先后在新三板掛牌。值得注意的是,各家融資能力不一,目前也僅有最早新三板掛牌的聯訊證券成功實現融資。
屢敗屢戰最終轉道新三板
作為江蘇省第一家證券公司,南京證券于2012年啟動上市事宜,但在江蘇證監局確認輔導備案后,其IPO計劃卻被擱置。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與南京證券上市窗口期,因保薦公司發生業績造假不無關系。在上市前的2009-2011年期間,新大地共虛增利潤2628萬元,這使得保薦商南京證券因未能勤勉盡責,在2013年6月遭到證監會的處罰。
去年11月,中紡投資宣布通過定增收購安信證券的方案獲得通過,受安信證券變相借殼鼓舞,南京證券借殼南紡股份的方案也得以出爐。 "不過,方案中途夭折。
今年5月份,南紡股份終止了重大資產重組公告,這場由當地政府的“拉郎配”行為以失敗告終。根據南紡股份的公告顯示,2006-2010年合計5年虛構利潤高達3.44億元,被業內稱為“國企上市公司近十年造假第一股”。
有媒體稱,終止借殼上市來自監管層的建議。南京證券相關負責人則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公司與南紡股份重組終止的相關事項及原因,南紡股份已經公開披露。根據南紡股份公告稱,鑒于所涉及的交易對象及資產范圍較廣、程序較為復雜,與相關部門及與交易對方的溝通、協商時間較長,至今未有明確結果。綜合考慮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情況及面臨的風險因素,繼續推進將面臨不確定因素。經審慎考慮,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宜。
直接IPO和借殼上市的計劃相繼失敗,極為渴求資本金補充的南京證券最后退而求次,選擇了新三板上市。 9月25日,南京證券獲準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10月30日正式掛牌交易,轉讓方式為協議轉讓。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南京證券總資產高達474.5億元,在新三板總資產排名中僅次于齊魯銀行、湘財證券,排名第三位。
前10大股東中3家放棄定增
此次新三板上市,南京證券增資價格為6元/股。招股說明書顯示,今年前5個月公司每股收益為0.34元,假設下半年業績仍能保持此態勢,預計年度每股收益約為0.8元,如此計算的話,公司定增市盈率大約在7.5倍,低于目前A股市場證券公司的平均估值,顯示出公司較具投資價值。據券商三季報數據顯示,目前大型券商2015 年 市盈率(PE) 估值位于 11-12 倍,市凈率(PB)估值位于 1.4-1.6 倍。
南京證券相關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定增價格是依據經國資部門備案的評估值5.3元/股確定的,并經公司股東大會批準,亦獲得了新增投資者的認可。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此次認購并不是所有的老股東都參與其中,原第二大股東江蘇鳳凰置業公司、原第八大股東南京鋼鐵集團公司、原第九大股東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其它5家股東放棄了此次增資。不過,南京證券又找來8名新的投資者,股票發行后公司股東增加至39家。
尋找新贏利點彌補短板
由于牛市的推動作用,南京證券各項業務指標均獲得迅速增長。
根據招股說明書,截至2015年5月31日,南京證券的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達到475億元及55億元,同比去年底分別增長達104%、21%。
具體業績方面,牛市的作用則顯得更為突出。2015年1-5月及2014年度,南京證券營業收入分別為14.43億元、14.21億元,歸屬于申請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34億元、5.54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44元、0.29元。南京證券董事長步國旬在掛牌儀式上透露,今年將會成為南京證券史上利潤最好的一年。
但是由于今年6月份開始至8月下旬A股暴跌,導致券商業績受到嚴重拖累。根據《投資者報》記者的計算,除去今年6月上市的國泰君安之外,23家券商第三季度業績環比僅東興證券下滑為31%,其余均跌幅過半。那么,南京證券在此輪股災中受到的影響有多大呢?
對此,南京證券并未給出具體的數據,只是回復稱:“公司具體經營情況將根據新三板的有關規定及時進行披露?!?/p>
實際上,南京證券的整體業務還是表現不錯的,但其投行業務一直是公司的短板,2013年因保薦新大地受到證監會的處罰;2014年僅有1單IPO和1單再融資業務。
面對現狀,南京證券回復稱,公司正在尋找新的贏利點。從去年以來,公司大力鞏固和發展財務顧問業務、債券承銷業務及新三板服務,2014年公司實現財務顧問收入7933萬元;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月至5月,公司作為主承銷商共承銷債券15 只,發行規模約25億元;推薦新三板掛牌企業33家,完成7家掛牌公司的8次定增,掛牌業務處于同行業中上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