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網商業價值的核心是,我覺得到底有利網能給客戶推薦什么樣的基金,推薦什么樣的收益產品,為什么這個產品適合他;或者說有利網能不能通過自己的研發,開始出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在當前理財渠道非常豐富的情況下,有利網的核心是對資產的發現能力,和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在10月底的北京金博會有利網展館中,有利網CEO吳逸然接受《投資者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經過這兩年的發展,有利網成為國內互聯網金融機構中的知名企業。在經歷了創始團隊的“分手”之后,有利網在吳逸然的帶領下繼續堅持走“小額分散”的道路。
他還表示,“未來,有利網將進一步鞏固并增強獲取金融資產的能力,致力于為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提供發展資金,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穩健、風險可控、收益可觀的理財渠道。”
堅持小額分散
有利網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小額分散、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的業務模式為外界關注。有利網CEO吳逸然曾在多個場合談及小額分散模式對于風險控制的重要性。他表示,互聯網金融要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做到安全穩健的運營,就一定要堅持小額分散的業務模式。
在數千家平臺爭奪200多萬用戶的戰爭中,整整兩年時間,有利網開發的智能理財產品定存寶總投資額已超過104億元。“通過定存寶,用戶的資金會被智能化分配到多個借款項目上,并在到期之后自動復投,實現了整存整取的效果。”吳逸然介紹。
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定存寶85%以上的借款項目額度在1萬元以下,而投資人的每一筆投資,都會被平均分散到15.28個借款項目中。
此外,有利網用戶資金的投資方向,分散化的特征也越來越明顯。數據顯示,定存寶的借款人遍布全國469個城市,并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借款人的行業、人群特征也足夠多樣化。
對此,吳逸然說,“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風險要稍高于傳統金融領域,堅持小額分散的業務模式,可以保證無論哪個借款人、哪個行業、或者哪個區域出現問題,都不會對平臺整體的資產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自成立以來,有利網一直堅持小額分散、風險控制第一的原則,通過這樣的方式把資產風險覆蓋掉,沒有讓用戶遭受任何資金上面的損失。”
坦然面對競爭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0月底正常運營平臺為2520家,其中新上線的平臺就有150家。而P2P平臺的競爭顯然不止于行業內的比拼,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入戰局讓這一市場競爭更加慘烈。
正如余額寶橫空出世后,各種“寶寶”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無論是有利網的定存寶,還是阿里的招財寶,隨時都面臨著被替代的可能性。在互聯網時代,任何一種創新都會很快被后來者超過。
吳逸然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為,兩個方面的原因讓有利網能夠坦然面對市場競爭。
其一,金融行業的市場非常廣闊,能夠產生的不僅僅是幾個巨頭而已。個人的金融在中國有著幾十萬億的規模,也是幾個巨頭無法完全覆蓋的,也會產生幾十個大中型規模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甚至更多。就像傳統的銀行,在中國除了五大國有銀行,還有大量的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外資銀行,在中國都發展得還不錯。金融行業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互聯網金融的市場更是如此。
另外,吳逸然就金融產品來說,還有一個廣度和深度的問題,只有擁有自己特色的金融企業才能在競爭中保持長久的生命力。他表示,銀行也好,BAT也好,主要的優勢在于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可以圈到大量的客戶。事實上,對于客戶需求的理解和服務,并不是靠廣度實現的,需要依托于管理來最終實現服務的質量。
“不管是對投資人,還是借款人來說,我們把他們要做的事兒多承擔一點,我們有這樣的業務發展方向。就像三年前那個時候的金融業也很發達,但是有利網還是從一個用戶量為零的公司,堅持到了今天,成為用戶量幾百萬的公司。”吳逸然如是表示。
穩定應對“資產荒”
近半年來,有利網的成交量達到了每月10億~20億元,而今年推出的活期產品無憂寶也獲得了很多好評,日均增量占總額的50%以上。
然而,進入2015年下半年,眾多機構開始提及“資產荒”,而各種投資的綜合收益率也越來越低,機構與投資者都有“有錢不知往哪兒投”的感覺。
對此,吳逸然認為,“資產荒”的本質并不是資產減少了,而是原來傳統金融機構喜歡配置的資產出現了風險的上升。“傳統金融機構傾向于對一些傳統產業進行放款,由于這些行業產能過剩,出現了利潤率下滑,金融機構在調整其資產配置方向,但由于本身規模及慣性,它們難以及時調整過來,所以出現了‘資產荒’的情況。”
他表示,當前經濟環境下,堅持小額分散業務,并不受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影響,而有利網也不會對產能過剩的資產進行大規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