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篇文章,就要從文章字里行間中體味作者的深切而獨特的情感。有些文章的情感容易從作者的只言片語中體會到,需要通讀全文,在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情感。作者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便于和讀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往往采取比較含蓄的方法抒發情感。我們理解時,可抓住文章中表示情感的詞語,梳理出作者的情感或情感變化過程。可以抓住文章的“關鍵句”,體會作者的情感。如有些文章往往由一句話直接點明文章中心;還有一些文章往往會通過議論句或抒情句來表明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我們只要分析、理解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也就把握了文章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晶瑩的瞬間
□趙麗宏
那天下午,我正在聽肖邦的一段鋼琴夜曲,彈奏者是鋼琴大師魯賓斯坦。盡管優美,但誰也不能否認蘊藏在這歌聲中的憂傷。這淡淡的美麗的憂傷輕輕叩擊著聽者的心弦,使人如歷夢幻,眼前仿佛出現許多遙遠而迷人的故事,你是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這些故事中徜徉,在這些故事中飄飛……
突然地,外面下起雪來,潔白晶瑩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滿了天空。我凝視著窗外的雪,凝視著飄飛在天地間的這些潔凈自由的自然精靈,記憶中一些和雪有關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許多年前,也是在春節過后的一天,剛邁出中學的我,告別父親,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車前往異鄉。火車開出不久,就下起大雪。這是我有生以來遇到的最大的一場春雪。雪花鋪天蓋地落下來,很快就覆蓋了大地,從車窗望去,白茫茫一片。火車不得不停在遠離車站和城鎮的雪原中。當時,我感到命運正通過這突然降臨的大雪,向我發出了嚴峻而不祥的預兆。車廂里一片抱怨聲。在我周圍煩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個人與眾不同。別人怨天尤人,她卻歡天喜地;別人唉聲嘆氣,她卻又唱又笑。這是坐在我對面的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她趴在車窗前,驚喜地看著窗外的大雪,嘴里大聲地唱著:“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鹽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單純而滑稽。我看著這小姑娘,聽著她的歌,竟忘記了面臨的困境。小姑娘由她的母親帶著,她母親是個三十來歲的少婦,穿著樸素,神態安詳,微笑地注視著快樂的女兒。女兒的快樂也感染了她,她微笑著回答女兒提出的關于雪的一個又一個問題。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來問我,看著小姑娘天真活潑的臉色,我盡自己所能,盡量回答她的提問……我們的列車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興致勃勃,用她的歌聲和笑聲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快樂。她就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溫暖的炭火,驅散了我的孤獨、憂慮和煩躁。第二天早晨,火車開動了,我很快到達了目的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懷著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龕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腳印。此后,每當我艱難地尋找著自己的道路時,心里就會響起那單純明朗的歌聲:“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鹽像糖,亮亮的雪花……”
就在我沉浸在遙遠而溫馨的往事中時,窗外的大雪已經消失。這早春的鵝毛大雪,盡管只是瞬間的閃現,但我很難忘記它們帶來的遐想。我想,在喧囂的生活中,有這樣詩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飛自己自由而寧靜的心境是那么的好。
(選自《晶瑩的瞬間》,有刪改)
1.文章為什么要兩次寫小姑娘的歌聲?請結合上下文作簡要回答。
" " " " "
2.根據全文內容,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