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品文與科技說明文一樣,都是向讀者介紹科技知識。不同的是科學小品文帶有文藝色彩,表現手法與語言風格等都有別于科技說明文。
科學小品文的閱讀重點主要有:
一、提取信息。一是組合重點段落。有些科學小品文中的科技信息相對集中,只要將有關段落加以組合就可以了。二是分散摘錄信息。有一些文章,科技信息猶如滿天星斗點綴在文中,這就需要分散摘錄。摘錄時要做到六不:不摘錄穿插的故事;不摘錄形象的描述;不摘錄生動的闡釋;不摘錄抒發的感受;不摘錄作者的設想;不摘錄沒有知識含量的首尾與過渡。
二、揣摩技巧。一是整體揣摩。科學小品文的整體布局一般有漫話式、設問式、穿插式、擬人式、問答式等多種形式。漫話式布局行文流暢,設問式布局條理清晰,穿插式布局內容豐厚,擬人式布局情趣盎然,問答式布局生動活潑……這些布局各有其妙,應細細體會。二是局部揣摩。這類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講述故事、設置懸念、留下問題等。
三、品析語言。一要感受語言的整體風格。不同的科學小品文,語言特點也會有所差異,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雅致,或通俗。我們要在通讀文章的基礎上整體感受這些語言風格。二要品析語言的生動性與形象性。這就應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描述句、議論句、抒情句等句子,從語言的形象、語言的情感、語言的趣味等方面進行品析。
聽聽“霾”怎么說
人、霾矛盾激化,共同找老天評理。
霾異常委屈,認為沒有人就沒有霾,霾與人親密無間,并大量例舉工業排放、汽車排放、農業排放、工地揚塵甚至叼著香煙等人類行為。霾說,60年前的“倫敦霧都”已經警告了人類,你們沒有吃一塹長一智,因為你們許多人心中沒有環保的意識。
人們聽說霾公然召開新聞發布會,紛紛圍攏過來向臺上的霾拋擲鞋子、臭雞蛋,齊聲高呼“滾下去”。霾平靜地說,只要你們自覺環保,不抽煙,不亂砍濫伐,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我馬上就滾。
人也不斷地開會,官員、專家不斷地發言,在報紙、電臺、網絡、電視上,人們聲勢浩大,口誅筆伐。霾仔細聽,仔細看,又樂了。
霾說,人不要污蔑霾,我是你們請來的,你們一邊為霾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一邊又叫霾滾,出爾反爾,做人咋這樣不厚道呢?
看看中國煤炭消費總量,2012年就高達36.2億噸,這不是霾的福音嗎?
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霾知道自己攤上大事了。9月份“大氣十條”具體措施公布,這可是置霾于死地的措施啊,霾頓時被嚇得霾容失色。可轉念一想,它又眉頭舒展。不礙事的,十條措施雖然有力,執行力又如何?
霾悄悄蟄伏下來,觀望事態發展。只見許多人還是吞云吐霧地抽煙,在塵土飛舞的工地上大干,為了節省資金不上治污項目,為了減少運營成本不用環保設施。霾嘿嘿一笑:原來如此,嚇我一跳。
霾來如山倒,霾去如抽絲。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一周內近半國土被霧霾覆蓋,104個城市重污染。霾心滿意足地盤點此次排山倒海、攻城略地的輝煌戰績,冷漠地傲視著人們,喃喃自語:如果不是冷空氣重兵壓境,說什么也不會輕易讓出自己的地盤。
霾講到自己的歷史時說,與我斗爭,別指望速戰速決。洛杉磯人從1943年第一次霧霾出現到1970年出臺《清潔空氣法案》,經歷了整整27年;倫敦人在霧霾中反思并成熟,經過20年的努力,我待不下去,才腳底抹油溜了。
(選自《人民日報》2014年1月4日,有刪節)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以“霾”的口吻,告誡人們要反省自己的行為,堅持治霾。
B.文中所舉60年前“倫敦霧都”事件,是警告人們要吃一塹長一智。
C.“沒有人就沒有霾,霾與人親密無間。”告訴人們要人霾共存,和諧相處。
D.“十條措施雖然有力,執行力又如何?”這是對執行力的一種不滿。
2.說說本文在整體布局方面有何特點。
3.讀完本文,你對人類破壞環境的行為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