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年來,工銀瑞信發行了18只新基金,合計首募規模515.74億元;近10年來,公司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增長率超過64倍,遠高于行業同期平均水平。這些都與公司獨到的投研理念和優良的支撐平臺密切相關
盡管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工銀瑞信”)在自己成立的第十個年頭顯得非常低調,但來自方方面面的數據總是要將其推向閃光燈下。
據《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對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以下簡稱“區間”)成立的新基金進行的統計顯示,工銀瑞信區間成立了18只新基金,合計首募規模515.74億元。無論是新基金數量還是合計首募規模都位列《投資者報》“大牛市熱賣的基金排行榜”前三。值得一提的是,工銀瑞信自2005年成立以來至2014年末,公司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增長率超過6400%,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9%,高于銀行系同期45%的增長率,也大幅高于同期行業29%的平均增幅。
“工銀瑞信是同類基金公司里發展最快、綜合績效表現最好的公司。投資基金,常識之一,就是要了解公司。如果一家公司旗下基金產品種類豐富,且多有績效表現良好的產品,那么,關注這樣的公司,就會有一定程度上的‘事半功倍’之效。關注工銀瑞信,關注它旗下的各類基金,就是如此。” 業內權威專家、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近期對工銀瑞信的評價一語中的。
業績是最好的營銷工具
10個月熱賣18只新基
10個月時間,18只新基金熱賣,如果再扣除節假日因素,基本上平均每月是2只基金的節奏。
根據濟安金信2014年度基金公司市場營銷能力排行榜,工銀瑞信位列前列。王群航認為,“業績是最好的營銷工具,以工銀瑞信為例,背靠著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2013年,股市行情不好,他們的貨幣基金業績領先;2014年,股市行情走好了,他們又有股票基金業績領先。有了這樣連續的、出彩的業績墊底,工商銀行大力推銷自己旗下公司的基金,理直又氣壯。”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6月12日,工銀瑞信2015年共募集了12只基金,其中10只是股票型基金,2只為混合型基金。從募集時間來看,工銀互聯網加股票基金募集時間僅1天,募集規模超過190億;工銀總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募集時間為3天,募集規模亦達到83.2億。
從權益類業績來看,截至6月12日,工銀瑞信旗下成立滿一年的11只主動偏股型基金最近一年凈值增長率均超過120%,平均凈值增長率高達174.11%,其中工銀信息產業、工銀主題策略近一年回報高達277%和214%,在全部636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名和第20名。此外,10只運作時間不滿1年的次新股票型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76.10%,其中2014年下半年成立的4只股票型基金(高端制造、研究精選、醫療保健、創新動力)成立以來凈值增長率均超過110%,工銀醫療保健2014年11月成立以來收益率已超過150%。
良好的業績效應帶來了權益類規模的快速增長。海通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工銀瑞信2015年一季度末權益類基金(剔除鏈接基金)規模達到804億元,較去年底增長將近一倍,從行業第21位躍居第8,其中主動權益類規模達707億元,高居行業第5位。
用實力說話 "10年規模增長64倍
2015年6月,是工銀瑞信成立的第十個完整年頭。
十年前,媒體和業界以“狼來了”來比喻銀行系基金的誕生,股東所擁有的巨大行銷優勢,成為銀行系“狼性”的代表符。
十年過去了,工銀瑞信以股債雙優的投資能力,給出了不同的實力答案。拼爹更拼實力,成為工銀瑞信十年成就的最佳詮釋。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末,工銀瑞信資產管理總規模達5908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2541億元,養老金規模達388億元,專戶規模890億元,均位居行業前三。值得一提的是,十年來工銀瑞信取得了股債雙優的佳績,旗下各基金累計實現收益549億元,累計分紅達180億元,在同時期成立的8家公司中均位列第一。
事實上,除了業績和行銷優勢以外,工銀瑞信跨越式發展的原因還在于其銳意進取的創新能力,成立十年來,公司不斷進行業務創新、產品創新、管理變革、投研和銷售體系變革等,軟實力不斷增強。
如產品布局和創新方面,工銀瑞信公司不斷緊跟政策和市場趨勢熱點,圍繞客戶需求開展產品創新,適時推出契合市場熱點和公司優勢的產品。公司建立以“投研驅動、產品配送、銷售落實”的產品研發決策流程,加強市場研判和客戶需求分析,根據投研部門對未來市場變化的判斷,通過“投研-產品-銷售”聯席會決策方式,高效決策產品布局與發行節奏,取得了業績和規模增長的雙贏效應。
對此,民生證券分析師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在風格快速轉換的2014年,工銀瑞信旗下的工銀金融地產基金和工銀信息產業囊括偏股基金凈值漲幅榜前三席的兩席。基金公司在藍籌和成長兩種風格中均有布局,并且取得靚麗業績,這體現了基金公司的格局、眼光以及科學有效的投研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在規模上能走到行業最頂端的公司,一定是那些擁有巨大行銷優勢的公司。具備行銷優勢的基金公司有很多家,但業績和創新方面領先的公司將會獨占鰲頭。從這一點看,面對不斷加速發展的大資管市場這片廣闊“藍海”,工銀瑞信這只已經在行業排名第三的“巨鯨”潛力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