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行情并未終結,不可避免地存在寬幅震蕩。雖然市場在快速上漲中已經形成一定泡沫,但從長遠看,長牛行情還會繼續
369
2015-6-15
投資者報
上周(6月8日~6月12日)大盤雖然頻繁震蕩,但波幅減小。隨著滬指面臨5000點與6124點的雙重壓力,投資者普遍出現恐高情緒。
牛市行情下打新市場的收益率,令投資者蠢蠢欲動。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今年145只新股上市以來全部上揚,平均漲幅達504.73%,其中9只超1000%,暴風科技更是飆漲3000%。
5000點連續企穩后,A股市場該何去何從?信誠資本基金經理楊仲華認為,6月份以來的深V型、調整,已經呈現出二八分化的苗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牛市前期小盤股漲幅過大,后期風險收益比降低;另一方面,隨著風險聚集,那些安全邊際特別高、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會被逐漸挖掘出來,受到大資金青睞。
楊仲華還認為,牛市上半場人人賺錢,主要原因是牛市啟動初期股票普漲引起的財富增長幻覺,一旦市場系統性風險釋放,可能會面臨賬戶盈利回吐甚至虧損的現象。5000點之后的下半場,市場風險在不斷聚集,結構分化、二八行情的現象可能不斷加劇。一旦二八格局形成,只有20%的股票會上漲并拉動指數上漲,下半場可能進入只賺指數不賺錢的階段。
基金紛紛表示,牛市行情尚未結束。博時基金、華泰柏瑞認為,本輪行情并未終結,期間或許因為某些傳言與其他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寬幅震蕩。雖然市場在快速上漲中已經形成一定泡沫,但從長遠看,長牛行情還會繼續。
匯豐晉信也表示,今年應該不會有太明顯的風格切換,藍籌股和成長股同漲同跌的概率非常大,這中間或許會有板塊和主題輪動,但不會像前幾年那樣出現非常明顯的風格偏移。
工銀瑞信基金謹慎看多,政府穩增長政策托底下,短期經濟出現企穩跡象,但整體經濟依然疲弱,企穩基礎并不穩固,仍面臨下行風險。
海富通基金表示,從市場表現來看,風格切換似乎正在悄悄開始。一些市值小、彈性大的資源類股票本周已經有所啟動,天平不再頑固的傾向創業板。
總之,本輪牛市行情尚未終結,大盤將維持現有的震蕩整理的態勢。5000點上的股市,分化加劇,回調風險加大。
博時基金:5000點寬幅震蕩 牛市行情尚未結束
博時基金表示,5000點上下,質的差異或將加劇波動性。市場或因政策監管、及心理沖擊而加大波動,但對于大勢,我們依舊保持樂觀。
5000點保衛戰暫時告捷,后市哪些板塊必須關注?博時基金經理趙云陽堅定看好證券保險行業發展,他認為,證券保險從來不會缺席牛市。他表示,就證券行業而言,牛市行情下,隨著成交量的提升,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直接受益。
市場經歷了巨幅調整,短期的市場調整并不意味著牛市結束,從互聯網改變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社會結構以及消費者行為習慣等方面來看,我們認為,互聯網相關行業及企業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對于后市博時基金認為,5000點之上,市場寬幅震蕩,但本輪行情并未終結,最重要的是緊緊抓住本輪行情的三個關鍵詞:創新、改革和流動性。新興產業的創新是本輪牛市的唯一主線;改革是傳統產業保持一定活力的必要手段,是本輪行情藍籌估值修復的基礎;無風險利率的下降給本輪行情帶來充裕的流動性,牛市的關鍵條件全部具備。本輪行情并未終結,期間或許因為某些傳言與其他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寬幅震蕩。
華泰柏瑞:長牛行情會繼續
華泰柏瑞表示,雖然市場在快速上漲中已經形成一定泡沫,但從長遠看,長牛行情還會繼續,投資部副總監呂慧建表示,因為形成這波行情的主要條件還在向有利方向發展。其中一個依據在于,這是一次全球性的資產泡沫過程,美國、歐洲、日本的股市都創出歷史新高,目前中國的利率處于高位,且還在緩慢下行中。從實體經濟運行方面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的趨勢似乎已經接近尾聲。房地產銷售回升、4月份PPI下行的情況下工業增加值有所回升,傳統產業部門開始出現一些積極信號。在經濟向好的背景下,股市見頂的可能性并不大。另一個依據是,我們認為牛市可能會消滅一切低估值股票,而目前銀行、家電、汽車等板塊的估值還很低,這不符合牛市尾部特征。
匯豐晉信:牛市不會輕易結束
匯豐晉信表示,今年應該不會有太明顯的風格切換,藍籌股和成長股同漲同跌的概率非常大,這中間或許會有板塊和主題輪動,但不會像前幾年那樣出現非常明顯的風格偏移。李元博表示,本輪牛市的核心驅動因素來自三個方面: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和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貨幣寬松。目前來看,國家還未在總的貨幣供給端進行控制,實體經濟下行的趨勢仍舊沒有好轉,所以不輕言結束。
工銀瑞信:擔憂政策趨嚴 市場將面臨短期調整
工銀瑞信基金表示,政府穩增長政策托底下,短期經濟出現企穩跡象,但整體經濟依然疲弱,企穩基礎并不穩固,仍面臨下行風險。季調前后的中采PMI均顯示經濟環比略有好轉,不過改善幅度十分有限;分企業大小看,大中企業PMI改善,而小企業PMI則延續弱勢,從側面印證了政府穩增長政策正在出現效果。與此同時,非制造業PMI繼續下滑,表明前期工業低迷正在向非制造業傳遞,預計降息降準、定向寬松加碼等貨幣政策寬松手段還會陸續出臺,政府針對PPP、基建以及消費領域的穩增長政策也將加碼,短期流動性延續寬松,貨幣政策重點將致力于降低長期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