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些年,我國舉重運動飛速發展,這樣的成果離不開基層教練員對舉重人才的選拔與培養,隨著舉重運動員的不斷年輕化,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培養變得尤為重要,只有結合科學的訓練體制,才能使運動員在比賽中不斷提升自我,取得輝煌成績。本文通過論述基層教練員的重要性以及舉重運動員選拔和培養的要素,以期為福建南平舉重項目的開發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舉重 運動員選拔
福建是我國舉重運動的重要的培訓基地,為我國舉重運動員的培養和輸送做出了杰出貢獻。南平市一直高度重視舉重項目,2008年11月,中國舉重訓練基地落戶南平武夷山更是為南平市的舉重項目的開發與發展拉開了新的帷幕。南平籍的吳景彪和丁建軍都是中國舉重運動的杰出代表。要將舉重項目發展下去,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選拔和培養是首要任務,只有把好這第一關,才能為國家的舉重運動輸送更多的人才。舉重運動的發展中,運動員的選材和培養缺一不可,以下就詳細論述一下其具體內容。
一、青少年舉重運動員人才的選拔
運動員選材隨競技體育運動的產生而產生,亦醉著競技體育運動的發展而發展。實踐表明,造就優秀舉重運動員的先決條件就是正確的舉重運動員的選材。舉重運動員選材主要考慮的反面有以下幾點。
1、身高、體重和年齡之間的關系
根據國際舉重運動的發展實踐表明,10歲以后開始是舉重運動員接受專項訓練的年齡,因此選取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也應該是要在10歲左右。隨著年齡的增大和體重的遞增,青少年的力量也會一并提高,因為力量的大小是由肌肉伸展能力來最終決定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舉重運動員最終的發展是由肌肉的發展程度決定的,正因為這樣,脂肪太多的少年是不適合成為舉重運動員的,同時由于舉重運動員的特殊要求,重心越低是越有利于身體的穩定,所以一般在具體的選拔中,好的選拔對象是那些在同一年齡段中力量較大且身體勻稱身高稍微低一些的少年。例如吳景彪在被選拔的時候,雖然個子不算高,但是卻因為身高和體重的良好比例而被選中。
2、心理素質的選拔
心理素質是運動員能否在比賽中取得良好成績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選拔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時候,心理素質的選拔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舉重運動需要有很好的協調性和速度,需要能在一瞬間就爆發出身體最大的肌肉力量,故而這也要求舉重運動員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模仿能力,也因為這樣多血質的青少年是在最適合舉重運動的的神經類型,而擁有抑郁質的神經類型的青少年是非常不適合舉重這項運動的,因此這也應該作為選拔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標準。另外在心理素質的選拔中意志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的因素。心理學上對意志定義是: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時通過支配自己的行為,同時在行動時自覺克服各種困難的一種心理過程。堅定的意志的運動員不但能夠增強在比賽中的適應能力和穩定性,還能堅定在比賽中克服困難的信心。也因為這樣,選拔的舉重運動員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這樣的青少年是更具有可塑性的。
3、遺傳因素
基因學說的發展使得遺傳因素成為舉重運動員的選拔中一個新的可供選擇的因素。遺傳是指經過基因的傳遞,使得后代獲得親代的特征,普通的來說就是子女可以繼承父母的優良性狀。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選材本身就是要選拔出具有突出天賦的人才,所以,遺傳因素就成為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我們在青少年舉重運動員選材的時候也要了解其父母的身體情況,并且著重了解其父母是否健壯有力,是否存在嚴重疾病和影響后代的生理缺陷等。這樣才能確保青少年舉重運動員不會被不良遺傳因素影響。
4、對于重量的良好感知能力
與舉重運動員一樣,任何一種體育項目都會要求每個運動員對本項目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實踐證明,越是優秀的運動員對其所從事的運動項目的感知能力就越強。一個優秀的舉重運動員都會對重量很好的感知能力,研究發現,一般情況下,舉重運動員重量感越突出,在訓練的過程中其成績的提升就越快。因此選拔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重量的感知能力。
5、身體形態的選拔
對舉重運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另一個因素就是身體形態,身體形態反映了不僅反映了人體的健壯程度同時還反映了其外在的表現。優秀的舉重運動員首先要有勻稱的四肢,勻稱的上肢能夠保證運動員很好的完成舉重動作,如果運動員手大拇指長的話,握杠就比較牢,不容易脫手,有這樣就更利于拉力達到發揮;而上臂圍度較大的運動員,一般臂力較強,這樣就有利于提鈴和支撐;另外還有下肢,舉重運動員的大腿太短或太長都是不利于舉重動作的完成。因此在選擇四肢上的最佳選擇無疑是穩定、靈活、有力。另外舉重運動員的身體要必須要有一定的柔韌性,柔韌性在具體舉重過程中對舉重成績是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名舉重運動員如果要完成舉重運動中最其本的動作,例如下蹲時身體正直,窄握下蹲抓,手腕要靈活,上臂能抬至水平位,背曲角度不大于90度等,要完成這些動作,運動員的身體韌性一定要好。最后要說的就是,保證運動員有良好的生理機能也是舉重運動員的選材中非常重要的,所以舉重運動員還需要有心血管的系統檢查,舉重運動對呼吸系統機能和心血管系統的要求雖然不如田徑項目那樣高,但舉重是一項極其激烈的運動,如果沒有良好的心肺功能,是沒有辦法承受這樣訓練負荷強度的越來越大,心肺功能的好與差要引起高度重視,因為心肺功能是解決運動能力的基礎。
綜上所述,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選拔工作是決定未來國家舉重運動事業能否有更大突破的關鍵,在選拔優秀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時,不但要考慮到運動員的身體條件,身材比例以及重量感知能力,還需要考慮到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以及遺傳基因,這些因素都將成為未來運動員發展的基本條件,直接影響著我國舉重事業的發展,是不容忽視的。
二、青少年舉重運動員人才的培養
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競技專門化和全面身體訓練不應該對立起來。全面訓練是提高競技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們需要運用辨證的思維方法,以此來觀察和分析早期專門化和全面身體訓練之間在訓練中的關系問題。有些運動員奪得世界冠軍只需要訓練 5 年,而有些運動員則需要花費 9至11 年的時間才能奪得世界冠軍,這是因為每個運動員的領悟力和身體素質條件都不同,這就要求教練員針對運動員的個體差異性來制定多年訓練階段劃分,并且在過程中要適時的調整各個階段持續時間的長短。
1、舉重運動員始訓年齡特征
基礎訓練階段的起點是系統地開始參加訓練活動,同時重要轉折點是以選定具體運動專項并且力求達到該項運動比賽成績的最高峰。在競技性舉重成材主體在最初參加運動訓練的適宜年齡就是這里所說的基礎訓練階段年齡。只有通過了解開始參加競技性舉重運動訓練最佳時候,才能捕捉主體的潛力所在,更好的把握和利用運動員的才能發展競技性舉重萌芽期,盡量避免發生的才能“遞減”現象,還能發現運動人才所擁有的潛力和優勢,使舉重運動員的運動定向更符合其實際的狀況。佩特羅夫斯基也指出“確定可以著手進行多年訓練的年齡是決定訓練效果的重要課題之一”
我們所說的舉重運動員最適宜的始訓年齡是根據優秀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及其競技性舉重運動訓練時間節奏為依據的。從70 年代開始,舉重運動員專家就開始積極研究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訓練的新方法。通過多項研究證明,在童年和少年早期能夠建立身體素質、身體發展和機體機能潛力三者之間的最佳關系,因為這種最佳關系的形成能夠使運動員更快掌握在協調性方面和復雜的身體練習,比成年運動員消耗更少的能量儲備。到了80 年代中期,中國就有大批約10~12 歲的學生投入到舉重運動中,并取得巨大成功。南平籍舉重運動員吳景彪和丁建國都是10~12歲時就開始進行訓練,這足以證明早期專門化訓練是可行的。
2、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基礎訓練
年齡為 10~12 歲的舉重運動員,主要是發展全面的身體素質,多學習運動技巧,并且訓練負荷應采取平穩上升型,主要訓練負荷量的積累。專項身體訓練的比例應該控制在 8:2的范圍內。專項技術訓練應該先分解動作后完整動作,以輕重量做多次反復的練習。同時這時候還應采取專門措施幫助青少年克服害怕大重量、對自己信心不足和怯場等負面心理特征,培養其勇敢、獨立和自信的心理。而到了13-17 歲,這時候是青少年發展敏感期,需要提高身體素質水平和穩定發展專項力量,這是要有節奏地,并且以較快的速度和幅度來提高負荷量和負荷強度。使得此時成為最佳競技階段,也是多年訓練全過程中最輝煌的收獲季節。年齡到了18-25 歲,這個時候就要重視沖擊運動員自身的生理極限了,應該最大限度地挖掘運動員本身的內在潛力。此時的總訓練量和強度都應該達到最大水平,同時也要多參加大比賽以此來改善比賽心理狀態的穩定性,從而達到最高的運動水平,力爭延長高水平運動壽命。
3、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
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目的在于采用較大的以及精確分配的負荷量,使其總的骨骼系統、骨骼機、肌腱、關節和韌帶做好承擔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負荷的準備。在實際訓練的時候,青少年負荷量的訓練具有重要的意義,采用高強度發展最大力量,是只允許在高度的競技范圍內的,在青少年的訓練過程中是不允許的。因為高強度是會帶來短暫的最大力量的提高,但是妨礙了持續發展。對于一個新手來講,即便是最小的重量也是有可能產生發展力量的效果。所以初級運動員宜采取中、小重量發展力量,不應該經常舉大重量,特別是次極限、極限重量;但是對于高水平運動員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必須經常發揮巨大的肌肉力量,運動員水平越高就越要經常舉大重量,否則力量得不到發展。
4、不同階段訓練的銜接問題
青少年運動員從開始訓練到成為高水平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一般要經過 3-5 名教練員的交替訓練。這樣對于多年訓練計劃來說,就會缺乏連續性和一貫性,因為運動員需要重新適應新的教練員的訓練方法,同時教練員也要需要重新認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某個階段訓練的重復,因此也會破壞運動成績的正常發展。教練員從選材、育材到最后成材,建議能夠對運動員的訓練體制采取一條龍的訓練體系,這樣才能保證對運動員的培養、訓練、管理具有連續性和系統性。
綜上所述,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培養需要分不同階段采取不同訓練方式,同時又要求訓練必須連貫系統,需要在體能上的增強,也需要心理素質的訓練,只有全方面的訓練體系,才能造就一個優秀的舉重運動員。
三、結語
競技體育的飛速發展,舉重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已不再是教練員的個人經驗和傳統的訓練方式所能達到的了。為國家輸送更多優秀的舉重運動人才,要從青少年運動的選拔和培訓開始,把好第一關。舉重成績的提高不但取決于選材,還在于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只有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先進技術并有效地控制運動訓練全過程才能實現理想目標的動態進程。從而使得運動員在舉重運動項目上能夠有所成就并且力爭能順利登上舉重運動的最高峰,使得國家在舉重運動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隗金水.運動員選材的選育結合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5.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