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化是一種由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所自發創造出的通俗文化,我們現在依然能說得上口的如剪紙、皮影戲、信天游……這些有著古老文明的民間藝術,它們在歷史長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讓我們去品味那些瑰麗的民間藝術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吧。
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這些紅彤彤的窗花告訴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深的山坡上,還有人家。或許是命里有緣,每次到陜北,都能遇上一些讓我徹底動心的剪紙人,并且在回城后的很長的時光里,都一心想著她們的面容。就是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幾乎無別的色澤可尋的時候,也有一些生動透了的窗花,會突然從一個極不顯眼的地方里,亮在一條村道上。
說句真話,最初讓我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紙老人的雙手的那一次。那時,我就坐在她的對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樣,在一塊紅紙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隨著一陣嚓嚓的剪刀聲,紅粉似的紙屑,落了一懷。她每動一次剪刀,我的心都會收縮一次。在陜北,能讓心一次次收縮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細數一下,有一路沖刷出來的壺口瀑布,有打動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紅石峽,有懸在黃河上的白云山,還有綏德的獅子,清澗的石板,以及從每一道溝里,甚或每一塊莊稼地里都會隨時響起來的信天游。而唯一讓我的心收縮得發疼的,是她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過程。守在她安詳的神態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紙片,被一剪一剪地鉸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
看著窗花,我突然想起,陜北人在如此嚴實的窯洞里,為什么要安這么大的窗子、這么大的門?在這么大的門窗上,為什么要貼這么多的窗花?應該這樣說,他們守望的幾孔窯洞,僅僅是家園的一部分,而更廣大的,還有他們一生躬耕著的土地。他們住在窯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們送入夢鄉。只有這些貼在窗戶上、囊括各種風物的窗花,才會讓他們覺出,日子在這片貧瘠之鄉,還過得很充實。因此,再不講究的人家,也不會忘記在貼得擁擠的窗欞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在陜北,這些出現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讓人一眼望出一條吐納百川的文化之河。這里凡是叫得很響的藝術,絕不是風花雪月,墨香能染。那些錘釬鑿出的石獅子,那些木槌敲擊的牛皮鼓,有哪一樣不像在黃土上種植五谷需要的是木和鐵合一的工具?是的,陜北的人男耕女織,他們手里握著木頭,握著鐵,這是他們向土地索取衣食的最基本的方式。由此,我在對這些窗花驚嘆之余,最為看重的,就是創造這種藝術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這些婆姨們的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它能真實或者夸張地鉸出存在于陜北的所有物象。特別是她們的文化與想象的極大反差,卻能創造出一些很抽象的窗花,誰會相信,這是出自于一群走在莊稼身邊的女人之手?有時,我更愿意這樣說:窗花,是一種與人俱存的藝術。上蒼在造人的同時,就很認真地創造了它。
當我冒著一天的雪花,要敲開一戶人家的窯門時,我想,在緊挨著窗戶的炕頭上,應該坐著一位鉸窗花的老人。她不停的剪子聲,應該是在雪的覆蓋下,唯一剩下來的,一種超越感覺的響動。
站在貼得紅彤彤的窗花里,我敲門的手,好光亮呵。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百家(下)》,有刪節]
賞析
跟安塞腰鼓一樣,剪紙藝術也是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一件不可多得的瑰寶。如果說,安塞腰鼓將陜北人豪邁的性格與磅礴的氣勢展露無疑;那么,剪刀下那紅彤彤的窗花,更是把陜北人內心細膩柔和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
思考
1.從全文看,窗花文化主要包含了哪些內容?請分條簡要概括。
2.聯系上下文語境,談談你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
3.文章結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這對表現文章的主題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