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均創辦人所提出的大格局之三,則是發揮自身的優勢與軟實力,運用于傳統產業的提升、服務業的創新、綠色能源的研發,物聯網的應用、文化產業的開拓及中華文化的推廣,甚至是品德的示范等。
2015年10月28日- 29日,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多達600余位的頂尖企業家、官員及學者專家齊聚臺北,參加華人世界最具前瞻性的經濟論壇— 2015第十三屆華人企業領袖遠見高峰會。其中,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副領導人吳敦義,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毛治國均出席發表演講。 在“大中華+新亞洲,華人經濟大匯聚”的宏大主題下,大會主席、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暨董事長高希均在開幕致詞時,特別以“大格局決定大思路,大思路決定大出路”與在場華人領袖共勉。 “大格局之一,是要面對全球競爭與區域之間潛在的沖突,華人企業領袖更應當認清現實,相互協助。”高希均首先如此倡議,全球華人應當彼此交流,真誠合作。 高希均接著指出,大格局之二,是要勇敢走向開放,一方面接軌全球,一方面是要使左鄰右舍變成經貿及雙贏的伙伴。透過交流與合作,華人企業就能夠直追世界級的企業,跟世界的標準接軌,超越當地環境中小我的滿足,并與典范的大企業接軌,超越正派經營的最低要求,同時與永續發展接軌,超越追求利潤作為唯一的目標。高希均創辦人所提出的大格局之三,則是發揮自身的優勢與軟實力,運用于傳統產業的提升、服務業的創新、綠色能源的研發,物聯網的應用、文化產業的開拓及中華文化的推廣,甚至是品德的示范等。 高希均進而綜合擁有大格局者所具備的四項特質,包括全球布局的視野與策略、意氣風發的生命力、泱泱大國的做人風范、為下一代子孫永續發展的思慮。高希均提及,正如未來趨勢專家奈斯比所言:“21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是華人世紀。”證諸大陸、臺灣、港澳,以及散布東南亞的億萬華人,就構成了世界最大的市場,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的經濟活動,幾乎是華人的企業領袖擔任主角,顯示了華人企業的力量。 12年前在上海,華人企業領袖遠見高峰會首次召開時,高希均先生便提倡全球華人企業領袖應該每年共聚一堂、共商愿景、共尋機會、共擔責任、共求合作。如今舉辦到第十三屆,高希均持續勉勵在場企業家及各界精英彼此鼓舞:“大格局的思考,你我一起來發揮。大時代的視野,你我一起參與。大趨勢的合作,你我一起推動。”一番充滿遠見的演說,引發臺下熱烈的掌聲。 全眾+混種 是未來強勢產品主流 “分眾早已不是創新的既有模式,全眾才是未來孕育強勢產品的主流!”第十三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專題論壇中,以“創意與設計的對話”為題,邀請臺灣著名的創意家、大小創意齋創辦人姚仁祿和橙果設計創辦人蔣友柏進行演講,蔣友柏出身政治世家,是蔣經國先生的孫子。 對于企業在經營品牌與創造新產品的看法,他們一致認為,好的產品必須把多種元素做“混種”,并且要大膽地往前邁進,攻向全眾市場,才能讓創意不分國界,并且流行至全世界?!皢我辉氐漠a品很難形成流行,混種才是王道!”一開始蔣友柏就以自己為例,他有東方人的血統,也有俄羅斯的血統,而他所創辦的品牌,也是政治、商業等多種元素的結合。 姚仁祿也強調,其實混種不只是創新的來源,也是一種傳統,而且是具備優勢的傳統,比如說,中國早在千年前就把驢與馬做混種變成騾,而騾的優勢是,它吃的比馬少,壽命也比馬長。將產品混種之后,又必須思考作為企業經營者,揮軍市場的思維格局。 格局的不同會把人分為三種,分別是霸王、諸侯與神人。姚仁祿解釋,霸王的想法是,他根本不關心你是誰,也就是他想到什么就給你什么。但若想法能更往前一步,則成為諸侯,諸侯是現在企業經營品牌時,最為普遍的經營視野,他思考的方向是與消費者有互動,但還是有顧慮與局限,使得這些互動點不太實際,無法真正付諸行動。然而,神人就不太一樣了,神人能夠與人互動,把這些互動化為真正的創新,并勇敢往前邁進,讓消費者能做自由選擇,也就是: “我不斷向前走,我引領潮流,就看你要不要跟上來!” 格局的不同就會造就你的品牌是單純品牌,還是成為所謂的王牌。蔣友柏指出,品牌是不斷模仿,但王牌能夠不斷創新。 姚仁祿同時提到,因為多媒體的出現,所有的信息不再被傳統媒體所壟斷,所以分眾市場將會消失,全眾才是未來的趨勢。“就像是冰箱一樣,一個大機器里面,能放全家人的東西,”蔣友柏舉例,全眾的產品就是同樣的東西,男女老少都能夠使用,如果產品一開始的設計,就以分眾市場、以功能取向定位,那么在起步階段就已經輸了。 然而,今日的管理學都在談該怎么做產品定位,要鎖定分眾市場;全眾的想法難免與實際所學有落差,經營者更是忌諱所謂的全眾思維。此外,要大膽將產品做混種創新,又要有神人的經營視野,把品牌變王牌,是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