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時候,做個咖啡館什么都不為,只是一個匯聚各路神仙的堂口罷了!
2015年5月8日必將成為中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另一個經典公關成功案例:李克強總理造訪了位于中關村的3W咖啡,隨之走入大眾視線的是許單單,3W咖啡與獵頭性質的拉勾網(二個看似業務不相干企業)的創始人,也是曾經當過互聯網分析師拿過幾百萬年薪的大神級傳奇人物。或許是由于許單單與中國互聯網企業,乃至創投企業千絲萬縷的關系,咖啡這個歷來很文藝(不太商業氣息)的產業忽然引起了創投界極大的興趣,似乎一夜之間成了一個新熱點。
在以“從一到百”復制為主導的中國創投模式中,我們是否能在海外,特別是硅谷,找到咖啡創投的先行者,也就是“從零到一”的示范者?這個真沒有, 也就是說,我們正在做的是“從零到一”的創舉。
看似簡單的咖啡店經營其實是個技術含量挺高的活,星巴克的成功展示了咖啡并不像你我想像得那么簡單,你得懂行。雖然星巴克已經成功定位成一個家庭、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間,但人家對咖啡的精通與考究是毋庸置疑的。當然,咖啡店作為經營飲品的場所,就像餐館一樣,做得好喝一點,有些粉絲并不太難。難的是如何管理顧客的流動性,一般餐飲都是靠餐桌的流轉使用,但唯獨咖啡店是一個流轉率很低的空間,顧客有可能買一杯咖啡在此坐上一個下午,而同樣的空間與餐桌在一般餐館早已周轉好幾次了。這一點對于追求效益提升,并靠復制快速放大的創投而言,實在是一份事倍功半的差事,既要耐著性子把咖啡做好,又要非常熟悉顧客的周轉規律,并在此局限上提升效益、擴容……
因為總理造訪了許單單的3W咖啡就使咖啡店成了下一個創投熱點未免有些操之過急,撇開上述這些經營咖啡的“學問”不說,咖啡本身還有舶來品的標簽,正如紅酒一樣,的確有人喝,只是就產品本身而言,總是比不上白酒;國人對咖啡產品的了解也肯定比不上對茶葉的熟悉與認同(你可以賣出天價的茶葉,卻很難將咖啡賣得很貴,不管它是哥倫比亞產地,還是貓屎的衍生物),這勢必將咖啡店的優勢幾乎收窄到剩下的“空間”功能。星巴克至今在中國也是在充分發揮了這個功能,而且做得非常好,假如不是總理造訪了3W咖啡,我基本上可以確定,如果你要約誰在中關村附近坐下來聊點事情,你多半脫口而出的仍然是星巴克,雖然你甚至可能從未去過,也不知道中關村的星巴克在哪。
作為同時創立了3W咖啡與拉勾網的許單單來說,這兩家一起創辦的企業究竟是一種什么共生互補關系?咖啡店會不會只是他的一個提供大家交流互聯網以及創業相關話題的“堂口”,這些我們外人就不得而知了。記得多年前一位有點經濟實力的朋友來找我,讓我介紹他認識我們在哈雷摩托大中華區任總經理的校友。他非常想在上海開一家哈雷授權經銷店,我問他:為什么要在一個已經禁摩的一線城市經營一個摩托車品牌?他說:掙錢是次要的,我想在這個“堂口”開拓一些高質量的社會網絡與資源。
我至今仍記得他當時那一絲諱莫如深的微笑……想知道在高爾夫球場之外,哪些人在玩哈雷?誰是中國哈雷車友俱樂部的會員嗎?我先告訴你:會長是葛優,其他的百度都知道,呵呵~
鏈接:
中國從不缺乏創新家和實踐家,創投咖啡領域也不會例外,云端創投咖啡便是其中翹楚,他們是怎么做的?請看p14《陳朝輝的一日千里》
專題編輯:嘉文3803735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