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我從網易離職開始創業,做大屏幕手機。事兒決定了,但隊伍呢,從哪兒來?
團隊大招募
作為云辰科技CEO、大可樂手機創始人,我的原始創業團隊,主要是互聯網圈子里的朋友、同事,如董小波、高興華等。但真正手機行業的人才卻是缺乏的,怎么辦?
補唄!
創業團隊需要分析自己的優勢在哪兒,劣勢在哪兒,不夠、不足就去補齊。做CEO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人!
至于找人的途徑,朋友推薦自然是很有效的,其次就是拜訪牛人,針對行業內的優秀人才,一個個去談、去攻克。
對于高級別、關鍵人才,我認為還是應當攻心為上。
首先,聊夢想!讓他認同你的價值觀,認同你做的這件事,然后再看大家一起做能不能引爆它,達成共識很關鍵。
其次,相應的,牛人嘛,你也不能太寒酸!從知名大公司到屌絲創業公司,光環不再,落差是肯定有的!那你怎么給他找回這個面子呢?尊嚴感!創業公司要給予其業內相匹配的,甚至是高于業內水平的價值。此外,我還以合伙人制取代雇用制,讓全體員工持有期權,這樣,成員的身份就是合伙人,而不是打工者。
恰巧,我也碰到一個極好的機會:2012年8月,摩托羅拉在中國裁員,我就大張旗鼓地去搶人!我們是首家被摩托羅拉官方邀請參與被裁員工再就業的創業公司。當然,我開出的條件也是相當優厚的:
同等崗位,待遇不變;外地員工進京解決1年住房;幫助推薦家屬就業,小孩入學。
就這樣,在摩托羅拉,我招了一個軟件團隊,還有硬件部門的一些成員。包括現在的云辰科技總工程師張曉龍,以及終端項目總經理劉鐵山等。
此外,團隊需要老中青的結合,同時也不能全是牛人,需要不同梯隊的組合,這樣才是團隊。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尋找優秀人才是從始至終都要堅持的事情。在大可樂之后的招聘中,一個典型的做法就是從用戶里面招人。一方面,他們本身對于團隊、產品都很了解,價值觀、文化也認同;另一方面,他們本身就是用戶,對消費者也很了解。實踐證明,這部分人的招聘,成本低且有效,其留存率也很高。
人招來了,怎么管理呢?特別是擁有外資背景的人才,能否融入創業團隊?
創業團隊的管理
在實踐中磨合隊伍
很多人問我:從摩托羅拉招來的這部分人會不會嬌生慣養,適應不了創業公司?
在我看來,摩托羅拉這類公司對于員工的素質要求以及甄選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們之所以失利、失敗,不是員工的素質問題,而是機制出了狀況。
所以,從這類公司招來的人才,基本素質是有保證的,福利待遇好一點,并不代表他們就沒有競爭、危機意識,因為無論是個人還是部門,乃至整個公司,他們同樣面臨殘酷的市場競爭,并且,鑒于他們之前所在的圈子、平臺,他們所能整合的資源,對于創業公司來說,也是很大的優勢。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他們往往是某一領域的專才、專家,而創業公司則通常需要多面手,因為坦白講,創業公司不可能養那么多專家,一個人經常要去做很多事情。
這點是創業公司員工必須去適應的。
要怎樣磨合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干,在持續不斷的實踐中建立起友誼。這是因為,創業公司是沒有時間,也來不及停下來去解決各種問題的,只能在實踐中磨合團隊,邊做事邊克服。
如此一來,怎樣才能保持這支團隊的戰斗力呢?
成就感與透明化
一個成功到達另一個成功,是成功的基因,也是團隊戰斗力的荷爾蒙。
團隊必須有清晰的目標,并且落實到每個人、每個組。同時,這些目標必須是階段性、有層次的,企業不要在一開始就設立非常艱巨的目標,而是要用不斷的小成功,去刺激最終的大成功,讓團隊在一次次的目標完成中強化信念與戰斗力。
這也要求團隊始終保持一種戰斗狀態,不斷地根據市場反應、競爭對手、組織自身資源的變化等設立一個個目標。不打仗就會懈怠、出問題,必須永遠處于戰斗的狀態!
但人總會呈現疲態的。
況且創業公司的人員流動本身就很大,這又該如何是好?
尤其是創立時間在兩年左右的公司,創業的激情變成了一種工作習慣,新鮮感消退,疲態漸顯。而此時培養了兩三年的成熟員工,也面臨被同行挖角的風險,創業公司很容易落得“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下場。
我就處于這樣一個階段。這時,持續地給員工鼓勁打氣是這一階段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心思的工作。那是在2014年,年底屬于跳槽多發期,公司的一名安卓工程開發師,也是我特別欣賞的骨干,被BAT級的大公司挖角,對方開出2.5倍薪水。
怎么辦,談吧!
一天談不攏,就兩天!在這過程中,我了解到問題就出在缺乏深入溝通上,于是,我就跟他聊公司的詳細情況、未來規劃,自己的愿景,談完之后他決定留下來。沒有人先天喜歡跳槽,選擇離開還是因為信息不透明,以致對公司的未來沒有信心,對自己的未來不夠清晰。
因此,除了之前提到的價值認同、尊嚴感、成就感等之外,創始人還需要不斷地將自己的想法、公司的目標、未來的規劃等講給大家聽,打造透明化團隊。
我在內部創造的氛圍就是“簡單、粗暴、有效”。凡事不要繁文縟節、扭扭捏捏,一切透明。“簡單”就是在組織結構、制度體系上保證團隊成員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溝通流暢,信息共享;“粗暴”就是方法論,不拘泥一格,不墨守成規,敢于破除傳統,保持隊伍的靈動性;“有效”就是強調目標導向,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完成目標。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創業至今,核心團隊一個都沒被挖走。
最重要的,還是要給團隊一個未來。讓他們覺得這個事是靠譜的,這個人是靠譜的,只有這樣大家一起做事才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