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的濱江岸線
2002年前,黃浦江沿岸僅有老外灘和小陸家嘴兩處濱江岸線開放,總長才兩公里多;到了2010年,向公眾開放的濱江岸線已達28.5公里。
今昔對比令人感慨。龍華濱江大道所在的徐匯濱江地區,曾是上海的工業聚集區。過去,這里污染嚴重,環境臟亂。由市區通往吳涇的龍吳路兩側,一字排開了水泥、造紙、陶瓷等企業及十多個碼頭,重型卡車、水泥攪拌車沒日沒夜地在路上呼嘯而過,道路坑坑洼洼。來過這里的人都不想來第二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簡直無法下腳,尤其是到了黃梅天,離黃浦江很遠都能聞到令人作嘔的臭味。
如今,這片土地已經洗去了工業歷史的塵埃,成為黃浦江畔又一顆璀璨明珠,變得讓人流連忘返。摩根大通連續幾年在此舉行活動,引來眾多白領、金領。浦江兩岸可供市民游玩、休憩觀賞的濱江景觀和空間大大增加。在景觀改造中,上海也有意識地保護了歷史風貌。
外灘濱江公共岸線從蘇州河南岸起,向南可至日暉東路,長逾八公里,沿線擁有老外灘、十六鋪、南外灘、世博浦西園區及南園濱江等上海知名區域。但目前在外灘濱江公共岸線建設中,碼頭、大橋、不同類型房屋等現有建筑,造成岸線道路不連貫,功能散亂,濱江岸線斷點較多,阻礙全線景觀和功能的暢通。此前多位上海市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采取措施,將外灘濱江沿線的各個亮點更加有機地串連起來,制成一條典雅精致的“金項鏈”,提升上海的城市品位。
貫通外灘濱江公共岸線,不僅使之能更集中地展示上海的城市魅力,還能讓各種人群都可以找到心儀的場所:對于普通市民來說,要有休閑娛樂的場所;對于商務人士來說,要有交往溝通的平臺;對于外來嘉賓來說,要有觀光的景點和體驗的場所。就目前的上海城市布局來看,還缺乏這樣的一個能滿足多層次需求的平臺,而“外灘濱江公共岸線”建設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缺。
處理好“三個關系”
對于外灘濱江公共岸線的建設,上海政協委員們建議,加強市、區聯動,建立上海市相關部門和黃浦區政府、相關企業集團共同組成的濱江岸線貫通工作推進小組,統籌規劃設計、資源整合、項目推進等各項工作。
在提案中,政協委員們還提出在實施濱江公共岸線貫通時,要處理好“三個關系”,包括岸與水的關系,優化布局各類碼頭;岸與路的關系,合理設計與中山東一路、中山南路等道路的交叉通道;岸與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雙向視覺效應,妥善保護歷史建筑。黃浦江沿岸的建筑在風格上應該能體現上海的古典美,而不應過分追求外觀時尚。
從浦東來說,楊浦、徐浦兩橋之間的濱江岸線仍未實現綠色公共開放空間的貫通。濱江岸線作為浦東形象展示和市民盡情親水的資源價值未能充分體現;三大濱江區域陸家嘴、世博園區、前灘,也猶如散落岸邊的“珍珠”沒有串成線。
早日貫通“兩橋”南北,以濱江岸線為“軸”,實現岸線與腹地間、不同區段岸線間的緊密聯動和錯位發展,不斷推動濱江岸線功能的優化升級,有效聚集高端文化要素,是建設“浦東濱江國際文化集聚帶”的關鍵。
當前,上海自貿區擴區建設和上海迪士尼開園在即,浦江東岸開發正迎來兩大歷史機遇。如何提升浦江東岸文化集聚能級,有力承接政策溢出和旅游輻射效應?浦東濱江區域“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通達有著重要意義。
南外灘改造吹響“集結號”
整個上海南外灘地區的“升級改造”規劃方案已基本確定,根據相關規劃,今后它將與老外灘共同構成外灘金融集聚帶,在引入金融創新與金融服務功能的同時,成為大眾休閑親水的一方新平臺。
但也有人質疑,從早期的外灘到后來的陸家嘴,再到北外灘、世博濱江、徐匯濱江,以及準備啟動建設的楊浦濱江,上海已擁有不少濱江空間,但市民體驗大多不如預期,改造后的南外灘會成為市民真正想要的濱江空間嗎?
相關行業專家表示,人們之所以對現有部分濱江空間不太滿意,原因無非三個:交通不便,缺乏配套及親水性不足。
以外灘為例,經過拓寬改造后,比過去有了不小改進,但就整體而言,在上述三個方面還存在一定缺陷。如從地鐵2號線南京東路站到外灘觀景平臺大約有600米,距離不遠,但這一段南京東路不是步行街,只能從道路兩側狹窄的人行道前往,而且外灘周邊停車不方便;商業配套方面,附近雖然擁有部分商店和餐廳’但呈現較明顯的“兩極分化”,即只有以流動飲料車為代表的低端消費和以奢侈品店為代表的高端消費,缺乏適合普通市民的中端消費場所;至于親水性,外灘觀景平臺離水面較遠,參觀者站在上面只能遠眺,很難算是真正的“親水”。
“話說回來,外灘的旅游屬性使其不得不面對大量游客,濱江區域設計必須考慮容納大人流的安全要求,因此在親水性上就會有所欠缺?!币晃粚<艺f。其他幾處濱江區域也多少存在類似的問題,就像陸家嘴地區,規劃設計之初對商業配套和人行交通等方面考慮不足,后來雖然經過“補救”,但仍留下了瑕疵。
打造市民親水平臺
據專家介紹,這次南外灘規劃將重點打造真正的市民親水平臺,利用現在已有的高樁碼頭,形成兩級標高的波浪型親水平臺,利用岸線的凹凸變化形成江中生態綠島甚至沙灘,為市民打造一個親水休閑好去處。
參與南外灘規劃設計的上海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黃軼倫工程師說,作為黃浦江世界級濱水區的建設重點,南外灘的設計方案一定程度上吸取了此前濱江開發的經驗教訓。根據規劃,未來南外灘濱江區有三個核心,分別是中山南路和黃浦江之間的“直接臨水的濱江活力帶”,以及“董家渡金融核心區”和“十六鋪金融核心區”。“對普通市民而言,更關注的還是直接臨水區?!秉S軼倫介紹說,濱江五庫等歷史建筑已經改造成為文化休閑的聚集地,側重于親水休閑體驗,老碼頭地區將保留延續現有的商業服務和創意辦公功能,并逐步引入文化展示和交流功能。
根據規劃,今后外馬路外側將創新引入鋼化玻璃防汛墻,防汛墻外到黃浦江邊為親水平臺。“親水平臺平時對市民開放,便于大家近距離接近黃浦江。到了汛期則根據水位情況關閉平臺,但站在外馬路仍可以通過鋼化玻璃防汛墻看到江面,”黃軼倫說。
南外灘規劃中還包括了一項規模不小的交通工程一一中山南路地下通道工程,包括地面道路、地下通道和地下公共空間三部分。地面道路改造北起復興東路,南至會館碼頭街,總長約1250米,按雙向六車道實施;地下通道沿中山南路地面道路展開,北起白渡路,向南延伸到董家渡路,全長950米;地下公共空間則北起新碼頭街,南到公義碼頭街,全長380米、寬約35.4米。據悉,挖出這么一個立體地下工程后,既可以有效分流過境交通,又能連通濱江區域和腹地,構建地下人行交通網絡。
此外,黃軼倫還透露了一項關于上海全市濱江區的“宏偉計劃”:相關部門正在考慮黃浦江濱江岸線公共步道的全部貫通?!巴ㄟ^建設濱江岸線的公共步道,今后市民可步行或騎車,從外灘一直南下到徐匯濱江。”
讓“浦東之痛”不再痛
當初點對點的開發模式,由于缺乏岸線視角,對濱江岸線的開發沒有形成統一的規劃,導致每個“點”與腹地、周邊岸線之間,容易出現斷裂化、碎片化,或是功能的單一化、同質化。由于對濱江岸線的開發沒有形成統一的規劃,至今,楊浦大橋和徐浦大橋之間浦江東岸濱江的綠色過道仍沒有貫通,形成的四大斷裂帶,被人喻為“浦東之痛”。
這四大斷裂帶分別是:三林鎮華夏西路至外環路一段(楔型綠地);耀華地塊的后灘公園南至川楊河一段;浦東世博園區的南碼頭至小陸家嘴的東昌路一段;小陸家嘴東方路至楊浦大橋一段。
這些尚未貫通的岸線,有的是尚處在基礎建設狀態,如耀華地塊;有的屬于與土地使用單位溝通的問題,如南碼頭至南浦大橋之間的東岸濱江,有上海港碼頭管理中心、消防中隊碼頭、武警浦東支隊某大隊三家單位;有的是正在建設配套設施的尚未開放的商業開發項目,如上海地產集團古民居發展有限公司在三林鎮楔形綠地濱江建造的徽派古民居酒店。
此外,就是楊浦和徐浦兩橋之間的歇浦路渡口、其昌棧渡口、泰同棧渡口等九個輪渡碼頭,也成為浦東濱江岸線南北貫通上的一個個阻塞兩端的小結點,可謂“咫尺之間,不可逾越”。
岸線上,陸家嘴金融貿易城經過幾番改造,已經跨入“金融文化城”行列;世博浦東園區也正朝著高端時尚藝術、文化會展地標堅實邁進;已現雛形的前灘,“升級版陸家嘴”的目標指日可待……三大濱江開發區域承載著眾多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文化品位的要素,卻像是浦江東岸散落的明珠,沒有串成線。
對比紐約、倫敦和巴黎等世界性濱水城市,它們都非常重視濱水岸線的公共空間建設,設計建設了便捷通達、景觀優美、功能復合的濱江道路,將濱水岸線建成城市最為時尚的休閑生活場所,具有文化、旅游、休閑、體育和生態等復合功能。
如何貫通斷裂帶?上海浦東新區規劃部門以及世博管委會、前灘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認為:最容易解決的是已經完成動遷的未開發地塊,只要在建設規劃上預留濱江公共開放空間即可;與公共土地使用單位的溝通也較好解決,南碼頭至南浦大橋之間三家單位濱江區域都留有足夠寬的通過地帶;最敏感的還是有關商業開發項目周邊的配套設施建設,涉及相關房屋的拆遷補償等問題。
宜居宜業的高端國際社區環境
2014年8月浦東區屬開發主體“東岸公司”成立,整合市級開發主體“申江公司”的優勢資源,合并區屬原開發主體“濱江公司”而成。這進一步凸顯了區屬開發主體的地位和能級,對于楊浦、徐浦兩橋之間濱江岸線的南北貫通及整體規劃、建設都是“利好”消息。
經過持續不斷的公共綠化改造和國際多元餐飲文化的導入,陸家嘴濱江大道已經是一個三層防汛墻高低錯落、具有縱深感的濱江公園,成為吸引周邊白領、市民、游人駐足、休閑的好去處。但陸家嘴濱江岸線,除了“人步行通過沒問題”外,仍沒有建成南北貫通的、寬度在50-200米的沿江綠帶;而北濱江大道的其昌棧渡口,也需要繞道而行。
由于注重金融貿易功能,陸家嘴的開發模式是“先腹地后岸線”。不僅造成區域內餐飲、休閑娛樂、商業等文化功能考慮不充分,而且也給后續填補、優化岸線帶來諸多困難。一些區段的岸線需要填江造陸才能打通,濱江大道最窄的地方只有50米。
“十年前,我們在做規劃梳理,考慮貫通陸家嘴金融城地下空間,改造、增加地下商業配套服務和解決各單位地下交通問題時,發現實在太難?!眳⑴c過陸家嘴金融城早期規劃,現任前灘國際商務區總規劃師的龔秋霞說。
有了陸家嘴金融城開發建設的前車之鑒,龔秋霞說,在規劃前灘國際商務社區開發時,對比國際城市經驗,就特別注意主要商業組團間“立體式”交通網絡和商務配套空間的預留,營造“宜居宜業”的高端國際社區環境。
整個社區的建筑布局,從濱江公園綠地,到國際社區、萊佛士醫院、惠靈頓國際學校,再到腹地一圈的北美中心、前灘中心、企業天地、濱江商務區等功能區,地標漸次提升,綠化完全滲透,區域舒緩展開,就像依江迎風鋪設的扇面……而東方俸育中心處在扇面中心位置,“我們正考慮打開圍墻,提高其使用效率?!饼徢锵颊f。而前灘位于東、南兩側“指狀”分布的幾個商業組團之間,地下是相通的,未來還將與這個區域內開設的一個新地鐵站點相通;地上用二層聯廊全部連接;地面道路更是四通八達。至于靠近濱江地帶的國際生活社區,則主要設置慢行道,居民既可以散散步,也可以騎行。
浦東世博園的新機遇
與陸家嘴金融城不一樣,世博浦東園區與外灘的距離稍微有點遠,而且發展起步時間也晚,發揮濱江資源以及自然景觀優勢,結合后世博留下的地標性場館,引進國際高端的文化品牌和文體活動,正是世博浦東園區未來吸引人氣,樹立文化創意、藝術休閑、總部基地高端商務形象的主要路徑。
而“明年迪士尼主題公園即將開園,巨大的旅游人潮也會給浦東世博園帶來人氣。大家可以在游玩迪士尼后,順便到浦東風景如畫的世博濱江游玩。”世博管委會副主任陶冶說,“自貿區擴區也將帶來行政審批制度上‘政策創新,先行先試’的機遇?!?/p>
自貿區和迪士尼,對于浦東濱江國際文化集聚帶的發展建設而言,既是歷史機遇也是挑戰。有專家認為,避免“陸家嘴式”的遺憾,關鍵是以岸線的視角做出統一規劃,注意濱江岸線開發的整體性、協調性、融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