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講解】
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摹繪了心靈之音,傳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愛。文中,關(guān)于心理描寫的句子有很多處,細膩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一個孤單寂寞的盲孩子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光明充滿渴求的性格特征。
本文運用的心理描寫手法大致包括以下幾種:
一、直接描寫法
這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人物心理描寫方法,有的句子中會有“想”等關(guān)鍵的字眼作為明顯的標志。“想”字后面有的用逗號,有的用冒號等作標示。如“他坐在風(fēng)雨里想:只有等到風(fēng)停了,雨停了,太陽出來的時候,影子才會趕來吧”一句便寫出了盲孩子期盼影子到來的急切心情。
二、情感獨白法
這種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抒情的筆法來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矛盾和思想斗爭。如“他常常自言自語:誰跟我玩兒呢”一句便體現(xiàn)出盲孩子孤獨一人,渴望有人陪他玩耍的心理活動,反襯出了盲孩子的寂寞。
三、夢幻展現(xiàn)法
夢境和幻覺是人心中之所想的集中體現(xiàn),它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起到深化文章的主題等作用。如“他用驚奇的目光張望著這陌生而美麗的世界……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一句突起一筆,通過描繪盲孩子所“看見”的周圍的景物,營造出一個夢幻的世界,表現(xiàn)了他歡欣雀躍的心情。此時,情節(jié)發(fā)展已到了高潮,關(guān)于愛的主題已逐漸凸顯出來。
四、環(huán)境襯托法
恰當?shù)沫h(huán)境描寫既能對刻畫人物、反映主題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時,還能襯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如文中幾處景物描寫,就在極大程度上對盲孩子的心理活動變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即學(xué)即練】
閱讀下面的選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天氣冷得出奇,寒風(fēng)咆哮著卷起雪花,升騰起嗆人的白煙。
溫暖的紅磚房里,母親在廚房里忙碌著,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響,鍋上冒著潤白的蒸氣。我和弟弟早就餓了,眼巴巴地等待著第一鍋酸菜肉蒸餃出籠。
這時,有人叫門。父親出去片刻,帶回一個衣著單薄的外鄉(xiāng)人來。看上去是個二十多歲的農(nóng)村小伙子,嘴唇都發(fā)青了,顯然在風(fēng)雪中凍了很久。
“這絲綿很好的,你看看。”他說著,卸下肩上的舊麻袋,就要往外掏絲綿。“別拿了,我不買絲綿。”父親制止他,“外面太冷,請你進屋暖和暖和。”
“哦,不買啊?這絲綿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堆旁,一時卻也并不想挪動。母親端上兩大盤熱騰騰的酸菜肉蒸餃。“你一定餓了,吃幾個餃子擋擋寒吧。”那人的確是餓了,接過筷子狼吞虎咽起來。當他意識到我們一家人還沒吃飯時,兩盤蒸餃只剩下小半盤。他尷尬地抬起頭來,窘迫不安地囁嚅著:“你們還沒吃吧?”
母親笑道:“還有呢,你要吃飽啊。”
蒸餃的確還有,可那是純素餡兒的,一丁點兒肉都沒放。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來。一盤半的蒸餃,對他來說可能也就六分飽,但無論如何他都不肯再吃。
接下來的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是安徽的農(nóng)民,跟父親和弟弟一起到北方販絲綿,沒想到折了本。近年關(guān)了,打算把剩下的絲綿低價處理,好歹掙回返鄉(xiāng)的路費。
“我兄弟的腳凍壞了,他跟我父親在車站蹲著呢。近幾天太冷,沒讓他們出來,我尋思把最后一包絲綿賣了,今晚就跟他們坐火車回去:”他說。
父親跟母親輕聲說了點什么,母親去倉房找了三雙半新的棉鞋,還有半袋凍豆包回來,遞給這個年輕人。年輕人站了起來,拘謹?shù)卮曛郑槐楸榈卣f:“這可咋好呢?我這是遇上好人家了。”
我們把他送出門時,年輕人一眼瞥見院子里一堆鋸好的圓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兩步搶過去,說:“我干點兒活再走。”說著便掄起大斧。母親正要勸阻,父親說:“讓他干吧。”
寒風(fēng)中,雪花飄飛,年輕人走了,我家院里。整整齊齊地碼著一垛柴火。
(選自松韻《用善良的心做底色》
1.當年輕人說:“我干點兒活再走。”母親正要勸阻,父親卻說:“讓他干吧。”為什么父親沒有阻止年輕人?
2.年輕人在作出為“我”家劈柴的決定時,心理活動是怎樣的?請聯(lián)系上下文,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