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件事發生之前,我并沒有覺得母親不在會有多可怕。
那是一個普通的星期三,我照例在放學回家時打電話給我的母親,她以前都是要值班的。那時是五點半,她語氣淡淡的,說遲點回來,也不怪她,早上剛和她吵了一架,心情哪能好?但我并不在意,反而有一種小鳥出籠似的喜悅在心底洋溢。
六點。今天作業很少,我很快就完成了。母親如果在,她一定會讓我去復習,可她不在。我開心地去廚房拿了一大堆零食,悠閑地在沙發上吃起來。
六點半。天色暗了。我向來怕黑,馬上把家里弄得燈火通明,抱著床被子躲在房間里。如果母親在,我就不會怕了,可她不在。我有些想她。
八點了。我有些奇怪媽媽怎么還沒回來?想去打電話又怕會打擾她工作。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沒事兒,以前不也這樣過嗎,興許在路上吧!此時,我雖有些慌亂,卻也不大擔心,想想九點她一定能回來。
九點半了!我著急起來,還是忍不住給媽媽打了一個電話,沒想到的是,回答我的竟是冷冰冰的機械女音。關機!我蒙了,她從來都是不關機的。打電話給父親,父親也說不知道。我有些擔心,想起她之前的語氣,越發覺得不對勁,她到底去哪兒了?
十點。什么消息也沒有,恐懼已在我的心底彌漫開來,我終于忍不住大哭起來。忽然,一個可怕的念頭出現在我的腦海:她是不是不要我了?難道只是因為我與她頂嘴嗎?不然為什么不接我的電話呢?
我開始不停地給母親打電話,可是情況依然。突然,我聽到了開門聲,趕緊沖過去,一看到母親站在那里,我就大哭起來。
從那以后,我與母親間的感情越來越好。我想如果那個電話被打通了,也許我到現在都沒有意識到母親對我來說有多么重要吧!
感謝那個沒被接通的電話!
點評
弘揚母愛的文章不少,作者卻獨辟蹊徑,以一個“沒接通的電話”為線索,用“六點”“六點半”“八點”等各種表示時間的詞語結構成文,表現了母親對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對母親的愧疚之情,令人讀后感同身受。
【本文為第二十六屆“神筆杯”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獲獎作品,指導并置評:胡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