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彌漫著北回歸線,索爾仁尼琴要離開自己的祖國。這位秉持博愛情懷和人道主義精神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本可以在國內享受大師待遇。然而,漫天的冰雪冰封不了蘇醒的良知,索爾仁尼琴給朋友寫了封長長的信,抨擊時政。從此,關押、流放伴隨著他的后半生。
1974年,索爾仁尼琴在妻子的陪伴下流亡西方。從互聯網上,我看到了索爾仁尼琴離開祖國后的照片。眼鏡后面,索爾仁尼琴目光灼灼,有力的手,堅定地握住一個小小的筆記本,筆記本貼在胸前,顯示出這位前蘇聯最有良知的作家罕見的意志和決心。
如果他讓良知冬眠,厄運就不會如影相隨,然而這樣會讓一個有良知的作家的靈魂無法安穩。不知道,那小小的筆記本里記錄的是什么,他把它緊緊地貼在胸前。或許,筆記本里就寫了“良知”兩個字,
。
女攝影家蒂肯·肖伯利在二戰時期已功成名就。越戰爆發,良知讓她不安,她要用鏡頭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戰爭。四十七歲的蒂肯到了西貢,和部隊一起行進,亞熱帶酷熱的天氣、單調的食物和長時間的疲憊行軍,幾乎讓她崩潰。蒂肯忍受這一切,她把鏡頭當做士兵的槍口來瞄準,要擊穿那些謊言和欺騙,擊穿那些新聞輿論宣傳既成定論的腔調。
1965年10月4日清晨,一顆地雷結束了她的生命。看著躺在血泊中的蒂肯的照片,我抑制不住自己的熱淚,因為我看見了她的珍珠耳環和插在帽檐上的剛剛采摘的野花。她對生命的愛,并不比誰遜色。然而,當她想到戰爭中成千上萬灰飛煙滅的無辜生命,她又把內心的良知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
艾滋病是人類最嚴重的疾病。在非洲,它已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而社會輿論尚停留在對艾滋病人不遺余力進行道德譴責的最初階段。可是,塞姆克利絲,這位普通的南非婦女站了出來,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患有艾滋病。她的良知告訴她,不能再把艾滋病當成隱私,唯一的理由是,這樣做對公眾有好處,這樣可以教育和挽救她的同胞。
形銷骨立的塞姆克利絲坐在沙發上,眼神中流露出憂傷和渴望,身邊坐著她健康頑皮的兒子,她讓攝影師給她照了張相。一個月后,病魔奪去了她美麗的生命。雖然疾病侵蝕了她的肉體,但是,她始終保有健康的心靈,她的心中有一塊圣潔之地,圣潔之地安放著“良知”兩個字,連魔鬼也無法奪去。
漫長冬夜,讀著這些名字和關于他們的故事,獨處于冰冷的書房,我的內心感到了希望和溫暖,猶如在黑暗的夜空,看見了彗星劃過的光亮。
良知站立在中間,向左向右,只要想背離良知,都能輕易找到理由。
因循習俗,依附制度,遵守習慣,阿諛大眾,附和媒體,墨守成規,這一切都簡單易行,既可以自保,又可以獲取優待。然而,那不是一個人內心的聲音在說話,往往是游離于事實真相之外的表象在說話,偏離了通往良知的道路。甘于混跡大眾,聽憑眾聲喧嘩,又如何能聽到良知的聲音?
唯有心存慈愛和悲憫,唯有舍棄坦途踏向荊棘,唯有堅忍勇毅不懼犧牲,才能找到通往良知的唯一道路。
[選自《智慧悅讀(第二輯)》,有刪節]
讀后一品
良知是什么?良知是未知世界的指針。一個富有良知的人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會為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文中的索爾仁尼琴、蒂肯·肖伯利、塞姆克利絲就是這樣的人。
思有所悟
1.你怎樣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2.結合語境,將第三段對索爾仁尼琴的評價補充完整。
3.一般人都會對自己的隱私保密,為什么塞姆克利絲卻主動向人們宣布自己患有艾滋病?
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第九段的內容。
5.你是怎樣看待人的“良知”的?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來。(答題紙自備)
【于仁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