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前言】
在平時的寫作中,我們應該如何描寫近在眼前的人、事、物呢?答案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在日常的所見所聞中尋找亮點,捕捉并放大生活細節,寫出生活的質感,于平淡中見新意。換句話說,同學們只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就不難發現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美。
【寫作指導】
一、捕捉并放大細節,于平淡中見新意
描寫眼前的人、事、物的特征,關鍵在于抓住細節,開口要小,挖掘要深。例如,考試前,母親連夜為你燉制的一碗雞湯;再如,嚴寒中,陶盆里一株迎風綻放的菊花;又如,公園里,每日給流浪貓喂食的老奶奶……這些細節皆可入文,并且可以放大,盡現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二、描寫要有生活質感
這種技法是對生活本身的還原。例如,描寫故鄉的一條老街,街上有賣油條的人的吆喝,煙囪里有升起的白煙,空氣里飄蕩著的草木氣息等。如果把這些聽覺、視覺、嗅覺的感受連綴起來,生活質感便有了??梢?,同學們要善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注意文字的細致、周到,寫出“接地氣”的文章。
三、貴在真摯,抒發真情實感
取材于日常生活的文章,真情實感顯得尤為重要,切忌無中生有,胡編亂造。因此,同學們在寫作時,不管是對各類情感的抒發,還是對生活中一草一木的描寫,都要注意文章的真實性,以樸素的真情打動人心。
【精彩佳作】
一半村
□朱新希
靠近海的地方,有個小村子。雖然小,卻也五臟俱全。用方言說,這種村子叫作“一半村”。
這里的房子都是鋪著層層青瓦的小屋。一遇上雨天,雨簾便從房頂嘩嘩地瀉下來,像小瀑布一般。那時候,人站在檐下,聽著雨聲,就能感受到冰涼的水汽撲面而來,頓時感到無比清新。
村里家家戶戶的門口都種著枇杷樹。一到枇杷黃了的時節,就便宜了村里的孩子。他們跑跑鬧鬧,悄悄地翻進別人家的院子,用自制的木棍將枇杷打落下來,藏進褲兜,然后像鳥兒捉到了蟲子似的飛快地溜走了。對于這種行為,大人們大多是知道的。有時他們站在窗口,透過窗子,看到孩子們小心翼翼的樣子,覺得挺可愛,便默許了這種行為。
村里的人,倒是真配得上“淳樸”這兩個字。老人們互相都認識,平日里聚在一起,說東道西,即使瑣碎,也講得不亦樂乎。午后,他們在小巷里擺一張桌子,打打撲克。小巷很窄,他們一坐,連人都走不過去。但好在巷子四通八達,大家都選擇繞路走。有時他們不打牌,就一群人坐在某戶人家的院子里嘮嗑。主人會拿出一堆瓜子花生堆在桌上。傍晚的時候,兒女們就站在自家門口,遠遠地喚一聲:“爸(媽),吃飯了!”于是,老人們便紛紛散了,攜上自家的凳子,匆匆道別。熱鬧的聲音不見了,只有西邊的余暉散落在院中,照得滿地金黃。
這里的人家晚飯吃得很早,大約是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愿意改變。夜幕一降臨,人們便洗漱完畢,伴著月光入眠。房子里,客廳電視機散出的光柔柔地打在年輕人的臉上。接著,村莊安靜得只剩下青蛙和蟬的鳴叫,清冷的月光給村莊蓋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村莊的一切由此歸于安寧。夜,深了……
點評:本文像一幅緩緩展開的風土畫卷,作者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從環境、風俗、人情等角度出發,將一個古樸、安寧的村莊呈現在我們眼前:青青的瓦檐,院中的枇杷樹,巷子里的老人,清冷的月光……作者對村莊的描寫十分具有畫面感,展現了當地獨特的風貌,令人回味無窮。
【誤區提醒】
一、取材不宜過于宏大,盡量從細節切入,開口要小,挖掘要深,不可空洞無物。
二、重點的細節及場面要詳細刻畫,不可流于泛泛。
【模擬考場】
母子散步,莫懷戚看到了一家人和樂融融的美;雨打庭院,冰心眼中的蓮葉庇護蓮花的景象,讓她感受到了親情的美……尋常的生活中處處是美。只要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美就在我們的身邊。
請以“ 是美”為題目,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思路點撥:題目要求取材于日常生活,并且寫出自己的感觸。由此可見,同學們的取材空間應當寬泛。大家可以選擇寫一個人,一件事,或是一個現象,一處景觀,表達自己對尋常生活中美的體悟。但需注意要從細節入手,抒寫內心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