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臨近黃河岸邊有一個村莊,為了防止洪水泛濫(làn),農民們筑起了長堤(dī)。一天,有個老農偶然發現長堤上的螞蟻窩一下子猛增了許多。老農心想:這些螞蟻窩究竟會不會影響長堤的安全呢?他準備回村去報告,路上遇見了兒子。老農的兒子聽后不當一回事,長堤多堅固,還害怕幾只小螞蟻嗎?隨即拉著老農一起下田了。當天晚上風雨交加,黃河水暴漲,咆哮(páo xiào)的河水從螞蟻窩滲(shèn)透進去,將洞越掏越大,終于沖決長堤,淹沒了沿岸的村莊和田野。
故事中的語文
讀完故事,你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呢?對了,就是《我要的是葫蘆》,文中的那個人忽視蚜蟲的危害,導致小葫蘆脫落;故事中的老農和兒子忽視螞蟻的危害,以致長堤決口。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與事物之間關系密切,我們不能只為結果而忽略過程中的種種細節。古人總結出了許多警句來銘記這些教訓,如“千里之堤,潰(kuì)于蟻穴”“針尖大的窟窿(kū long),可以透過斗大的風”等。